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从零开始:一部电影的诞生/汤小康

本期专栏想和读者分享电影的一些拍摄过程,希望个人的经验,可以给有志于从事电影创作的朋友一点帮助。

身为一名新进的导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幸运的是,我在拍摄第一部作品时,得到摄影师和编剧的从旁协助,才能排除万难,完成拍摄。



要有故事大纲

我觉得开始拍摄前,首先要有故事大纲,问问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是第一个关键。

有了故事后,就要找一位好编剧。编剧与导演进行良好沟通,确定故事的方向后,通过编剧的生花妙笔,将故事细腻化及脑海画中的画面,用文字呈现出来。

第二个关键是找资金。毕竟拍电影需要很大的资金,如道具、布置、美术等都需要花钱。当然,大有大拍、小有小拍,只要用心,还是能拍出好的作品。

如果有充足的资金,内容可以更复杂,比如加入枪战、动画、爆炸等动作画面。但若资金有限,就只能从情节上多下功夫,花多一点心思在美术、景的布置和人物安排上,这些细节部分,也是一部电影挺重要的部分。



找对演员 电影加分

有了故事和资金后,便开始寻找演员,尤其是主角,这是第三个关键。其实在创作剧本时,男女主角的雏形就要在脑海中出现。找对演员、演对角色,总好过找错角色。找对演员,电影能加分。

接下来就是制作团队。有心要往电影业发展的人,不能缺乏团队。各司其职,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如摄影团队,如何把导演想要的画面,透过镜头呈现。导演与摄影师之间的默契非常重要,开机前双方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沟通,如何带出每一场戏的画面,情感的表达等都要注意。此外,美术、灯光等幕后人员也一样扮演重要的角色。

电影靠团队整合

最后就是后置。电影拍完后,送入剪接室,进行调色、音效等。导演就像统帅,他必须清楚知道电影要表达什么,同时也要将团队整合起来,这不是一个人可完成的工作,每个人都重要,缺一不可。

我是从零开始。创作是很个人的,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先找志同道合朋友,大家整合起来,从小小作品拍起,让别人看到你们的用心和努力。有志者事竟成,没有拍不到的电影。

反应

 

娱乐

【岁月有歌】2001年的今天:《海啸》

整理报道:朱运辉

庾澄庆是“音乐顽童”,出道后早有过许多不同乐风的创意表现,如电子舞曲、曼波、摇滚、R&B,而这一首《海啸》,竟是他在这之前比较少尝试的抒情曲风。

《海啸》收录在庾澄庆于2001年5月1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中。

当时筹备这张专辑时,为了让整张专辑的曲风及题材更多元化,担任专辑企划统筹的许常德建议要对外收歌,并锁定新世代创作人的作品,后来就相中了当时还是大马新晋创作人的汤小康,觉得他的Demo有其独特性,有别于目前在市场上其他的流行歌曲。

许常德为这首曲子重新填词时,刻意抛掉一般大众对庾澄庆以往的既定形象,于是才产生了庾澄庆过去从未尝试过的词意——以海啸比喻突然失去的爱情,歌曲也直接取名《海啸》。

录唱这首歌时,许常德与庾澄庆还一度为演唱时的情绪该内敛或激昂而各执己见,庾澄庆甚至还要求许常德当场唱出来示范给他听,结果许常德当真唱了约5、6遍,才成功说服庾澄庆认同了“真正的悲伤时,‘呐喊’不见得比‘心底的呼喊’来得有杀伤力。”于是才有了如今大家听到的版本。

《海啸》专辑后来在市场销售成绩不俗,但更重要的是,庾澄庆凭这张专辑,夺得下第13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华语男演唱人奖。

《海啸》
作词:许常德
作曲:汤小康

编曲:Jamie Wilson

史无前例一场风暴
用飓风在预告
将无情侵袭孤岛
妳已投入他的怀抱
我忽然感觉到
只能呼吸一秒

麻木地瞧 大家在逃
生命对我已经不重要
发疯浪涛 撕碎煎熬
能轰轰烈烈心碎也好

海啸我要知道 她服了什么药
怎能瞬间 将我换掉
连尸骨都让我找不到

海啸你知不知道 我对她多么好
如果爱情不能到老
你也应该给我一秒 一秒去忘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