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完美的男人悲剧/庄若

AP_D11_04689.ARW

她问他丈夫,她怎会来到这种地步(精神治疗)?突然正色说:“是你,都是你害我的。”她说她也不是要当美姐,她要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她当初想要当的,是一名音乐老师。可是她丈夫追求她,把她捧在手掌心当成公主一样的对待。她恨他。

他丈夫听了百感交集,只能坐着哀伤,无言以对。



理性的她或许是错的,感性的她是对的。

这时候我想到戏开头时,她和未来丈夫去见家翁,犹太人家翁不同意他们的婚姻时,她是如何意志坚决地说,她爱他。

伊云麦格高自导自演 

《美国心风暴·American Pastoral》是菲利浦罗斯(Philip Roth)普利兹得奖名著,伊云麦格高首次执导,自导自演。饰演他妻子的是珍妮花康纳莉。两人扮演美国金童玉女典范家庭,另一名要角是他们的女儿(由已长大的天才童星达科塔芬宁饰演)。

一般的反战电影几乎都是从年轻一辈的角度出发,此戏却是从为人父亲者Swede(因为他在校表现出色而获得的外号)的角度,看他女儿怎样由一个自小口吃的可爱小女孩,到后来加入“革命”,引炸药爆死人而逃走。身为母亲的崩溃得最快,也放弃得更快。作为父亲的,却多年来锲而不舍,到处追寻他可爱小女儿的行纵,希望可以与之见上一面,希望她可以回家。



完美男人郁郁而终

戏中描敘父女的感情尤为动人,他得以重见女儿的时候,无论身心都百孔千疮。她却一心赎罪,为自己的过往忏悔,已不能回去。另一方面,她的妻子也另有外遇(医院中的责问,是心态转变的开始)。Swede这样一个完美的男人,也只能郁郁而终。

Swede 其实是一名犹太人,一个犹太人配上“美国牧歌”(原片名American Pastoral)这样的题名,似乎另有寓意。有些人认为他所以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族裔,不过以以一般的价值观来看,戏中的他自始至终,是一名纯净如金的男人。

电影评价两极

这部电影评价两极,一来原著名气太响,人人拿来跟电影作比较。二来,伊云麦格高是英国人,英国腔调无法改,而且他体型不壮硕,难以让人相信是运动员。再说,这部电影对美国反战时期的“红卫兵”式示威抗议多有嘲讽,同情反战的的一辈不会看得开心。

反应

 

副刊

【商余】回到美嘉园

颈后骨痛,本来到SS2某家大药材店,想看个中医的,没想到原来“很好生意”,看病要预约,“插队”要等一个小时以上。我只好改到美嘉园“中国华山”。那是我的老地方。

进到店内,见到老板娘数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柜台内。李医师里面在看诊,要稍为等等。我跟老板娘闲聊几句。



她这才认得出我:“你是以前住在巴士站前面的?”我说是呵!

我问她:“以前我住的那家旁边,有个做鞋的,还有没有在?”

老板娘不知道。我说:“以前,那边都是拜日莲正宗的,每次傍晚的时候经过,就听到一阵的念经声。”

我说很多人都不在了:“Big Book Shop”的姐弟已提早退休(退休前有到Jaya One“椰子屋”帮衬。)

“是呀,”她说:“我们在这里已有四十多年了。”



点点滴滴忆旧街坊

“我比较迟来,我到这里住的时候,是1983年,有40年了。”我说。

老板娘拿起柜台上的计算机,算了一算,说:“36年。”

“那时,前面还是空地。”又指另一个方向:“那边还是橡胶园。”

我问,她隔壁的“Bayu Timor”的老板娘有在吗?

她回答:“少来了。人上了年纪。”

“是哦。”我想一想,问:“有六七十岁了?”

“有了。”她回答。

“我第一次帮衬他们的时候,只吃一个鸡肉馅饼,很便宜,才两令吉。那时他们的东西都不好吃。然后我看见老板娘坐着翻一本厚厚的食谱。后来她们请了一个印尼安娣。东西才慢慢好吃起来。”

“印尼安娣还在。”老板娘说:“不过还是须要老板看着。”

“这一带认识,还在的老隣居,就只是‘Joy’蛋糕店的玛嘉列。”我说。老板娘好像不认识她。我只好说“Joy”旁边的“肥佬蟹”。老板娘说;“他们好生意到,你不知道,排长龙可以排到我们这一边来。”

我突然想起“克里斯多弗”。寄居我隔壁做鞋的家庭的一个男孩。福州人。瘦瘦高高白白,以前他就在“肥佬蟹”打工。人不多话,友善,我记得有一回我问他福州话“王八旦”怎么说?我学了拿来骂他那顽皮的福州侄儿。

聊着天,未几李医师走出来,我可以进去了。我进了小房间,里面的摆设,好像跟廿多年前一样,没有变化。但是李医师大概不记得我了。只是要我把手伸出去,给他把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