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台北捷运使用率的启示/许孙仔

“捷运计划”(Mass Rapid Transit 简称 “MRT”)是大吉隆坡交通体系的一部分,这项分阶段发展的捷运计划,将有3条线先后运作,捷运一线前半段路线已在去年底开跑,预定在今年7月,全长51公里的捷运一线(其中9.5公里是地下隧道)将全面通车。

大吉隆坡捷运系统全线若于2021年后竣工,雪隆的公共交通网络将趋完善,也推动吉隆坡市区迈向先进城市的水平。



关于捷运对大吉隆坡交通体系扮演的角色,吉隆坡市政局已设定60:40的采用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目标;目前的比例分别是30:70 。

据公共运输国际联合组织(UITP)调查,在亚洲主要城市中,2015年香港的公共运输市占率为82% 、新加坡58% 、东京53% 、首尔48% 、台北37%。

台北市与新北市设籍人口分别为270万及390万。自1996年3月底木栅线通车后,台北市即以“一年通一条线” 的速度打造捷运路网,至今5条捷运线(全长129公里、117营运车站)总投资新台币7192.5亿元(约1030亿令吉)。年运量从通车首年1117万余人次,增至2015年的7.17亿余人次,增长64倍。

使用成效不如预期

捷运运量屡创新高,但台湾交通部统计,2014年台北市大众运输使用率仅37%,其中捷运占16.8%,公车(公共巴士)14.8%,约42%市民仍靠汽车、摩托车等私人运具代步,大众运输使用率成效不如预期。



从另一角度分析,若换算台北市270万的设籍人口,平均每位台北市民每3天只搭乘2次捷运;若扩大到双北(台北市加新北市)生活圈,660万的双北市民,平均每3天才坐一次捷运。

台北捷运通车迄今20年,但近半数市民仍以汽车、摩托车代步,且汽车数量逐年增长。台湾希望靠捷运带动公共运输发展、节能减碳的效能为何不如预期?

只是分享原来的饼

据观察,分析有数项,1:台北市大众运输工具还是不够方便,成本也比骑摩托车贵,加上缺乏实质诱因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让大众运输使用率一直冲不过40%。

2:台北市停车费不算贵,加上少子化,家长舍得为孩子买车代步。

此外,捷运路网还不够绵密,交通单位无心拉抬公共巴士、捷运使用率,造成私人运具使用率仍高过大众运输工具。

3:台北的公共巴士(具280多条路线、3000多个站牌)、捷运就使用者来说还是不方便,搭公共巴士常遇塞车。尖峰时段的捷运热门路线,车厢如挤沙丁鱼,或须多等一两班才挤得进去。

4:台北捷运路网愈来愈密,但近5年来公共巴士运量跌30%,不少路线的运量被捷运取代,并未达到提升民众搭乘公共运输工具的效益,只是在分享原来的饼。

公共巴士流失的乘客“移情别恋”, 多数人的“新欢”就是捷运。

“最后一里路”成关键

据台湾交通部2015年完成“民众日常使用运具状况调查”,2014年台湾公共运输市占率仅16%,有70%民众外出仍习惯使用私人运具,以摩托车占46%最高、其次是自用小客车(私家车)24%。

据分析,台湾民众外出不使用大众运输工具,主因是开车或骑摩托车较方便、或距离车站太远,从车站到家的“最后一里路” ,成为民众不使用大众运输工具的重要关键。

因此,公共运输市占率高的亚洲城市,无论是在香港、东京、首尔或新加坡,都靠着公私营的大小巴士交串成路网。

香港除了地铁、电车、公私营的小型巴士、社区巴士、双层巴士,交互串成绵密的路网,贴近使用者需求,就算要到偏远地区也能轻易抵达,反而是开车或骑摩托车得面对找不到车位或塞车的困扰。

新加坡亦实施多项抑制私人运具的政策,没有这些辅助大众运输系统的支持,“最后一里路”的接驳就无法让使用者顺利到达目的地。

反应

 

财经新闻

大型基建项目蓬勃 建筑公司好事连连

(吉隆坡15日讯)随着2024年次季来临,在财政预算案中高达900亿令吉的发展支出,料将推动建筑合约流量,而全国基建项目启动,让分析对建筑行业前景开出了“增持”评级。

国内目前备受瞩目的基建项目包括,槟城轻快铁、泛婆罗洲大道首期工程、捷运3计划、大型防洪建设、砂沙联通公路、古晋智轨列车(绿线)工程、水利工程,而上述项目的承建合约,预计2024上半年便会颁授。

兴业投行研究、肯纳格投行研究、丰隆投行研究、乐天交易,合共4家机构,普遍上都对建筑领域感到乐观。

目前,第三捷运计划如火如荼;轻快铁莎阿南南线(前称LRT3)也计划复建巴生谷5座站点。而柔佛州政府也拟向联邦中央提议,为新山轻快铁兴建3条线路。

尽管轨道交通是城中热话,不过也有承包商着眼“企业绿色电力计划”(CGPP)能创造利好。

而堪称东南亚最迅猛的数据中心市场,丰隆投行研究还看好柔佛州的数据中心领域。

合约价值料达千亿

马来西亚建筑商总会(MBAM)会长魏献勤称,财政预算案为建筑业拨款700亿令吉,按照往年趋势,预料该份额会上看1000亿令吉,其中所涉及项目包括仓储设施、数据中心、晶圆厂。

魏献勤告诉马新社:“我们须对前景保持中立,尽管政府力图改善宏观层面,以求收减成本,不过成本还在高筑、且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认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允准增设合约的价格变动(VOP)的条款,将使各缔约方的风险与回报更加对等,进而避免和减少项目搁置的数量。”

业界人士感到乐观

此外,建筑行业人士同样乐观看好前景。

其中,Kerjaya(KERJAYA,7161,主板建筑股)主席拿督郑荣和认为,劳工短缺问题不复存在、项目进度也将提速,因此,该公司乐观看待建筑行业的后疫情前景。

该公司亦拟借助三星–Kerjaya Prospek联营公司,与三星物产携手谋求新机遇,比如在马设厂、参与槟州安达曼岛填海项目,涉及金额预估达20亿令吉。

另外,前称Stella控股的Varia公司(VARIA,5006 ,主板建筑股),市场的赢家首推价值47亿令吉的轻快铁莎阿南南线5座巴生谷新站、118亿令吉的大型防洪建设、上看100亿令吉的槟城轻快铁。
Varia董事经理拿督刘明新认为,基础建设项目有望带动商用与民住建筑的需求。

早前,Varia公司与巴生河连接大道私人有限公司(Sungai Klang Link,SKL)签署了解备忘录,探讨在拟议中的巴生河连接高架大道项目(Sungai Klang Link Elevated Highway)中合作,目前正处于规划和开发的早期阶段。

“我们愿意探索为增长轨迹做出贡献的机会,我们目前的竞标总值为15亿令吉。”

开年首3个月,建筑指数走势稳健,截至1月2日,大马交易所的建筑指数,报193.83点,在1月与3月间都处于200点以上,并于3月29日报223.17点。

乐天交易研究部副总裁唐栢麟称:“过往12个月,建筑指数已飙升37%,且2024年迄今,涨幅已达13.5%,我们预料建筑将成今年表现最佳行业之一。”

新增合约陆续有来

肯纳格投行研究也认为,建筑行业的盈利表现,料将优于2023年末季的预测。

其中,金务大(GAMUDA,5398,主板建筑股)于今年首季的核心利润增长35%,归因悉尼地铁西线的建筑订单见长、还有DT基建私人有限公司首报盈利。

在过去24个月内,金务大取得了250亿令吉的新合约独领风骚。

此外,在2024财年迄今,IJM(IJM,3336,主板建筑股)的新合约已达36亿令吉,超越了30亿令吉的目标。

双威建筑(SUNCON,5263,主板建筑股)也把2024财年的新合约目标,上修至30亿令吉,WCT控股(WCT,9679,主板建筑股)也设在相同水平。

同是今年迄今的新合约,Kerjaya Prospek取得3亿7790令吉;金轮企业(KIMLUN,5171,主板建筑股)则有1亿3360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