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院子有条蟒蛇

我告诉朋友,我家院子有一条蟒蛇。朋友不相信,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朋友说,你住的地方篱笆外车水马龙,怎么可能有这种长物?

捕蛇与放生



是的,我们都知道,社会的发展太蓬勃,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被我们逼迫到死角,他们怎么可能生存?我原来也是这么想。但是14楼的朋友说,晚上9点多回来,看见一条长物在地面爬行。他叫看更的佛斯曼去捉。佛斯曼在草丛中撩拨,果然发现长物。佛斯曼是沙巴好汉,手到蟒来,让他轻松放进袋子。这时候正好另一层楼房的朋友回来,看见蟒蛇被活捉困在袋子里,心生悲悯,便出个价钱买了蟒蛇,再联络山上的朋友送它上山。

无独有偶,今天早上步行到住家附近购买食物,忽然看见8名消拯员从消防车下来,直奔香山寺边上的木屋。一时间大家都会聚一起看热闹。问身边的马来妇女,捉蛇吗?妇人点点头,很紧张。蟒蛇?蟒蛇!

我们都很兴奋的望着斜坡上的路口。果然8名消拯员以一根铁钩子束住蟒蛇的颈项,使得它只能张开嘴挣扎。它的身子则盘缠在铁条上。

住家附近出现一条蟒蛇,心情是颇为复杂的。这条蛇,身长3公尺左右,已经躲藏在这一带的杂物堆以及树丛间多久了呢?蛇身虽然长,但是并不肥,可见得它也是在半饱半饥饿的状态下求存。它以它的皮鳞条纹匿藏在花丛中及各个角落,日子悄悄地流逝,它也逐渐的长大。本来这一带是靠海的丛林,是它们自由狩猎的战场。如今,发展的脚步迅速的逼近,它们只好躲藏在木板堆间,或者像今天早上被捕获时正躺在炉灶中间。

发展导致流离失所



这是最后一只蟒蛇吗?我不知道。老实说,我虽然同情它们因为人类的侵略性发展,造成它们流离失所,却又很害怕再见到它们。青年时期住在树林的边沿,见识过不少品种的蛇类,有一节黄一节黑的毒蛇,也有挺立起来半公尺高的眼镜蛇,更有短短半公尺的剧毒毒蛇。我们家到处有藤条挂在墙上,随时可以打蛇。

随着环境的变迁,我已经将近10年住在现代土楼,远远地离开住在树林边沿的恐惧。我父亲有一个清晨摸黑到胶林割胶,不小心踏上毒蛇,被它噬了一口,住院3天才脱离险境。没有想到,我们的庭院还是有一条2公尺半的蟒蛇。

更甚的是,不远处亦有3公尺长的另一条。

再转身,还会有一条吗?

反应

 

副刊

槟城阅书报社110岁

槟城阅书报社刚刚在12月22日庆祝成立110周年。

很多朋友,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一样不明白坐落在槟城中路65号的槟城阅书报社的历史背景。这是一座历史性的洋楼,目前由拿督庄耿康领导。楼内开辟有孙中山纪念馆、南洋机工献身滇缅山路的纪念馆以及新马抗日图片展览馆,3个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文物馆。



历史的因缘际会,槟榔屿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1905年初次抵达槟榔屿,被介绍认识吴世荣、黄金庆及陈新政,就是在当时的小兰亭见的面,也就是后来的槟城阅书报社。

5次莅临槟城

当时成立阅书报社的主要目的是掩人耳目,作为革命的地下联络站。孙中山认识革命三壮士后,前后莅临槟城5次,每次都在阅书报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同时筹募革命基金。为了革命,不少爱国人士都慷慨捐献巨额基金。吴世荣甚至将他太太名下的洋楼捐献。

110周年当晚,灯火辉煌,除了筵开60桌,尚有文娱演出。表演嘉宾及团体主要以慧音社合唱团及数位演唱家演唱30年代抗日主题曲为主,让上了年纪的观众刹那间跌入80年前的回忆之中。

虽然在场的许多朋友已经没有当年的抗日情绪,但是音乐的感染力是无远弗届的。尤其是抗日歌曲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其中尤以《松花江上》、《告别南洋》等赚人热泪歌曲,令人不胜唏嘘。



《松花江上》是叙述1931年,日本军阀侵略东北导致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告别南洋》是田汉特别为南洋技工远赴滇缅边界开山辟地的壮烈牺牲而写。为了祖国,年轻的技工将命都牺牲了。那时候,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南洋一共有三千多名年轻人投笔从戎,勇敢的奔赴战争的前线。

在1900年到1911年是腐败的满清帝制治国,也是中国被外国八强瓜分的年代。幸好有孙中山及无数的烈士的辅助,推翻了祸国殃民的封建制度。可惜,战火刚平息,内乱的烽火又再燃起。各地军阀争相瓜分土地,日本军阀趁机入侵,人民一直在战火的威胁之中。

华侨爱国强烈

还好,海外的华侨爱国的心是那么强烈,祖国有难,总是跑在救国的最前线。孙中山先生来了,我们极力捐助他,一直到推翻满清帝制为止。日本军阀侵略祖国,我们的青年第一个给予响应,荒山峻岭也不能阻止前进。为了祖国,父母也忍痛告别。

当晚,和我一起观赏演出的中国友人说:我们竟然不知道你们伟大的牺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