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世界书香日杂话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书香日,请问,谁还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充满书香韵味的日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追求的、充满愿景的读书乐。现在的新鲜人,读书是为前途之本份。而看书在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试,未能从看书中找到乐趣与智慧。       



现代人认为有一台电脑、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认为看书是让浪费时间,怎样说也比不上电脑的快捷与方便。更气人的是说我们爱书人是落后、过时的人。

 在那个读书乐的年头,大小城镇处处都有书局。来自中国、香港、马新出版社的古典文学、小说、散文、小品、连环图、香港电影杂志,可以说各家各户都有一定的读者。

那些年的书局老板们,不少是爱书的文化人,他们开书店也可说是扮演着推广语言文化的工作。故当顾客或爱书人去翻阅书报杂志时,他们都很少干预或表现不悦。有些时候还会和熟客谈书论经,亦师亦友。

那些年来自香港的书籍特多,而皆以港币标价,一本折马币在一两元之间,一套3本的《三国演义》为5元,3本巴金名著《家、春、秋》也仅港币11元2角。

以稿费买名著



那些年爱书如我者,平日省吃俭用的储钱买书已成生活习惯。而后在报章投稿之稿酬,每个月总会拿出一部分买书。当时还觉得很得意,在报章上发表一篇文章,就能购买几本著名作家的著作,好像文章还挺有价哩!

后来老家镇上的书局一间间的收档。我也在最后的时段,以特价采购了不少认为物有所值的书籍。

我们那一代人的廉价书约在80年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台的书籍,而价格皆以数十令吉计!教读者费解的是,明明书价标上人民币与台币,但其售价折成马币却比定价还高,莫非中、台币的汇率比马币高?我真不解?从此,买书大煞车,在书展翻翻看看,专找特价书。

许多爱书人,每每到中台旅游时,便敢敢的扫走大批以人民币与台币汇算的书籍托运回家。          

书籍天价,或许许多人和我一样,望书价而兴叹,翻翻可也!

书依旧是爱书人的醇酒美人。

世界书香日,书香不香?市场已经给了答案!

反应

 

副刊

疤痕

我有好几道疤痕,大都是因为儿时顽皮所造成。那时的许多伤口都已愈合,不留疤的终究是少数,我身上最显而易见的疤痕是额头那道疤痕,十多年仍在。

其他疤痕的由来已记不得了,唯独这道疤痕印象最深刻。有一次,与邻居在庙口玩耍,玩着玩着,不知道为什么去撞到庙口天公炉上的神兽塑像,把头撞了个大洞,正当我血流满面时,邻居赶紧到我家找大人来,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依稀记得父亲用手帕将我的头按住止血,拦了一台计程车就往医院赶去,接下来我只记得躺在床上,眼睛看着医院的灯光,不知过了多久,我的额头就包扎好了。



我一直觉得我是那时候变笨的,因为小学四年级前我几乎科科都拿满分,是班上的好学生,自从那次受伤之后,成绩每况愈下,还考出了不及格的分数。长大后才发现,是五年级后的科目开始变难,跟我额头上的伤一点关系也没有。

长时间不能洗头

只是那时候受伤真的很辛苦,因为额头不能碰到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洗头,几天来头奇痒无比,只能忍耐,复诊一次又一次,等到绷带取下为止。

等到完全好了之后,额头上的疤痕相当明显,铁定是要跟我一辈子了。

起初很不习惯与疤痕共处,在学校遮遮掩掩,以为那样就不会被发现,但照镜子仍是抹灭不了它存在的事实,慢慢长大后,渐渐习惯它的存在,也觉得那是个童年的纪念,但它却渐渐变的不明显,但每当我用手摸额头,还是感觉的到那道疤痕的存在,当年撞那一下,余悸犹存,我才知道那不只是记念,还是个梦靥。



我才知道,尽管外观的那道疤痕已经愈合,但我心里那道疤痕仍未痊愈,我便做了一件事,加速它的痊愈。

我到了当年受伤的庙口天公炉前,鼓起勇气摸当年撞到的地方,那是种微妙的感觉,可能我心里那道疤痕抹了特效药,正在慢慢的痊愈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