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言论自由”的社会责任/黄英豪

日前《南洋商报》言论版编辑托人来电欲了解我对政府刚刚实施的公共服务局对奖学金受惠学生所设下的言论举止条条框框的想法。意见我是给了,就让他们整理以后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建议才发表吧,我当时在电话里也是那么说的。

可是我突然想起前一天在电视观看美国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现场直播,相较之下,我国言论自由小巫见大巫,优秀大学生从一开始我们就把他们的思想给框住,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吧,太早把他们的创意细胞给谋杀了。



总统缺席记协晚宴

4月29日美国举行白宫年度记协晚宴,特朗普竟然选择赴宾夕法尼亚州出席就任百日造势活动,这是战后36年来首位缺席该隆重盛事的在任总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总统是避重就轻,不想,不敢也不要面对众记者,观察家普遍认为此举颇有逃避之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及宗教信仰自由,美国人视之如宝,拼死也要维护,一个国家的民主繁荣,需要还政于民,宪法之下人人平等。

还记得1970年代的水门案事件(The Watergate Scandal)《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及鲍勃.伍德沃德穷追猛打,揭发时任总统尼克森的窃听和一摞摞的卑鄙政治手段,最终导致尼克森总统蒙羞下台。

今年主办当局别具用心,特意邀请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出席白宫记协晚宴并被安排坐在在主宾席。当年两人因为追求真相,报道“真新闻”而搞垮整个政府,明示暗示,都在警示特朗普不要小窥人民的力量,媒体的威力。



当晚两人的演讲铿锵有力,句句肺腑,拳拳到肉,他们回顾当年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一切的打破沙窝问到底,不追到真相决不罢休。用他们俩的经典名句他们专业的精神穷追不舍非达到“best obtainable version of the truth” 决不妥协。中文最贴切的翻译为“竭尽所能,逼近真相”。此言一出,满堂欢呼,雀跃万分,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言论自由左右开弓

大会别有心思的特别安排一位印籍回教徒移民后裔哈山·敏哈茲来挑起惯例的谐剧压轴大梁抛笑弹,娱乐大会。此仁兄今年31岁,滑稽可爱,本身是一名社会动态电视节目的资深记者,闲来无事也涉足喜剧搞笑,讽刺社会病态,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此番,被大会点中,果然不负众望,当晚使出浑身解数,左右开弓,在台上唱足20多分钟的“栋笃笑”独角戏,言词尖酸刻薄又不失风度。

在讽刺特朗普夜半3点猛发推特的时候,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特朗普只喝可乐,滴酒不沾。讲到这里,刻意停顿一下,让大会消化,一双大眼睛对着大礼堂一瞪,意喻特朗普上任百日,推文愈千,虽然可笑,但发推特时头脑清醒,不受酒精影响,绝不含糊,台下会心,哄堂大笑!

当时我看到这里,已经是笑到直喷眼泪,心里嘀咕着,不知道我国的领导有没有那么大的度量和幽默感?

转发讯息要先过滤

说句公道话,3·08到5·05迄今,我国托网际网络之福,讯息百花齐放,言路广开,人手一机。可坏就坏在讯息泛滥成灾,真假新闻,难以分辨,导致有心人士,乘虚而入,毒杳民心。其实西方国家也面对同样的窘境,言论是自由了,可是这权利却被滥用,往往不经大脑,以讹传讹还沾沾自喜。

一个国家要壮大,全民需要成熟,儒家《四书》之一《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的先贤在两千年前悟出的真理。比较现代的说法是清末爱国学者梁启超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在争取言论自由的当儿,最基本我们要做到对手中的讯息负责任,用更现代化的话语跟年轻人就要说“收到讯息,头脑清晰,转发讯息,要先过滤”。

反应

 

言论

《长安十二时辰》与市场行销/黄英豪博士

时代的步伐迫使执教鞭的老师们不得不与时俱进,与学生们最佳的沟通方式已不是如何用考试成绩来“要挟”他们,而是要怎样潜移默化的让书本上的知识和课纲融入他们生活。

最近,一部讲述唐朝“反恐”的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中,班上同学议论戏中情节非常投入。好奇心驱使下,我也开始追看,不料发现该剧的制作如此认真,单单场景布置和巨额投资(号称600万人民币)真是给人们感觉好像回到唐朝盛世。



刚好这个星期班上讲到市场营销课题,正好我国政坛也处于“扑朔迷离”阶段,全国第14届大选过去14个月了,不管是支持现任政府还是反对党,都各有怨言,而且整个政治气氛倒有点让人窒息的感觉,轻松一下未尝不是好事。

我实验性的引述剧中高潮迭起的故事把学生们带入状态,再深入浅出对照营销战略,效果超出预期。

此部戏剧按照同名小说如法炮制,忠于原著更是灵活的利用历史背景加上符合现代人追捧的情节,6月27日上映以来全球铁粉无数。

旧故事 新节奏 现代化



虽然故事是发生在一千年多前的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 –756),但作者马伯庸坦诚灵感来自将近20年前风靡一时的美国电视剧《24小时》。他揣摩该部连续剧横扫欧美,甚至全球让人废寝忘食的连夜追看,原因无他,关键在节奏和速度。

还记得《24小时》首播是2001年11月,那个时候社交媒体如面簿、推特、微信都还没面世。马伯庸分析,当年美国福克斯电台御用电视剧编剧苏瑙(Joel Surnow)与库柯仁(Robert Cochran)构想此剧的节奏,是运用已经盛行的卫星导航定位手机功能。

他们俩合作多年,曾经祭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剧,当年推出《24小时》因为新鲜感和紧迫感,无论在哪一个角落,主角都能与反恐总部联系找到敌人位置,让广大观众趋之若鹜的追看。

马伯庸绞尽脑汁翻查典籍,长安天宝年间何来如此便利又迅速的联系沟通方式,如果要制造气氛一气呵成,在这一节骨眼上绝对不能马虎。

长安城占地87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槟岛那么大),划分成108坊,他就借用古时候的“旗亭”,《初学记》卷二四:“市楼谓之旗亭,旗亭高大,可以起到瞭望作用”,灵活应用把它演变为“望楼”。

他把“望楼”设计成用来传递信息的一楼台,而且每个坊里都设有四五个,然后要媲美今日的信息传递速度,在楼上4个方向摆设一排上下各有6个透光窗口,这12个窗口的开关和透过的光线颜色就是情报。

用这个方法,马伯庸解决了“速度”和“反应”问题,当然剧中也有故弄玄虚的说敌方已破解密码,故不能再用“望楼”传达讯息,结果就打鸣擂鼓,发放一次性的重要情报。

旧瓶子 新桥段 现代版

在市场行销课程里有一节是讲到如何举一反三,借用已有的策略,甚至已被封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美国市场行销顶尖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迈尔斯(Raymond Miles)断言,市场行销策略分4大类:开拓者(Prospectors)、分析者(Analyzers)、捍卫者(Defenders)和反应者(Reactors)。

这个时候,我班同学已忘记自己是在课室里,脑里还在回味着《长安十二时辰》情节,我说,有没有发现其实市场上类似的“反恐”悬案戏剧到处都是,为什么影迷偏偏对《长》片如此疯狂。

我说,不知不觉中,马伯庸把迈尔斯的4大类市场行销策略一脉打通,好故事不怕重复讲,警察抓贼,邪不胜正的典故百听不厌。这应验了以“分析者”为出发点的姿态,这就是上面说到马伯庸如何深思把“望楼”给挖掘出来,呈现在世人眼前,让整个故事“动”起来。

据报道,所有服饰、道具、装璜摆设,都是经过一年的细心研究,考察历史,重新定做的,一丝不苟,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在行业里颇有“开拓者”气魄。回头看看其他古装剧,在这方面有时也太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现在的观众品味已大大提升。

最后说到剧中人物,除了一两个用回原名,其他一律稍微作调整,比如戏中主轴人物靖安司司丞李必(相当于今日的CID总部局长)。李泌,确有其人,但非李必,是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李泌生于公元722年,卒于789年,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出身赵郡李氏辽东房,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

翻查史书却未见其与靖安司有关系,更甭说当上司丞。在这里,马伯庸同时顶上了迈尔斯的“捍卫者”和“反应者”两顶帽子。名字稍作调整才不会引来历史学家的批评和挑剔。

开播迄今不到一个月,好评如潮,这个时候往牛角尖钻的和在鸡蛋里挑骨头的开始出现了,马兄不慌不忙,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部《走近科学》栏目担任主持人张腾岳开播《这就是长安》节目先人一步,即“捍卫”又“反应”。

讲完刚下课,同学们都很有心得,对行销更能举一反三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