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暂别槟州博物馆

今年 4月14日恰好是槟州博物馆52周年庆。又听说博物馆4月15日就要关闭,进行提升设备的工程。我慌忙找了一个星期日到博物馆兜了一圈,算是临别前的关怀吧。

博物馆的规模并不大,只是一座双层楼的英殖民地时代的建筑物。记录显示,它曾经是大英义学(1821-1927)及哈金小学(1928-1960)的课室。而且这座建筑物分两翼,是1900年及1905年建立,纪念铜板上镂刻的捐款人都是当时的商界翘楚。



最高专员遇袭轿车还在

白色的洋房矗立在圣芳济学院的边上,前面就是忙碌的大道,稍微不留意就会轻易擦身而过。尤其是它的围墙边植有数棵老素馨花,在花叶掩映间,错过博物馆的机会在所难免。

我对博物馆一向有特别的情意结。也许因为馆藏的事物和我度过的童年有密不可分割的感情。博物馆与二十多年前一样,格局没有改变。只是最高专员亨利葛尼被共产党伏击的劳斯莱斯轿车,从右边的展示棚移到左边,36个子弹孔当然还存在。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一家数口常来博物馆复习功课,因此对于博物馆的摆设也颇为熟悉。我想,对于常来博物馆浏览的朋友,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想。闭上眼睛就可以知道哪一个房间摆设的是哪一些文物。底层的娘惹展示厅内,娘惹的衣裙张开来是那么简朴淡雅,好像我在福州博物院看见的汉朝衣着。汉朝的手艺更精致,一件裙子才不过7克,真的薄如蝉翼。

楼上是马来文化的铺陈。它既提到英国殖民地文化,也没有忘记日本人侵略半岛的历史事实。展示的历史物件,包含日本的武士刀。看见它,马上想起日本蝗军屠杀南京的史实。博物馆就是要还原一切的虚实,让真实还原。



冯相杯推动羽球运动

看见冯相大银杯,就记起60年代的羽球赛事。冯相杯造价100英镑,不可说便宜。民间的力量推动了几代的羽球运动,我们才有羽球王国的美誉。这是不争的事实。冯相杯举办了29次,槟城队伍捧杯21次,可说成绩辉煌,值得骄傲。

博物馆虽小,却又要扮演画廊的角色。在这里,我看见了一些早期影响本地美术界的画家作品。画廊展示的作品约有30幅,大部分是华裔画家的作品,倒是出人意料之外。老朋友张汉发有两幅,分别是社尾巴刹,以及槟州博物馆画影。难得一见的是杨曼生的一幅水彩作品。

槟州博物院的华裔文物占了不少。未知3年后整修完毕,新的形象又有何比重?外来移民也许亦可占据一个角落。

反应

 

副刊

槟城阅书报社110岁

槟城阅书报社刚刚在12月22日庆祝成立110周年。

很多朋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一样不明白坐落在槟城中路65号的槟城阅书报社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座历史性的洋楼,目前由拿督庄耿康领导。楼内开辟有孙中山纪念馆、南洋机工献身滇缅山路的纪念馆以及新马抗日图片展览馆,3个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馆。



历史的因缘际会,槟榔屿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1905年初次抵达槟榔屿,被介绍认识吴世荣、黄金庆及陈新政,就是在当时的小兰亭见的面,也就是后来的槟城阅书报社。

5次莅临槟城

当时成立阅书报社的主要目的是掩人耳目,作为革命的地下联络站。孙中山认识革命三壮士后,前后莅临槟城5次,每次都在阅书报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同时筹募革命基金。为了革命,不少爱国人士都慷慨捐献巨额基金。吴世荣甚至将他太太名下的洋楼捐献。

110周年当晚,灯火辉煌,除了筵开60桌,尚有文娱演出。表演嘉宾及团体主要以慧音社合唱团及数位演唱家演唱30年代抗日主题曲为主,让上了年纪的观众刹那间跌入80年前的回忆之中。

虽然在场的许多朋友已经没有当年的抗日情绪,但是音乐的感染力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抗日歌曲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其中尤以《松花江上》、《告别南洋》等赚人热泪歌曲,令人不胜唏嘘。



《松花江上》是叙述1931年,日本军阀侵略东北导致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告别南洋》是田汉特别为南洋技工远赴滇缅边界开山辟地的壮烈牺牲而写。为了祖国,年轻的技工将命都牺牲了。那时候,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南洋一共有三千多名年轻人投笔从戎,勇敢的奔赴战争的前线。

在1900年到1911年是腐败的满清帝制治国,也是中国被外国八强瓜分的年代。幸好有孙中山及无数的烈士的辅助,推翻了祸国殃民的封建制度。可惜,战火刚平息,内乱的烽火又再燃起。各地军阀争相瓜分土地,日本军阀趁机入侵,人民一直在战火的威胁之中。

华侨爱国强烈

还好,海外的华侨爱国的心是那么强烈,祖国有难,总是跑在救国的最前线。孙中山先生来了,我们极力捐助他,一直到推翻满清帝制为止。日本军阀侵略祖国,我们的青年第一个给予响应,荒山峻岭也不能阻止前进。为了祖国,父母也忍痛告别。

当晚,和我一起观赏演出的中国友人说:我们竟然不知道你们伟大的牺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