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陈秋霞
制造善机无愧于心

社会大多数人的不平衡心理,总是对慈善“吹毛求疵”。富豪做慈善是博名声,名人做慈善是博宣传,艺人做慈善是博出位,企业做慈善是博名利,公益捐款多寡更少不了一番批评或讽刺,不论怎么做,皆难尽如人意,甚至里外不是人。 

潘斯里陈秋霞也曾因此困惑、犹豫,经友人开解后才慢慢放下纠结,秉持初衷,努力做好“抛砖引玉”的角色。慈善不是一个人的事,就从自己开始行动,带动或影响更多人,一点一点凝聚成大爱力量,实际且持久帮助弱势群体。



陈秋霞历时两年终于完成《因缘.音缘》的撰写和出版,了却一桩心事,版权收益将全数捐做慈善用途。

慈善这条路

不论以前或现在,仿佛只有“行善不留名”及“平民百姓行善”才符合伟大和爱心的逻辑——这样的价值观或是“定律”,曾经令陈秋霞在慈善路上犹豫、纠结。 

“我很怕人家说我整天上报纸筹款,一定是以前做惯明星,没有机会上报,所以借机上报挽回人气,担心人家说这个说那个……” 

百思不得其解,她忍不住向好友倾诉。结果这位朋友也曾经面对同样的情况,而“质疑”名人善举的是自己的女儿。 

“她说,你认为黛安娜王妃当年走在地雷道路上的时候,她真的有实现检查、确认、知道底下有地雷之后,才去走的吗?于是她这样回答女儿——我们不要去研究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是来筹款的,目的是要为了帮助人,也带动其他人帮助更多的人,在这过程中,不必理会人家怎么说你、怀疑你,最重要的是你要努力达到目标。 



“比如我需要100万建这个中心,或者她需要50万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只要我们花时间去安排、去执行,人家就会看到你的用心,而后会认同、支持,甚至加入,旁人的言语和怀疑,不该是阻碍助人之心或改变初衷的原因。 

“做人很难,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人不认同,但究竟是要为人而活,还是要为自己而活?” 

陈秋霞身兼贤情学堂负责人、金狮百盛基金主席及百盛品牌顾问等职,她学书画,她写文章,为兴趣,也为文化传承,而在怡情之余,也将这些才艺用到慈善工作上,通过书画展筹募慈善义款,将收入捐献用在基金会所设立的“智障儿童之家”,包括最新出版的《因缘·音缘》新书,集结过去两年的专栏文章,为的仍是慈善公益。

“亲自参与”与“抛砖引玉” 

对于一些人来说,以潘斯里的名气、地位、人际网和影响力,只要举办一场千人宴或慈善活动,就能用最直接而简便的方式,号召商、企、文、艺各界人士的支持,无需亲力亲为,花时间和心力写书法、画画、展览、义卖,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撰文出书更是“吃力不讨好”的方式,耗时耗神,还要逐个联络,一本一本推销。她要的是“亲自参与”,更希望能“抛砖引玉”。 

有一年,她去西藏,坦言“自己是很怕肮脏的人”,但是当亲自去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时,当下不会有太多的想法,而是自然地去拥抱,去了解。 

设立“智障儿童之家”前,她和十多名友人去南部考察,探访当地一所智障中心,里头所收容的智障者,一些已成年至30、40岁,一些裸露上身,一些呆呆地望着来人。站在门口的众人一度忐忑,她心想“若不进去今天就白来了”。最终她放下忐忑,迈入里头,一名10多岁的智障男童,很开心地向她走来,对着她绽开笑容。 

“当时我很真切的感受,有人来探访、靠近他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而后拉着我的手,跳舞给我看……原来靠近之后,很多东西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倘若我们都站在门口不进去,他们可能因此觉得被拒绝,被排斥,感觉才是很不好。所以,最后朋友们都一起进去了。”

做想做与能做的

 

“还有很多的体验是以前不曾有的。于是我想起那个朋友的话,也深刻体会到,既然站在这个位置,就不要顾虑、害怕、介意他人怎么想、怎么说,就做自己想做的、能够做的,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可以带动,如果有一点名气去带动就更好,最重要是有人认同,并且支持。 

“你以为我的书法真的这么值钱吗?2万、3万甚至30万也有人买,其实他们(认购捐献者)不是真的需要我的这幅画或书法,而是我这么做了,他们只是付钱支持。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很多人都愿意、都想做慈善,只要有人愿意去制造机会,去搭这一座桥,他们很乐意付出。” 

至此,陈秋霞总算真正领悟和体会“无法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深意。

陈秋霞曾很在意旁人的想法和说话,大病一场之后,加上友人开解,抛开心结,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能省多惜福

陈秋霞在其中一篇专栏里自揭,原来她有一个“省电霞”的外号。 

自从当了金狮百盛基金主席之后,每日除了上课写书法及画画,脑袋想的就是慈善工作,花在奢侈品的支出相对减少,因为她深深明白,每一分钱的捐献都得来不易,就连贤情学堂,也是一分一毫好好计算,努力维持的文化心血。文化艺术不是营利事业,所以学堂收入有限,除了每月须缴付的租金,其他方面比如水电能源,则能省则省,因而得了“省电霞”的称号。 

这份“能省则省”的惜福观念和实践,让她在筹办每一次的慈善活动时,尽量避免开销庞大的活动形式,比如千人宴或邀请名人大咖演出等大排场的筹款方式,而是倾向“一举多得”的文化慈善,在推动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抛砖引玉,带动其他人支持或参与,鼓励更多的人延伸善举,扩大受惠群体。 

“办一场筹款晚宴,宴席、食物、表演、交通、场地甚至表演服装等等都是开销,倘若筹款30万令吉,七除八扣之后,还剩下多少?”

成本高导致成效不大 

她坦言,一些慈善活动的形式成效不大,尤其捐款是用于慈善公益,怎能纳入活动的成本开销?而活动成本常常不在掌控之中,可能超出预算,倘若仅筹得9万令吉,但活动成本却占了7万,所剩仅2万令吉,结果是事倍功半。 

“我不要这样的方式,而是实实在在、直接有效、不涉及太多开销的方式。所以,我们的基金会(金狮基金会)有个共识,就是活动本钱不能从捐款里扣除,若有能力和需要,就找赞助商,无论如何不能动用捐款。” 

排场和规模,往往是慈善工作最庞大却也最不必要的开销。

“省电霞”的节省原则,也套用到《因缘·音缘》的出版成本计算上——其实可以找专业摄影、专业排版员、设计师等等,要求包装精美和上等质地,但她却选择交由公关部一名“有兴趣也有器材”的平面设计师全权负责。 

“一些作品只是手机拍摄,纸张和各方面的开销,也都尽量节省,封面也是自己设计……” 

“智障儿童之家”是陈秋霞心头的牵挂,《盼望爱》的小猫咪画作里,自然而然显露孩童们的影子。
陈秋霞《秋天的童话》获香港珠宝商邓巨明博士以捐赠方式认购,为“吾妻五七”慈善画展筹得30万元港元善款。

新书接音缘

新书《因缘·音缘》,从一首名为《One Summer Night》的歌曲开始。

这是陈秋霞早年创作的电影插曲,在过去的将近40年,一直牵引着她与韩国的缘分,音乐是“源”,也带来了“缘”,而且是很深厚的渊源。 

“我的第一部电影、第一个镜头、人生第一句电影对白,都发生在1976年的汉城(即现今的首尔)。”——《魂兮归来-济州岛回响》 

去年4月,她构思及筹办《吾妻五七》书画巡回展,到不同国家交流兼义卖筹款,在马来西亚举行启动礼后,首次移师韩国济州岛办展,而在韩国展出的15幅作品,也全部售罄,让她深深感动更感激。 

“音缘”,也是她在韩国《中央Sunday》的专栏名称,即使治疗期间,仍坚持按时撰写,一期都不拖延。

捐作智障儿童之家经费

 

《因缘·音缘》全书所收录的64篇文章,52篇是《南洋商报》副刊的专栏文章,另外12篇是《中央Sunday》的部分文章,版权及售书收益将全数捐作“智障儿童之家”经费。 

慈善需要庞大的经费和长久维持,所以,她在征询出版社的意见后,大胆决定印刷5000本,包括1000本精装本,而她再次觉得感激和感动的是,在18日的推介礼之前,已有不少朋友慷慨支持,迄今预售逾800本,“为善不落人后”的热心,给予她很大的鼓舞。 

2005年,香港图书馆举办“健康快乐”书画慈善义展,陈秋霞的《满江红》行书作品受邀参展,被人以5万港元买下后,送给好友成龙,后者也成为第一个收藏其作品的人。

《因缘·音缘》新书推介

日期:2月18日(星期六)时间:下午3 时 

地点:MPH 1 Utama (New Wing)

 

反应

 

时事

【视频】新书《因缘·音缘》推介反应热烈
陈秋霞分享抗癌历程

新书《因缘·音缘》反应热烈,陈秋霞为所有买书者签名。

(八打灵再也18日讯)金狮百盛基金主席潘斯里陈秋霞新书《因缘·音缘》推介反应热烈,令她大为感动,临场清唱自创曲,并分享她抗癌心路历程,希望借此鼓励其他人。

她透露,去年6月开始患病,但从未感到绝望,反而认为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当癌症攻击我的时候,我要想想以后要怎样做,所以就算生病时,我依然写作,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分享我的经验。

“我曾是明星,但我不会害怕,也不介意公开我的生病的事情。”

她是在签书会前,与出席者分享她抗癌心路历程。

“我在生病后,已经很少拿起麦克风唱歌,但因为你们,今天决定唱一小段。”

陈秋霞为保持专业水准,还站起来清唱,在场者热烈的以掌声回应。



专注学习书法及绘画

陈秋霞表示,她无惧化疗和所带来的影响,直到进入手术室那天才感到害怕。

“进入手术室时,我唱了以《圣经》“诗篇二十三”写的歌曲。

“这首歌原是为了我两年前患癌症的朋友所写,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他今天可能会来。”

陈秋霞从17岁进入演艺圈,自嘲“靠把口揾食”(靠表演赚钱),但近两年变得少说话,专注学习书法及画画,今日新书推介使她晋升作家行列。

陈秋霞说,她从45岁开始学习书法,与学习了30至40年书法的书法家相比,自己只是中学生的程度,但为了慈及报答支持义卖的朋友,就决定将本身57份作品编辑成书,并在书中分享一些名人及企业家的小故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