副刊

纵情《星期六》

《星期六》只卖3毛钱,算算一个月要多花1块2毛,这将使原已捉襟见肘的“经济”更形恶化。

文友草风,常在面子书上载他的藏书,种类繁多,新旧兼备;有些书店还有销售,有些则是绝版书。有一次,他上载了好几本数十年前新加坡《南洋商报》出版的《星期六》周刊,这勾起了我一些回忆。



那时我是念高中一吧,我这个人喜欢读课外书,当年报纸才两毛钱一份,我每月虽只有10块钱零用,却勇敢的挪出6块订一份报纸,省吃俭用,也觉身心愉快。有一个星期六,派报的朋友拿着一叠刊物向我推销,一看是《星期六》,只卖3毛钱,算算一个月要多花1块2毛,这将使原已捉襟见肘的“经济”更形恶化。也罢,先看一个月吧,如确实不好看,才断掉不迟。

《星期六》虽只是薄薄的一本,倒也包罗万象,看头不小。比如历史、人物、掌故、外国风情和各种小品,可谓琳琅满目,知识艺术兼容。尤其是每期都刊用不少本地作者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对我吸引力很大。很多作者,如杰伦、孟沙、端木虹、忧草等,都成了以后我编文艺版时的作者群。至于韦晕、李辉英、姚紫等资深作家,更是印象深刻。

年轻人精神食粮

从此,《星期六》成为我每周必读的刊物,一直延续到高中三。后来,《星期六》从16开本转型为32开本,小型化后,编排更为活泼多样。可以说,《星期六》是那年代许多年轻人的精神食粮,也培养了不少本地作家。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星期六》也不例外,但它什么时候停刊,我不知道,因为我已到外地升学了。 

回来后,在老家的书架,发现了无数本的、大大小小的《星期六》,这是我当年的心头爱,现在则像充满了怜爱的情人,抚摩着一件一件的小精品。可惜这些曾经的宝物,几经搬迁,已不知所终了。



谈到刊物,还有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那就是我在香港机场,丢弃了一批无价的期刊。当年在宝岛,我仍延续爱买书刊的习惯,回程时行囊中除了一些专书之外,还有数十本包括《自由中国》、《文星》、《民主评论》等的各类杂志。松山机场放行,但启德机场挡住,说超重太多,要加付运费。我那时实在太穷了,只好选了几本《文星》做纪念,其余的就弃在机场,留待有缘人。

这几本幸存者的下场也不是很好。有一次我带着它们去拜访《通报》的文艺版编辑叶君,他一见就爱不释手,说好说歹,硬用一本重光葵著的《昭和的动乱》换去了。我记得,这几本《文星》,有李敖出道时写的几篇轰动台湾文坛的文章。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那些被点名批判的老学究,的确惊出一身冷汗。

“收买旧报纸”得益

进入职场的头几年,爱买书刊的老毛病仍不时发作,综合性刊物如《明报》、《南北极》、《七十年代》等 ,还有一些文史掌故型的杂志如《传记文学》、《大成》、《大人》等,都在搜买之列。70年代刚好是文革后期,还适逢香港动乱,香港出的刊物,左右派大混战,战情壮烈。记得写言情小说的俊人,办了一个专骂老共的《万人杂志》,用“万人杰”笔名,每期向大陆政要和大陆政局开炮。现在来看,虽是蜉蝣撼树,却也种下了反港的DNA。这些少说也有200本的刊物,多次搬家,都送给了“收买旧报纸”。

反应

 

副刊

小品集《满庭芳》后记

编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医生告诉我前列腺发现细胞变异迹象之后,心情受影响是难免的。想到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上天也许不致那么残忍吧!

其实我还不累,我会继续做我的日常工作。



这个集子里的87篇文章,绝大多数原刊登在《南洋商报·商余》副刊的“满庭芳”专栏,所以书名就叫做《满庭芳》。由于并非志在传道授业,因而行文力求轻松活泼,自娱娱人。老朋友史灵先生称它们为“揾吃稿”,确是一语道破玄机。

但虽是“揾吃稿”,依然还有些看头。比如有些谈人物,有些谈历史,有些谈往事;而有些怀旧,有些探新,有些评人等等,所搜集的资料,也许是没有人或很少人谈及的。有几篇关于政经文教的,读起来似乎还有一些正气,想想以后可能没机会再出书了,就把它们也编进去,以示我对这些问题的关心;表达立场也好,仅仅是作为纪念也无妨。

谢谢老朋友兼老同事柯金德先生为这本书写序,他是《商余》马来西亚版的第一任编者,由他执笔,不作第二人想。附录一栏,借杰伦和笔抗两兄的大作吹吹风、打打广告,也要谢谢两位兄台。另外,我也附录了谢祝南老弟的〈十年难磨一宝剑〉的七言诗,也一并在此致谢。当然也不忘感谢提供版位让我讲东讲西的两位〈商余〉版编者,他们是刘镒英女士和张永修先生。

家庭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编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医生告诉我前列腺发现细胞变异迹象之后,心情受影响是难免的。想到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上天也许不致那么残忍吧!其实我还不累,我会继续做我的日常工作。



这次的生理与心理历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可以在生理与心理上无限量的支持你。我的老妻,虽然没说话,但我感受到她那股默默支持的气场。我的儿子们,我的儿媳们,他们的关怀与开解,使我了解到上天确有好生之德。还有我的6个孙子孙女,他们的稚气与灿烂的笑容,更是我勇气的泉源。

我也要感谢一些老朋友,比如杰伦夫妇、金苗、金德、驼铃等兄台,还有育才校友会的老同学燊发、亚泉、元评、耀宗等诸兄的关心与鼓励,使我更能无畏的面对健康上的困扰。

附记:病中小感

做了小手术,心中稍宽,也比较踏实,但问题远没有解决。有不少的参考资讯,朋友们也传来一些治疗的药物和辅助食品。我的直觉是,心态很重要,如果心态摆得正,若不能打败对手,至少能与它和平共存。

我的念三年级的孙女,在我做完手术回家后,对我说:“爷爷,你不要再进医院了,你载我上学。”这句孩子话,让我心中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

(24/5/2016  哥文宁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