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容器
纽约哈德逊广场标志性建筑

用楼梯连接而成的“容器”,内部眺望,同样壮观。

在大家期待纽约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s)建竣之际,这个曼哈顿西区竖起了一个外观像容器,内部却只见楼梯的建筑。



“容器”底部偏窄,一直延伸向上加宽,全高150尺或46公尺。

这就是取名“容器”(Vessel)的标志性建筑物,是英国鬼才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最新的得意之作。

“容器”主要供休闲用途,旁边就增设了供人休憩的地方。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等重要标志建筑,都是由托马斯操刀。

“容器”由2500多级台阶、80多处平台建立而成,154段连接一起的楼梯,组成全长1英里路线。

托马斯赫斯维克去年公布设计模型。

参考印度阶梯井

托马斯认为纽约是充满各色特征建筑群的城市,不想再设计一个只是吸引目光的建筑物。



“我更期待设计一个每人都可碰触、使用,以及参与其中的建筑物。”

市民可以攀上不同的楼层,远眺和感受不同的景观。

这座号称“纽约的埃菲尔铁塔”的建筑,是设计团队参考了印度阶梯井的形式而创作出来。

估计“容器”在明年秋天和广场一同建竣,届时可以让市民攀爬、远眺、感受和探索纽约这座可爱装置的魅力。

设计构思,参考了印度阶梯井的形式,共有154段连接的楼梯。

反应

 

旅游

如果空间是容器……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如果空间是容器,那么作为软体置入的艺术活动就像液体,适应其“容器”的空间条件而变换展现形式。

有时候建筑体为了配合其扮演的功能角色,而产生基本的拆建成本,但艺术是众多领域里最可以包容一切,它可以是庞大的美术馆,也可以是街上的临时装置。

银行的收银台就必须要保留安全私密性,咖啡厅的吧台就需要开放性让更多人流动,空间需要配合功能进行设计。而艺术可以将空间当作创作的一部分,优化空间原有的特质,本文从3个不同的空间形态来进一步说明: 

当它是一个豪宅 | Rumah Temu

位于八打灵某山坡上隐秘的一处,看似与所有高级住宅无疑的角头间却大门开敞,应门而入就是仿照神台的模拟画,饶有趣味;右边是吧台售卖简单的餐饮,左边则是宽敞明亮的展览空间,尤其住宅自身的挑高,增加了艺术品展示的形式,而最特别的是住宅四周环绕树林,过滤了市区的喧闹,在小花园的板凳静坐也不失为一种鉴赏。 

当它是一个工厂 | Kongsi KL

保留工厂的初始模样,屋顶为了排气通风的开口,形成特别的光径入口,让灰尘颗粒也显露无遗,仿佛天然的舞台光,只是稍微挥动双臂就能感受偌大空间中渺小的自己,特别的回声也成了表演的音响系统之一,因此这里也成了很多艺术家进行实验创作的天地。

曾经其中的Seni Tiga* #10 Impermanence,曾搬来不同的石头,并把空墙当成巨大的画布,用投影仪投射墨水流动的画面,形成不同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这个“艺术”工厂其实就在工业区,在汽车维修厂和家具店间显得格格不入,大家从一开始的好奇不解,到现在已是隔壁邻居般熟悉,甚至会共享门前的自己种的小菜园。

*Seni Tiga:三角创作,会邀请3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进行集体创作。 

当它是一栋大楼 | GMBB Malaysia

原本预想开发服装批发市场的大楼,不料在兴建结束后,服装市场被大批外籍劳工抢占,毅然决定转向文创发展,对标北京798艺术园区,朝着“垂直”艺术生态圈打造。对一座位于城市市中心的办公楼来说,无疑是非常“浪费”的举动,但是如今她也成为支持本地各种艺术展览的一大推手之一,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不同的活动。

而除了艺术展览厅,由于里面的办公布局将空间切分成不同隔间,所以也有不少本地品牌入驻,像生活美学精品店Mano Plus和融合本地香氛的香水店OLFAC3。外面的长廊常有创意市集,也支持刚创业的手作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交换意见。

只有当空间被赋予情景(或装满物质)才会变成空间,如今疫情后很多废置的空间,或许和各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是很好的互补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