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新山粿条仔情意结

最近回到我的第二家乡:新山。这是我在永平华文独立中学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走出家门深造的地方。在等待宽柔马来学系专科班开办前的一年,我和高中毕业的几位同班同学到新山英文私立学校上了一年的英文班,并参加九号政府考试。

作者与工作了36年的李美汉老板(中)合影。右一是拿汀李玉涓。

宽柔马来学系专科班一开办,我就来投考入学,毕业后就被宽柔中学母校录取,担任了3年半的马来文教师,在1982年5月跟随时代的号召,从宽中转校到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执教。



我算了一算,在第二家乡新山求学及工作时间,一共是7年半。在新山生活时,我住在宽中教师宿舍,同事大多是在宿舍包伙食,很少出外用餐。可是,如果周末要外出用早餐,就一定是找新山最特色的小吃:粿条仔。

7年半在新山生活的日子里,从纱玉河旁的粿条仔吃起,再吃到17楼廉价屋旁边的排屋小店,再远一点吃到南滨园小摊,粿条仔那种汤中酱味,和一小碟碟端放着猪的每一个部位,从猪耳、猪皮、猪肚、猪肺、豆腐、梅菜等等,来配上一碗必须是热呼呼的粿条汤,就是一顿十分满足的早餐。

就是因为有了这7年半的美食记忆,我过后每一次回到新山,如果没有好好吃一顿粿条仔,必定会让我全身不舒服回到吉隆坡。

比一般粿条更细更薄

旧同事都知道我迷上了粿条仔,也知道我埋怨其它地方的粿条仔不够地道,所以,我一到新山,他们必定带我到四处找新、旧的粿条仔小店。早期上世纪70年代中期,新山的区域面积只是市中心,加上世纪花园和海边宽中一带及新甘光而己,还没有彩虹花园,更不必说大马花园及大丰花园了。记忆中的粿条仔小店真的不多,我和宽中前校长黄继翔一起吃过的是纱玉河旁的那一摊,已忘了什么招牌。



相隔数十年,今天新山的粿条仔,已经到处都有。我被宽中前校长张拔川帯过尝吃过,有彩虹花园旁报馆街的店屋里小摊,和另外一位刚退休的前校长谢秀权,她再次带我回到南滨园的粿条仔,已经搬到小贩中心里了。学弟陈声随带我去的,是3楼粿条仔,看到人潮拥挤,可见粿条仔的威力越来越大。

粿条仔之所以称为粿条仔,听说是因为它比一般粿条更细更薄,故称为“粿条的儿子”,所以“仔”就是儿子。粿条仔是潮州人的传统美食,由粿汁演变,只是粿条是蒸成片状才切成一条一条,而粿汁是剪成片状。在南马,福建人都称它为“Kuey Diao Kia”。

我自己也在问,为什么到了新山,心里就有一定要吃粿条仔的冲动。我分析了很久,只能说,它已经不单是新山潮州人的美食,这饮食文化里,已经有老朋友、老记忆及老味道这“三老”在做怪。想一想,相约一群老相好,找到旧巷小摊的粿条仔,吃到与记忆相符合的老古早味,人生的享福,已经是达到满足点上的高峰了。

反应

 

雪隆

吴恒灿获亚太国际文化交流奖

(吉隆坡17日讯)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获得“亚太国际文化交流奖”,以表扬他40多年来致力于马中文化交流的事业。该奖于日前于吉隆坡举行的第六届“丝路与亚洲未来”对话会上颁发。

这项以“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共促亚洲团结与发展”为主题的对话会,经被列为“中马建交50周年经贸文化庆典活动组委会”官方系列活动之一。

该对话会由《亚太日报》主办、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及苏州芭蕾舞团承办,并由马中一带一路全球采购中心为支持单位、中国建筑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

该颁奖典礼由马来西亚前首相对华特使暨国会议员陈国伟主持,由马来西亚新闻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亚太日报》董事长金文胜、几内亚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临时代办 Oumar Conde以及塞内加尔驻马来西亚大使Abdoulaye Barro见证。

其他出席贵宾包括中建集团马来西亚公司副总经理傅先珺、马来亚大学欧亚学院副主任罗伊、马来西亚BRICAP智库执行董事拿督翁忠义、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副主席拿汀李玉涓、《亚太日报》总编辑刘莉莉、苏州芭蕾舞团团长王全兴等。新华社、中新社及多家本地媒体代表也受邀出席观礼。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