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为何华青冷待选民注册?/黄英豪博士

在报章读到,年龄介于21-29岁的华裔青年只有13%注册为选民,此一数据一公布马上迎来各界议论都欲知其因原。我趁着讲课之便做了一场即席调查,在班上都是80后之辈在学术界一般被称为Y时代,正好这一学期班上只有华裔学生而年龄层也非常符合那调查。

我所得到的结果是,有35%的同学还没有注册为选民,也不打算注册,另外那些经已注册为选民的有一半不打算投票,那也就是说,来届大选我的学生只有32.5%的同学会去投票。比起那13%虽然是多出两倍半,但还是差强人意。



在我还没有费口舌给这些学生们“训话”之前,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聆听他们的反馈,毕竟我年龄比他们大整两倍,代沟绝对是有的。

对政治人物没有信心

他们给我首要不去投票的原因是对政客们的不信任,我说何出此言,他们说君不见网络上乌烟瘴气,只见政客相互攻击揭疮疤,不事耕耘,动不动就搬出种族和宗教课题来忽悠人民,民生就业问题一摞摞,搁在一旁不理成天在报上胡闹。Y时代对我说他们可没有闲情去理会这些政客,更多的时间是用在追捧网上偶像。而且对他们来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选谁都一样,索性不选。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基本上都不读报纸,网上浏览看有谁发来一些比较刺激的新闻,茶余饭后一番一天就过去了。他们最崇拜的是时下网络风云人物如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和脸书执行长扎克伯格,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对这些人物的信心,远远超越对政治人物的信任。

在价值观方面,他们也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X时代(60年代后出身)人类父母给他们灌输的价值观都是比较保守的。基本的方程式是,读好书,找份好工作然后讨个好媳妇(或是嫁个如意君郎),再生几个小宝宝传宗接代。在他们看来这一说法已经落伍不管用,第一,左环右顾,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如何脱颖而出的“找份好工作”?第二,大学毕业工资不到3千马币,自己都养不活,那能养家,怎么“传宗接代“?



对他们来说,改朝换代,铲除贪污,一时半载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填不饱他们的肚子,更何况一毕业他们就欠了一屁股债,PTPTN(国家高等教育基金贷学金)本来是好事,可绝大多数学非所用。

这个时候你跟他们讲政治他们会有兴趣吗?

我无言以对。

被快速致富投资吸引

跟一班老板级的朋友和开工厂的谈起Y时代的习性,他们都有诉不完的埋怨,道不尽的牢骚,殊不知,伟大科学家牛顿千古不变的第三运动定律曰“《作用》和《反作用》是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老板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不满,而年轻人对朝九晚五的工作却是已经提不起劲,不屑一顾,对他们来说网际网络的发明就是要让他们海阔天空的到处游览,无边无际的工作。

在他们眼里老板是剥削工人的族群,工字不出头,所大家都想创业去,既然资金不足就向往快速致富的投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金字塔金钱游戏,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搏一搏,碰碰运气。

还有一点,倒是要他们提醒我,一机在手什么都忘,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没网络,马币3000对他们来说在网上随便做一点交易,卖一些东西就能糊口饭,又不必看老板的脸色,工作时间自由自在。

果然,翻阅文献,原来马来西亚人民对网际网络是如此的热衷,根据马来西亚数码协会(Malaysian Digital Association)2106年8月份的报告,在我国网络渗透率惊人,人口3100万,竟然有4500万手机用户。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比例是80: 20,远远超越英国(72: 28),中国(71: 29),法国(64: 36)和德国(62: 38)美国(60: 40),只是比起香港和新加坡略为逊色(均为87: 13)。

可惜此报告没有把年龄层分析,但可以相信Y时代在马来西亚的网络参与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这意味着,这些年轻人的资讯来源不是父母,不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朋友和网络,而他们的朋友也是靠网络来“与时俱进”的。如今网络资讯涵盖之广一日千里,往往被有心人乘虚而入,用来散播扭曲信息别有用心的杳毒年轻人。这个时候你跟他们讲政治他们会有兴趣吗?

我提早下课。

反应

 

言论

《长安十二时辰》与市场行销/黄英豪博士

时代的步伐迫使执教鞭的老师们不得不与时俱进,与学生们最佳的沟通方式已不是如何用考试成绩来“要挟”他们,而是要怎样潜移默化的让书本上的知识和课纲融入他们生活。

最近,一部讲述唐朝“反恐”的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中,班上同学议论戏中情节非常投入。好奇心驱使下,我也开始追看,不料发现该剧的制作如此认真,单单场景布置和巨额投资(号称600万人民币)真是给人们感觉好像回到唐朝盛世。



刚好这个星期班上讲到市场营销课题,正好我国政坛也处于“扑朔迷离”阶段,全国第14届大选过去14个月了,不管是支持现任政府还是反对党,都各有怨言,而且整个政治气氛倒有点让人窒息的感觉,轻松一下未尝不是好事。

我实验性的引述剧中高潮迭起的故事把学生们带入状态,再深入浅出对照营销战略,效果超出预期。

此部戏剧按照同名小说如法炮制,忠于原著更是灵活的利用历史背景加上符合现代人追捧的情节,6月27日上映以来全球铁粉无数。

旧故事 新节奏 现代化



虽然故事是发生在一千年多前的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 –756),但作者马伯庸坦诚灵感来自将近20年前风靡一时的美国电视剧《24小时》。他揣摩该部连续剧横扫欧美,甚至全球让人废寝忘食的连夜追看,原因无他,关键在节奏和速度。

还记得《24小时》首播是2001年11月,那个时候社交媒体如面簿、推特、微信都还没面世。马伯庸分析,当年美国福克斯电台御用电视剧编剧苏瑙(Joel Surnow)与库柯仁(Robert Cochran)构想此剧的节奏,是运用已经盛行的卫星导航定位手机功能。

他们俩合作多年,曾经祭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剧,当年推出《24小时》因为新鲜感和紧迫感,无论在哪一个角落,主角都能与反恐总部联系找到敌人位置,让广大观众趋之若鹜的追看。

马伯庸绞尽脑汁翻查典籍,长安天宝年间何来如此便利又迅速的联系沟通方式,如果要制造气氛一气呵成,在这一节骨眼上绝对不能马虎。

长安城占地87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槟岛那么大),划分成108坊,他就借用古时候的“旗亭”,《初学记》卷二四:“市楼谓之旗亭,旗亭高大,可以起到瞭望作用”,灵活应用把它演变为“望楼”。

他把“望楼”设计成用来传递信息的一楼台,而且每个坊里都设有四五个,然后要媲美今日的信息传递速度,在楼上4个方向摆设一排上下各有6个透光窗口,这12个窗口的开关和透过的光线颜色就是情报。

用这个方法,马伯庸解决了“速度”和“反应”问题,当然剧中也有故弄玄虚的说敌方已破解密码,故不能再用“望楼”传达讯息,结果就打鸣擂鼓,发放一次性的重要情报。

旧瓶子 新桥段 现代版

在市场行销课程里有一节是讲到如何举一反三,借用已有的策略,甚至已被封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美国市场行销顶尖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迈尔斯(Raymond Miles)断言,市场行销策略分4大类:开拓者(Prospectors)、分析者(Analyzers)、捍卫者(Defenders)和反应者(Reactors)。

这个时候,我班同学已忘记自己是在课室里,脑里还在回味着《长安十二时辰》情节,我说,有没有发现其实市场上类似的“反恐”悬案戏剧到处都是,为什么影迷偏偏对《长》片如此疯狂。

我说,不知不觉中,马伯庸把迈尔斯的4大类市场行销策略一脉打通,好故事不怕重复讲,警察抓贼,邪不胜正的典故百听不厌。这应验了以“分析者”为出发点的姿态,这就是上面说到马伯庸如何深思把“望楼”给挖掘出来,呈现在世人眼前,让整个故事“动”起来。

据报道,所有服饰、道具、装璜摆设,都是经过一年的细心研究,考察历史,重新定做的,一丝不苟,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在行业里颇有“开拓者”气魄。回头看看其他古装剧,在这方面有时也太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现在的观众品味已大大提升。

最后说到剧中人物,除了一两个用回原名,其他一律稍微作调整,比如戏中主轴人物靖安司司丞李必(相当于今日的CID总部局长)。李泌,确有其人,但非李必,是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李泌生于公元722年,卒于789年,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出身赵郡李氏辽东房,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

翻查史书却未见其与靖安司有关系,更甭说当上司丞。在这里,马伯庸同时顶上了迈尔斯的“捍卫者”和“反应者”两顶帽子。名字稍作调整才不会引来历史学家的批评和挑剔。

开播迄今不到一个月,好评如潮,这个时候往牛角尖钻的和在鸡蛋里挑骨头的开始出现了,马兄不慌不忙,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部《走近科学》栏目担任主持人张腾岳开播《这就是长安》节目先人一步,即“捍卫”又“反应”。

讲完刚下课,同学们都很有心得,对行销更能举一反三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