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隐藏的歧视/廖珮雯

笔者有机会向一班学院学生放映一部本地电影《Gaduh》,内容述说一群国中生在校园的种族歧视。

电影述说校内的华族学生和马来族学生平常势同水火,经常在校内打架闹事,校方为了解决校园暴力,于是邀请一名艺术行动者前来组成戏剧社,规定这群闹事学生一定要参与,并呈献一场表演给教育局总监、媒体和全校师生观看。



这两群不同种族的学生在戏剧社的相处过程中,渐渐了解原先对他族的歧视,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建构,进而产生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例如马来学生的父亲在家中讲电话,希望对方能给他一些工程做,并强调如果马来人不帮马来人,国家所有的资源都会被华人抢去。

此外,在华族学生的家中,父亲训诫孩子放学后要帮忙家里卖油条,强调不要以为他们是马来人,什么都是免费的,政府都会把免费的给马来人,华人要努力才能获得一切。当中也有华人学生提到,马来人懒惰愚蠢,成绩不好却可以上大学;马来学生则认为华人都是骗子,吃猪肉身体很臭等,道尽各族之间的不信任和刻板印象。

在了解中和解

电影结局以大团圆结束,各族学生在互相了解中和解。片中刻意安排一名女学生,作为控诉整体社会和教育制度的角色,代表女性主义观点,当社会以男性权力为重,女性权益是被边缘化和忽视的。该名女学生控诉教育制度僵化,有关权力单位只要求学生听取师长的训诫,却不允许发问;只要求乖巧听话,服从权威,却不聆听学生的心声,带出整体制度的霸权和暴力。

观影后,笔者有机会和与会者一同讨论,于是挑了几位混血儿来谈谈他们在学校的经历。



一位是华印混血儿,因为父亲是华人,母亲是印度人,他自小在华小接受教育,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在华人子弟的学校上课,他因为肤色关系而经常被欺负,或被人以有色眼光看待;从小他就知道他与众不同,却不明白原因。曾经有一位同学问他,为什么他的爸爸是华人,会娶印度人为妻?他不知如何回答,只能说因为他们相爱了。不过,他对于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十分想不通。

还有一次,老师对全班说,他的肤色是和铅笔芯一样黑;一次更过分,一个同学不知为何生气他,说他一半这个一半那个,都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这曾经让他很难过。

另一位皮肤黝黑的印度女生,因为长得高头大马,经常被误认为是男生,而且因为长得特别黑,从小同学都远离她;她说别人常戏称她是黑人牙膏。

另一位华巫混血儿身材高大,就读华小时从小没有人要和她做朋友,让她一度怀疑自己,也疑惑为什么自己交不到朋友;后来过了两年,她开始接受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特别的,也渐渐接受了自己。她说,她最不喜欢别人问她是什么混什么的。

隐形暴力

他们都是小时候原本不觉得怎样,进入小学,与别人接触后,才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察觉自己是很特别的存在,一开始没有朋友,后来渐渐习惯也融入;同时,家庭背景的原因,使他们都以英语会话,收看英语儿童节目,在华小也无法和同学拥有共同话题和兴趣。

只是,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被告知,有些人是不同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主流人群用有色眼光看待特别的人,进而出现刻板印象?

在马来西亚的社会,因为各族共同生活,出现混血儿很正常,但为何在多元社会下,会对混血儿存有隐藏性的歧视?如果说,三大种族相互歧视的社会冲突,在我国社会较明显,而对混血族裔的歧视,因人数稀少而成了一种隐藏的歧视,可说是对少数族裔的隐形暴力。

反应

 

言论

师资荒,永远的问题/方城

新学年伊始,大家都还没喘过气来,就已经传来老师们竞相拿表格退休的新闻,加剧教育界师资不足的问题。

那些没有提出申请的老师,大多是为了生计,逼于无奈的留下而已。

正如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我想教育界也面对着这个问题,尤其是华文老师。

新晋的华文老师如凤毛麟角,根本就是一师难求。在我校,最年轻的华文老师也近不惑之年了。

当我们在议论为何年轻人不当老师之际,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为何在职的老师一直想退休?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选贤任能,人放在对的地方,才能发挥所长。

十项全能 文武双全

然而,时代改变了,当老师的似乎不像以前只需专注于育人,还要十项全能、文武双全。于是,老师被指令担任什么职务,老师都必须接受,不然就是违抗命令,严重的话还会被施予纪律处分!

在任何公司,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要执行什么新的任务,说那是学习,我觉得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换作是老师,就比较困难,因为老师是得面对学生的。

试想,如果你是学生,老师比你还逊,你会敬佩崇拜他吗?这样下来,尊师重道还会存在吗?当我们感叹今日学生难教之际,是不是也得思考一下其背后的原因呢?

当老师无法发挥所长,学生对他们就不会敬仰,学生不敬仰,教学工作就会变得艰辛难行;老师被委于不是他专业的任务,难免会有压力,还得随时面对被学生及家长问责的恐慌。

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年轻教师也许还可以熬过,但对上了年纪的“老”老师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才开学吗?就有好几个老师陆续病倒或眼睛泛红(眼睛爆血管)了。

金钱和生命相比,许多老师都会选择生命。累垮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怜惜。当教育部长说开学第一周,学生不必上课,师生心情愉快,借机联络感情的说辞一出,我只想说:课纲没有减少,时间却少了,老师除了备课,还要办活动,个中的累,无法言喻,我不认为有哪个老师在这一个星期后还是精神抖擞的。

我们一直说把时间还给老师,但是普罗大众或高官显要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断制定新机制来监督老师,引发的是无止尽的疲累,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而已啊!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不无道理。如果我们继续要求老师“十项全能”,师资荒,恐怕是永远的问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