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占27.18%
车贷是年轻人破产主因

阿都拉曼布特拉:国会通过修正法案,提高判入穷籍的门槛。

(布城5日讯)首相署马来西亚报穷局指出,车贷是导致年轻人破产的主因,其中35至44岁破产人士的比重最高,占总破产人数34.42%。

报穷局总监拿督阿都拉曼布特拉说,该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年2月,因车贷问题被判入穷籍的个案多达2万3191宗,占各类破产肇因的27.18%。



国会下议院日前刚刚通过2016年破产修正法案,提高判入穷籍的门槛,法案生效后,欠债5万令吉才会被判入穷籍,之前为3万令吉。

阿都拉曼布特拉今日下午接受《南洋商报》、《新海峡时报》及《每日新闻》联访时这么说。

列席者包括该局副总监(报穷)拿督米欧哈希米、副总监(管理)拿督末阿伦及各相关官员。

截至2月管理逾29万破产案

截至今年2月(自报穷局1924年成立以来),马来西亚报穷局总共管理29万2086宗破产案件,2013年至今年2月是8万5338宗;2013年至今年2月,已脱离穷籍案件逾5万宗。



马来西亚报穷局设在布城,在全国总共有21个分局,资料显示,雪兰莪分局管理最多的破产案件,高达7万0817宗,第二联邦直辖区(4万6621)、第三新山(4万0646)、第四槟城(2万1653)及第五怡保(1万5984),最少玻璃市只有992宗。

今年至2月,雪州报穷局注册了803宗破产案件,联邦直辖区325宗。

考虑通胀调高最低欠款额

阿都拉曼布特拉说,调高最低欠款额,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及购买力降低的因素,而且最后一次调整是2003年(3万令吉)及破产为最后途经。

申报消费及收入总额

最初的判入穷籍最低门槛为1000令吉(1967年),1976年调高至2000令吉,到了1992年则进一步调高至1万令吉。

报穷局指出,一旦法庭判某某人破产后,该局将会着手管理有关的案件,开始鉴定破产者的资产,破产者可能面对的后果包括银行户头被冻结、移民局不准当事人出国、不能从事数个职业,包括当医生及律师、不能从商或当公司董事或经理、不能竞选国会议员或州议员等。

报穷局将要求破产者申报消费及收入总额,及依据1967年破产法令,每6个月更新这方面的资料。

阿都拉曼布特拉个人对民众的忠告为,必须精明理财,不只是债务还包括收入及精明消费。

170406aa2 noresize

报道:廖梅芳

 

 
 

 

反应

 

财经新闻

国债近1.3兆但结构稳健 大马未陷破产危机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1日讯)截至今年3月底,大马国债已攀升至1.277兆令吉,高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62.2%,不禁令人担心,这是否我国经济下行,各种不利影响将陆续涌现的先兆?

然而,接受《南洋商报》访问的2名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大派定心丸,强调大马不仅并未陷入“破产”危机,依然具备偿债能力,而且经济基本面完好无损。

根据国家银行最新报告显示,我国近1.3兆国债当中,9937亿令吉或高达约78%是国内债务,外债虽小幅增至2837亿令吉,但只占总国债约22%,当中有2603亿令吉是非居民持有的令吉债务,国外贷款维持234亿令吉。

经济学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指出,我国的债务以中长期为主,70%以上由本地投资者持有,多为马币计价,外币债务仅占2%,降低了汇率风险和短期再融资压力。

“债务水平虽高,但结构稳健,且政府有法律机制限制债务比例,财政风险可控制,而且也不存在资本外逃风险。”

专家也提到,财政赤字数字需结合经济周期来看,今年首季的财赤为219亿令吉,虽仍较大,但已低于去年同期的264亿,显示财政收入增加和支出减少的积极信号。

国债续攀升,专家怎么看?

●我国财政状况稳定

●财政健康非仅看总债务

●积极防止国债财赤扩大

●情况没改善外资或撤离

●债务整体风险仍可控

●盲目减债恐适得其反

李兴裕:大马仍具还债能力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我国目前的确面对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债务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但整体情况远远未恶化至“国家濒临破产”的地步。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真正的破产是指国家无法偿还债务利息,但目前我国依然具备还债能力,同时没有双赤字的情况。

不过他提醒,若财政状况未能改善,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可能会逐渐失去信心,导致外资撤离、借贷成本增加等连锁效应。

“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表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顿财政体系,防止赤字继续扩大,并加强债务管理机制,以确保国家财务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政府每年都设定财政赤字目标,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必须大量举债,否则债务就会继续攀升。”

近年来,政府在财政问责法令下采取措施,将国债占GDP比例控制在60%以内。

李兴裕坦言,实现这个目标仍需时间。

偿债成本负担重

他说,政府开销中最大一块是还债支出,仅2024年就高达15.8%,预计今年更将上升至16.1%,这是不健康的水平。

“我们希望不要超过12.5%,如果不加以控制,债务负担或将进一步加剧。”

李兴裕表示,我国未来仍会努力履行偿债责任,这是确保国际投资者持续信任的关键,尤其关系到我国债券市场的稳定。

他表示,国际投资者都会定期评估一个国家的财政健康状况,若信心不足,便可能停止购买债券或大规模撤资。

他指出,虽然我国大部分债务是以令吉计价,但在全球资金流动快速的环境下,外资可能会因市场动荡而撤资。

“我们必须打造一个稳定的财政形象,让外资觉得我们的债券市场是安全的避风港。”

吁税种须多元化

他也呼吁政府从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税收多元化、加强征收服务税等方式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则须持续推行合理化开支政策,控制不必要的开销。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中美贸易战冲击下,他也建议政府加强工业政策与出口,从而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以减少对外部市场波动的依赖。

黄锦荣:政府应优先扶持经济

经济学家黄锦荣博士指出,当经济环境不佳、投资和出口下降、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政府应优先托住经济,避免持续下滑,而非急于削减国债。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解释,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可能需要推迟税收征收,甚至减税;同时,原本计划削减的财政开支也可能需要增加。这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扩大。

“但在当前特殊情况下,这种财政和国债的增加是合理且市场可接受的,市场不会因此怀疑政府违约风险。”

黄锦荣表示,虽然经济增长可能放缓0.5至1%,但今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低。

他提醒,如果经济下行时仍坚持削减赤字、增税和减少公共开支,反而可能引发本不该出现的经济衰退。

“国债数字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债务占GDP的比例。如果为减少国债而采取紧缩政策导致经济规模缩小,国债占GDP比例反而会增加,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多为长债风险可控

尽管国债持续攀升,但从债务结构来看,整体风险仍属可以控制的范围。

黄锦荣指出,我国88%以上的债务为中长期债务,避免了短期再融资压力;同时,超过70%的债务由本地投资者持有,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币计价。

多为本币债务

“外币债务仅占2%,即使令吉贬值,也不会明显推高偿债成本。”

“我们没有遭遇资本外逃或外汇危机的结构性风险,也没有突发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黄锦荣分析,判断一个国家财政是否健康,不能仅看债务总额,更应关注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例关系。

他指出,GDP是“流量”指标,具有季度变动特性;而债务则是“存量”指标,具有长期累积性质,因此应以全年数据衡量财政可持续性,而非孤立解读单季度表现。

财政状况已有改善

对于今年首季财政赤字为219亿令吉,较2024年同期的264亿已有所减少,黄锦荣指出,赤字减少主要因为收入增加、开销减少,这显示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他提醒,季度赤字属阶段性表现,真正评估财政健康应以全年累计为准。

实际上,每年第一季的财政赤字较高,是因税收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属于财政周期的常见现象。

以2025年首季为例,政府支出为765亿令吉,收入则为721亿令吉,收入尚不足以覆盖行政支出,但并非罕见。

国债利率依然平稳

对于出现担忧的声音,指令吉贬值反映财政问题,他指出这种看法太过片面,因为区域货币普遍承压,主因是美国升息、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地缘政治紧张,以及美元走强等外部因素。

“评估财政信心应看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若市场担忧债务问题,利率会飙升;但我国国债利率依然平稳,资本市场也未显现恐慌迹象。”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