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你苦我苦

难得几天放假,带家人到东海岸去体验一下甘榜生活。我们去了马兰走走。可能是季候风原因,也可能不是旅游旺季,只有稀稀疏疏的游客在戏水。

我们在附近的马来档口用餐,问小贩旅游旺季游客多吗?她说,政府鼓励本地旅游,但经济不景气,游客都少,而今年游客明显更少,猜想和生活压力有关,样样东西涨价,大家都精打细算,能省就省,而减少出游,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一些储蓄。



她说今年的经济真的是过“寒冬”,她语带无奈的说,她的先生原是裁缝,往年在农历新年后,开斋节前的这个时候订单接不完,要连夜赶工;他的小叔做装潢工作,往年这时的工作也接不完,往往要忙到半夜才回家,但现在只能和她老公一样赋闲在家,一起蹲在家中的空地栽种一些蔬菜,再拿到市场帮补家用。

接着她又叹了一口大气道:“当然,这只是老百姓的困苦。对于那些奸商或获取不义之财的官员而言,自然不在此列。不管经济好不好,他们照样花大钱吃美食,住豪宅开大车。”

我也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没有“油水”可捞。今年吹涨风,东西样样都涨价,只有薪水不涨。看来接下来的日子是凄风苦雨,你苦我苦。

反应

 

副刊

豆腐颂

读者们可别被误导,以为喜欢吃豆腐的都是男人。

“豆腐西施”这一词,意指卖豆腐的美丽女人;另一句通俗的话,指男人揩油也称吃豆腐。因此,不要以为只有男人喜欢吃豆腐。



豆腐营养丰富,据说有美肤功效。吃豆腐容易,但豆腐制作可不简单。我的外公就曾自制豆腐。

记得小时候到外婆的家,见外婆家总囤积许多大豆,这是因为制作豆腐要用到大量大豆。

吃容易,制作难

制作豆腐的前一晚,就要浸泡豆子,以便大豆水分足够,如此才能充分磨出豆浆来。浸泡大豆的水也讲究,用溪水最好,如果没流动干净溪水,井水次之,不过一定要清澈无杂质,还要够冰冷。据外公说,这样制出来的豆腐软硬适中。而当时磨豆浆是用人手转动石磨,把浸泡膨胀了的大豆磨出豆浆来。

小时常见阿姨拿勺放豆子,舅舅吃力推磨,两人要互相配合。当豆浆磨好后,倒入大锅中,加热的时候还要不断搅拌,才不会糊锅。煮好的热豆浆被灌入纱袋中,把豆渣过滤出来,此时的豆浆洁白像牛奶,还飘着豆香。



等豆渣滤完,豆浆再次回锅加热,然后加粘稠的石膏,随即豆浆再不徐不疾地倒入置好的木制模型,凝结后便形成块状豆腐了。此时的豆腐称为“奶豆腐”。要制成真正的水豆腐,还得把一块棉布放在豆腐上,再以重物压之,把多余水分压出来。第二天早上掀起棉布,再按方形切好,就形成新鲜的水豆腐了。

吃豆腐可谓轻而易举,连没牙的老少都吃得,但在整个的豆腐制作中,时间、温度、比例,无一不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没有经验,是制作不了的。这制作豆腐的过程,就如同做人,要互像配合,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成为出色的人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