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廖中莱:沿带国民与旅居民交汇
一带一路或催生丝路民族

胡逸山(右起)、陈凯希、林玉唐、戴小华、廖中莱及马珈一起出席开幕礼。

(吉隆坡1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国际社会诸多问题的“总钥匙”,也或因在地群体与旅居住民交汇后形成文化认同上的更丰富结晶,甚至催生一个庞大的跨国“丝路民族”。

他说,“一带一路·旅居文化”国际论坛,把重点放在旅居文化,是非常合适的切入点,它绝非片面探索,而是概括性极完整的关系梳理,可以点带面,从厘清人与人、人与地多维交叉的关系,确定人格认知,进而实现文化认同。



“虽然不是同文同种,却可异中求同,凝聚在丝路精神之上,让共存共荣变成有史以来涵盖最广阔地域的新常态。”

廖中莱今日在马华大厦为“一带一路.旅居文化”国际论坛主持开幕礼时,发表谈话。

这场国际论坛由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文化基金会及香港《明报》月刊主办,协办单位为世界华文文学联会、中国东盟商务协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及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

马华总秘书兼第二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黄家泉则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博士由政务参赞马珈代表出席及致词,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文化基金会主席戴小华,《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马华副总会长兼国际论坛工委会荣誉顾问拿督何国忠博士、丹斯里林玉唐、海鸥集团创办人暨集团执行主席陈凯希等。



大马华裔结合中华旅居文化

廖中莱曾在不久前出席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他说,今天出席的这场讲座感觉上是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呼唤,再一次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带一路这项世纪工程,并且以不同视角,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更重要是探讨未来。

他指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类一次又一次的旅居结果所影响。

“据我所知,散居五湖四海的4000万名海外华人,很多是像我国华裔那样,早期先辈离乡背井找生计,物换星移下,落叶归根情怀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从此他乡是吾乡’。

“资料显示,旅居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萧振鹏(Paul C.P. Siu)等所提出,那时候‘旅居’(Sojuorn)主要是指‘一个在另一个国家度过很多年,却没被同化的陌生人。’。

没有被同化

“旅居者只是居住在另一种文化之中,并没有强烈的意愿融入旅居国的文化。

“若以大马华裔为例,我们的先辈在国家独立时即进入了‘旅居转型’阶段;我们没有被同化,但却不是陌生人,因为我们对母国文化的执着和坚持,最终让我们把中华文化溶入为我国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证明了母国文化认同与旅居国文化认同,是可以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正是我领导的马华公会,始终主张採纳多元文化的原因。这里就是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世纪工程具普世价值

廖中莱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年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获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根本原因就是它因应了时代的迫切需求,为世人勾勒一幅可望可即的美景。

“借用习主席的话,就是打造和平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请容许我换个角度说,一带一路世纪工程具普世价值,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和平之匙、繁荣之匙、开放之匙、创新之匙和文明之匙。它包含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可说是诸多问题的总钥匙,即便不是万能钥匙,至少也是百合钥匙,而习主席就是铸造这串钥匙的总工程师。”

廖中莱说,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交往过程中,是不断的磨合和反复相互考验。

他说,种族的矛盾,宗教的分歧,利益的冲突,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障碍,交织成引人深思的国际博弈。

“可是,不论是冠冕堂皇的约法三章,抑或是不明文的潜规则,并不足以保证一方区域的长治久安,因为很多时候,权利的追逐被定格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零和游戏,‘利害关系’几乎形成了国际社会无法逾越的沟坎。

“二战之后成形的国际新秩序,经一甲子的考验和蹉跎,早就到了必须另辟蹊径的时机。感谢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新格局的曙光。”

精心规划跨洲大计

廖中莱指出,一带一路之所以叫好又叫座,也因为提供完善平台,让沿线国可通过共存共荣从根本上保障和平稳定,制造共赢共享,促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精诚合作。

他说,与先辈或古丝绸之路相比,眼下或可称为“新旅居时代”,旅居文化更因信息时代而从随机性转为机制化,从偶然变为必然。

“如果说,古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影响,后人是从历史的结局来分析得失,当时沿线国家可能只是不自觉地扮演被动的角色。一带一路则不同,它是精心规划的跨洲大计,任何国家都可以主动参与。

“旅居是怎样的一种系统性工程,或是一种思维和方法的讨论,相信学者专家会有更好论述。我个人倒是乐意看到,研究旅居文化外延的效果,能在丝路上大放异彩。”

“五通”为规“三同”为矩

廖中莱指出,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带一路以“五通”为规,以“三同”为矩,精准擘画人类共同憧憬的美景,同时为迎接未来挑战,奠定了清晰的行动纲领。

他说,“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三同”构建的大视野,是奔向幸福共同体的康庄大道。有了“三同”,“五通”必然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心与心的对接。

文化上寻找突破口

他说,心与心对接至关重要,无论陆、海、空或网上,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旅居者开拓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缩短原有时空距离,使旅居元素发酵得更加淋漓尽致。

“今天,‘旅居者’以各种身分和形态,譬如说留学生、学者、驻外专才、外交官、跨国企业家、投资者、退休人士等,尽管目的可能不一样,却有必要在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大前提下,从文化上寻找突破口,从文化交流与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共画最大的同心圆。只有这样,旅居者才会被接受、被认同,最终才会有圆满结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带一路涵盖65个沿线国家,有足够的石头,可以用来凋琢更多的玉石成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今天的论坛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交流平台,我殷切期待大家从多元文化、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大熔炉中,提炼出人文的精华,让真善美成为一带一路永恒的资产。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带一路连天下,我祝愿旅居文化国际论坛圆满成功。”

黄家泉:“一带一路”不但促进经贸交流,也促进学术与文化和融合。

黄家泉盼马中贸易达1600亿美元

黄家泉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或多边的机制,建立区域合作平台。

他说,“一带一路”不但促进经贸交流,也促进学术与文化和融合。

“中国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平均有约1000亿美元的贸易量。继两国签合作备忘录后,会开发更多新的领域合作,包括汽车、电子、机械人科技及航空科技等。希望今后贸易量可达1600亿美元及更高。

“一带一路基础下,我们也在我国设立了具国际水平的厦门大学。目前已有2000多名马中学生就读。同个屋檐下求知识,进行学术交流,今后回国必然能更容易沟通合作。

“我国相较下还是较小的经济体,必须合法融入更大的市场,才能引进更先进的科技与知识。‘一带一路’沿线范围共有65个国家,44亿人口,是可供我国人民发挥经济,科技、学术及文化专长平台。”

反应

 

文教

拉曼理工大学与汕头大学 签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吉隆坡1日讯)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在马来西亚潮州工商总会的牵线下,与汕头大学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

潮州工商总会总会长拿督吴源盛与拉曼理工大学(TAR UMT)董事长丹斯里廖中莱10月30日率团拜访汕头大学,同时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这项目获得汕头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汕头市市长曾风保亲自接待并与拜访团进行深度交流。

会上大家就深化教育、经贸交流合作、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携手推进产业发展等进行交流,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这次拜访汕头大学获得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周镇松和汕头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兼国际学院院长高见热情接待,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由高见代表汕头大学与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教授一同签署。相信两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及发展,如:交换学生、举办夏令营及冬令营,两校师资培训的合作等。

高见在交流会上表示,汕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出色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其中出名的科系包括:医学与健康科学、工程与技术及商学等。汕头大学目前正积极推动“扩容提质增效,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如今能与拉曼理工大学合作,将可促进两校师资交流和各项专业研究分享。

汕头市市长曾风保指出,廖中莱热心推动中马经济文化,这次还专门率团来汕头访问,并和汕头大学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汕马两地教育事业的交流、互动和发展,让他感动。他续说,作为潮汕乡贤,吴源盛坚持反哺乡梓,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致力促进中、马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特别是对汕头的发展也给予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令人敬佩。

廖中莱表示,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访问团和汕头大学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希望能够跟汕头大学在教育领域建立一个平台,进一步推动教师、学生的交流计划及联办课程等,共同推进两校深化合作。

吴源盛表示,马来西亚潮州工商总会除了促进马来西亚和汕头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也希望这个平台能关注教育工作,更全面的推进两地之间的情感交流及继续关注和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讲好汕头的故事。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