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小生流失的担忧/张网

从董总编辑的2017年第一期《华教导报》,提供了各源流小学从1970年至2016年学校数目及学生人数的增减数据,华小生人数的减少使我们不禁为华小的前景感到担忧。

华裔人口经过数十年的增长,华小学校的数目却从1346所减少49所至1297所(-3.64%),学生人数则从43万9681增至54万2406人,多了10万2725人(+23.36%)。



华小学校数目应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只是碍于政治、国家教育政策,以及华教历史演变等因素,它不增反减。

增建学校问题有待董总等华教组织联合当地华社向政府提出要求及争取,这里撇下不谈。

从1970至2016年的46年,华小生人数增幅并不大,学生人数最多的是2004年的64万7647人,到了2016年,少了10万5241人(-16.25%),未进入华小的华裔子弟到底去了哪儿?扣除华小内的18%非华裔学生,华裔学生流失的问题该更严重。

国际学校吸纳不少人

人口外流是一些小镇及乡区地方华小学生人数大幅减少的主因,但也使城镇华小学生人数增加才是,全国华小整体人数理应得以保持;可是数据显示,华小生却从2007年逐年减少。



为华教前途着想,董总等华教组织都应该认真看待此问题,深入探讨以寻找对策。

中国的崛起,强大的经济,使华文的实际用途及地位提高,近十多年来,华人子弟进入国小的数目已大为减少,只是对子女教育要求较高的学生家长多了一项选择: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早年只为外国商人孩子提供教育,后来局部开放,到今日已全面开放给本地学生就读,全国数目有百所,吸纳的学生数目不小,致使国小生也从2008年开始逐年减少,不过,巫裔学生多了宗教学校的选择,情况可略为不同。

华小教育进步甚少

比较国际小学及华小,论教育素质及学习环境,华小有许多欠缺之处。繁重的功课及填鸭式、强记死背的学习方法,补习风气之盛,令学生承受无比的学习压力;小学生被逼每天背负着超过七八公斤的书包上学,就令人不敢恭维;有些华小教师至今仍笃信藤鞭教育的功效,与现代教育理论相差甚远。

因此,中上及高等经济收入的家长舍弃华小而把孩子送入国际小学,也是必然的结果。

华小作业之多令人无法理解,书包之重,对学生腰脊的伤害难以估计,马华前后副教育部长都秤过小学生书包多次,这课题谈了好几次,至今问题依然故我,可见华小教育进步甚少,使用电脑教育比重及成效不大,与家长要求的素质教育有个差距,更莫说走入现代化、国际化了。

攸关独中盛衰存亡

大城市华小不足,学额有限,以及家居环境使然,逼使家长选择附近的国小,这也是华小生流失的一个原因。

华裔人口增长慢,也造成华小人数难以增加,但也不能忽略外在因素,以及国际学校这竞争对手。

董联会一味专注在学校建设及师资人数,只是基本作业,如何提高华小教育的素质,培育有素养有创意的人才,才能迎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就得由我国教育部做出更多的努力!

华小是独中的学生来源,因此其发展攸关独中的盛衰存亡。中小学华文教育实为一体,中文大学(包括中台)因选项甚多不成问题,而华小、独中是否能在这教育多元化的社会,以及国家的政治及教育体制中茁壮成长至关重要,这就得靠教育者的努力,以及华社的鼎力支持了!

反应

 

言论

还有什么可期待?/张网

在柔佛州的两场补选举行过后,政治气氛变得很平静,国盟声称要推翻团结政府暂无无下文。

彭亨州柏朗埃区补选没多少人关心,胜败都不会对彭亨州政权有影响。巫统上回得票57.7%,希盟16%,即使巫统失去一些支持票,希盟支持者也会填补,胜利在望。

反而人民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没多大的期望,说好的坚决肃贪没看到成绩,一些指标性的法庭案件却也处理得荒腔走板,让热衷相关案子的人民非常失望。

一些引人诟病的法令如大专法令、2012年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等则保持不变;政府安于现状,改革的意愿很低,连检讨及研究都不愿意,以致公正党支持者的“烈火莫熄”口号,已越喊越无力。难怪有人说,Reformasi已经成了Reformati。

反而一些保守政策被推出,包括没收彩虹表、禁止一些歌星来马登台、颁布大专舞台表演指南等,都令非回教徒感到不安。团结政府的“昌明”政策与伊党的宗教政策,怎么似乎越走越近?

正面消息太少

我们只看到安华周游列国招商,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有了投资,多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现今反应国家经济的股市仍处于低迷,很难说服人民说经济正在好转,人民生活会更好。

忘了承认统考、取消大道收费,甚至汽油也别想跌价,政府还考虑恢复消费税,物价继续起价……怎么正面的消息,总是那么的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