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杨敏慧博士招募志愿人士
发展神经科学研究求突破

在我国教育部的基本原理研究辅助计划(FRGS)的资助下,来自双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系的杨敏慧博士正往发展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寻求突破。鉴于此,有关团队目前公开招募愿意参与该项研究的志愿人士,以期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 

杨敏慧博士为参与者戴上脑电图网。

该团队寻找的目标对象为年龄介于18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与者须口操流利英语,以及脑部不曾受伤。 



团队将对参与者进行心智理论测试,以测量脑电波活动和追踪眼晴的转动。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必须完成两项任务,即戴上脑电图网和坐在眼动追踪器前。团队也寻找8个月大的婴儿参与儿童心智理论研究。

从亚裔多元种族寻找成果 

杨博士希望透过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有关任务,测试当中相似或不同的反应。过去的研究都着重于采集白种人和东亚人的研究样本,而杨博士与其团队盼望从亚裔多元种族的角度找出合理成果。 

她表示:“当我们提到‘同情’时,很多人都有相同想法。我们对他人、动物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的善意和无私行为都是出自同情的反应。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我们看到别人在哭泣时,心里会感到不安。 这些即时发生的行为,让我们自己也无法了解身体为何会有这种反应,尤其是大脑。这个差别在婴儿和老年人身上尤其明显,我希望透过该项计划,以发展神经学的角度找出社会功能技能的新观点,探讨婴儿首次学会有关技能后,为何在晚年会失去此项技能的原因。” 

她认为,该项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患有社会功能缺陷的自闭儿或注意力缺陷过动障碍(ADHD)儿童的了解,并希望借此促进新科技研发,为障碍儿童进行早期诊断,以大幅度降低综合症发生的可能性。 



杨博士目前与纽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泰德鲁夫曼教授(Ted Ruffman)和马来西亚蒙纳斯大学(Monash University)副教授亚历山大雪佛博士(Alexandre Schaefer)联合开发研究框架。其他合作的学者有来自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副教授罗再妮凯鲁丁博士、奈吉马许教授(Nigel Marsh)和双威大学讲师冯志权(译音)。 

杨博士拥有5年的专业经验,去年荣获双威大学颁发“大学年轻就业研究员奖”,目前教导多项科目,包括生物心理学、人类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感觉和感知学等。她现为心理学硕士,以及8位同理心与情绪领域本科生的主任。 

上述研究已获得大学研究操守委员会(SUREC 2016/050)批准。有意参加者或欲了解更多有关研究计划者,可联络杨敏慧博士([email protected])或Wong Kah Yan([email protected])或在办公时间致电018-258 9006。

反应

 

优生活

怪梦训练大脑

整理|游燕燕 

有专家推测,梦很可能是在睡觉时训练大脑,以面对未来各种无法预期的状况。

专门研究梦与想像的认知科学系教授吉姆戴维斯(Jim Davies)曾提到,或许大脑提供诡异的梦境,某方面是为了应对一成不变的环境,以新奇的梦境打破枯躁乏味的日常经历。

神经科学家艾瑞克霍尔(Erik Hoel)指出,哺乳动物的大脑不断在学习,而且开关不会关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哺乳动物会面临过度学习的问题,或者学得太好以致于需要用某种认知平衡机制来抗衡。

模拟演练现实世界

另一套理论认为,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模拟演练现实世界的事件。研究发现,睡眠(尤其是做梦)似乎对学习和记忆很重要。认知神经科学家安蒂雷文索(Antti Revonsuo)提出了“危机模拟理论”,解释70%的梦都很痛苦是因为梦的功能是应对危机的模拟演练。后来,他将这个理论扩展到梦是为了演练普遍的社交场合。

还有一种“随机启动理论”认为,诡异的梦是大脑活动的副产品。尽管产生诡异的梦境没有原因,但脑干的随机活动或许并不是毫无意义。神经科学家芭芭拉琼斯(Barbara Jones)指出,大脑的这部分被用来处理计划性的活动,例如慢跑,因此这些活动经常出现在梦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