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要天天埋怨中资/何云翔

在经济环境转弱时,人民常会活在许多埋怨中,对于本身和身边亲友的遭遇,甚至国家大事、时事动态感到诸多不满,而怨声四起。

正逢科技发达,社交网络盛行的年代,人们有了许多释放压力的渠道,通过社交网络诉说不满,对看不过眼的事(不管是政治、时事,还是社会乱象),高谈阔论,痛骂一顿,来抒发压抑已久的情绪。



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都存有共同缺点,在事业安逸时,不寻求创新或拓展,但一旦遭受外来者冲击时,则会不断埋怨,公开寻求政府搭救,而忽视本身是否有足够竞争力。

近期最火红的课题莫过于中资大规模来马投资,尤其当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于3月来马促成“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后,更将马中合作关系推上一个新高点。

中国资金流入我国,有利于经济发展,必然获得众多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支持,却同样引起不少政治人物和企业的质疑,担心这会沦为政治工具,损坏国家利益,甚至严重打击本土中小企业。

反对方和质疑方的担心的确值得深思,毕竟两国政府在政策上合作,很难与政治完全撇开关系,关键在于政治人物如何将关注点投放在经济效益和人民利益上,而不是沦为政治议程的重要部分。

至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说法则不太正确,毕竟外来投资一直都是我国经济政策极为重视的一环,借助外资和科技,来提升国内经济周转力,并带动周边经济和就业市场。



再说,即使中资不来,也会有其他外资投进本地市场,如美资、日资、台资等等。若外资都不来,我们反而更需担忧。

至于中资会否对本土中小企业带来挑战,则取决于企业本身如何诠释这当中的机遇和威胁。

若企业本身不具备竞争力,或只是原地踏步地埋怨和寻求搭救,不管有没有受到外资冲击,都可能在社会与经济进程的发展洪流下遭到淘汰。

在如今的全球经济走向自由开放之下,除了中资,我们还须面对世界各地的其他对手,尤其是正快速赶上发展列车的东盟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寮国和缅甸等。

若企业只懂埋怨不懂进取,只会加速被淘汰。

把“威胁”变成机遇

在如今科技不断改变经商和消费模式的时代,没有人可完全掌握未来趋势,只能从旁推敲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和趋向,而做出不断的尝试,敢敢去创新,大胆创造趋势,走一条没人尝试过的路,或会杀出一条血路。

当一个行业的业者不断埋怨时,这或意味着这行业的某种功能或模式出现了问题,需要注入新元素,这或许就是商机所在。

因此,我们不应浪费时间去埋怨中资如何影响本身的生计,反而要积极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和作出转变,去迎合新时代的来临,把别人口中的威胁,转变成机遇,共创双赢,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应

 

在商言商

子孙以你为傲的“传承”/周志强

周志强(理财导师)

我在上一篇提到传承中的“拥有权、管理权与受益权”后,遇到一位60多岁的企业家,刚好他读到我那篇文章。

他就说:“讲道理很容易,做很难啊!”。他说:“我啊,到时候找好价格把生意卖了,把钱和资产全部平均分给孩子们就好啦!没必要搞什么传承啦!”

他接着又说:“来到我这把年纪,让我在朋友圈中最骄傲又有脸的事已经不是我开什么车子,住什么洋房,赚多少钱了。更多时候是孩子们的成就与表现才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事!”

顺着他的说辞,我问道,如果一名年轻人在与长辈们聊天时,长辈们询问他父母亲是谁呀?当年轻人报上父母亲的名字时,长辈的反应如果是:

一,“哇,那是你父亲,他很了不起呢!”、“做事有魄力,做人有情有义”、“过去做了bla bla bla 的威水史……”

二,还是,“oh,原来那就是你父母亲啊”,神情却完全不想再提起。

企业“养望”使命重要

身为孩子,前者将让孩子们为父辈们骄傲,而更能顶天立地做人吧!后者,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社交圈的底气也受影响吧!

我提出这问题不是为难长辈们,而是想从不同维度思考“传承”这件事。

作为父母亲,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会以孩子的成就为傲。作为子女们,尽孝道孝顺父母肯定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怎样让子孙们为家族骄傲与自信吗?

从这点思考出发,创业家及当权的家族领导们就能体会到,为自己、为企业“养望”是一个重要的使命。

这是企业金钱价值以外的重要价值。只有建立被尊重的领导、被尊重的企业,这才能创造传承中永续经营的核心DNA!

不只权力资产转让

如果以自己掌握着企业/资产的利益,逼迫孩子们顺从自己的想法,这就完全不符合传承理念了。

传承,不是表面的“资产转让与权力转移”而已,传承的前提必须是有底蕴的“传承精神”才能彻底贯彻传承的精髓。

这就是一般上很多人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总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私利、情感、过去纠纷等困扰而无法前进。

因此,除了金钱价值资产或者无论孩子是否要继承你的企业,至少我们应该自我深思,到底我能让子孙们继承什么有价值的遗产呢?

承先启后,培养更好的下一代,从当权的这一代开始塑造,肯定不会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