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小行星观测

太阳系里除了八大行星,其实还存在着许多的小天体,如:流星体、彗星及小行星等。上图显示的是截至2002年7月20日为止所发现的小天体。那密密麻麻的绿色点是小行星,红色点代表会对地球造成撞击威胁的小行星,深蓝色格子代表彗星,浅蓝色则是被木星牵引的小行星,其轨道只在木星轨道之前或之后。不看图,还真难想象太阳系里有那么多的小天体。图片来源:apod.nasa.govapodap020724.html

小行星,处于火星和木星中间的小行星带里;木星的强大引力,使大行星在此区域形成不了,变一堆小行星,最大的一颗直径只有1000公里,是1801年被发现的谷神星。

小行星偶尔会互相碰撞,令运行轨道改变,甚至会飞到离开地球很近的地方(能靠近得20倍月地距离者称为近地小行星)或撞落地球!



自1998年起,美国太空署已经设立了巡天观测计划,目的在10年内找出九成直径大于1公里、有机会在未来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然而,发现近地小行星只不过属于一个开始,之后还要继续测量新的位置,才能计算出精确的轨道,再而推算出未来是否有机会撞向地球。马来西亚浮罗交怡国家天文台(Observatori Negara Langkawi)有见于这种跟进及观测工作的重要,决定在2013开始筹备观测技术与累计经验,目标在2016年开始投入跟进测量近地小行星,好让更专业的近地小行星搜寻望远镜可以专心继续做发现的工作。

在开始进行小行星监测前,必须先向国际天文联会的小行星中心申请一个观测站(天文台)编号,方法是提供观测站的名称、所处的经纬度和高度等基本资讯,再加上一些小行星位置测量的精确数据。由于之前在大马并没有小行星位置测量的先例,国家天文台把这任务交由马大科学院物理系的空间物理实验室团队去负责设立观测流程及技术支援,并邀请台湾天文学家前来协助与指导。

被小行星中心授予天文台编号后,在世界各小行星观测相关的网页里,都会有此天文台的资料,以方便资料整理。如图中的网站,只要在观测者一栏里输入国家天文台的编号,就知道是哪个天文台了。

3晚监测3颗小行星

小行星中心的网站,其实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进行小行星观测的资料;简单来说,小行星中心要求每个欲进行小行星测量的观测站对一些小行星进行2-3晚的位置测量观测,然后按照特定的数据格式电邮给小行星中心。只要数据达到某个精准程度,小行星中心便会发放观测站编号,并认证某天文台有能力进行小行星位置测量工作。

国家天文台在2014年3月中旬,对3颗小行星进行了连续3晚的监测,把测量数据电邮到小行星中心,并在同年的5月下旬得到回复。浮罗交怡国家天文台正式得到认证,天文台编号为O43。这是全马第一座拥有国际天文台编号的天文台,实至名归。



这是2014年3月上旬所观测到的小行星1098 Hakone行径影像(图中央垂直的那条痕迹)。由于小行星在短时间拍摄时,与一般星星并无两样,因此,需要观测大约一小时,我们才会明显看见小行星的移动。图片源自国家天文台。
这是小行星1056 Azalea经过一小时的观测过后的轨迹影像。也是于2014年3月上旬所观测到的。图片估计黑白调反,以方便读者辨认小行星的轨迹,并剩下不少的印刷材料。图片源自国家天文台。

后记:

天文学家发现大约平均每50万年便有一颗直径逾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会撞向地球。而像1908年6月30日,在西伯利亚通古斯(Tunguska)摧毁2000平方公里的超级陨石,则平均约1000年撞击地球一次。

巧合的是事隔1000多年的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乌拉尔联邦管区车里雅宾斯克市上空便发生了陨石坠落爆炸事件。陨石进入大气层时直径约15公尺,质量约7000公吨,在天空留下大约10公里长的轨迹。该次事件中有1491人受伤,大多数受伤的原因是被爆炸震波所震飞的玻璃碎片和建筑震动。

这是小行星1064 Aethusa经过一小时的观测过后的轨迹影像。也是于2014年3月上旬所观测到的。集合1098 Hakone及1056 Azalea的连续3晚的观测数据,电邮到小行星中心,因而被授予天文台编号。图片源自国家天文台。

反应

 

旅游

北半球 23 年来最耀眼的彗星

图与文·陈伟伦 (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2020年7月才刚拉开序幕不久,太阳系里已经正在酝酿着一场天文秀供人们观赏。一颗彗星在7月3日掠过近日点(注1),从太阳观测卫星所摄的彗星影像显示,彗星亮度达到0等星(注2)的水平!

全世界的观星者闻风而动,短短的一两天,此彗星的影像已经像洪水般,汹涌澎湃的在互联网上散播。

这颗彗星是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任务(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NEOWISE)期间,于2020年3月27日发现的,编号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发现的第三颗彗星。

其实上述天文卫星自2020年升空以来,在任务期间已发现33颗彗星,但大多都很暗弱,只有这颗新彗星比较明亮,2020年4月,这颗新彗星定名为NEOWISE,而中文则定名为新智彗星。

曙光遮掩不了壮丽

虽然互联网自7月4日开始已充斥着此彗星的照片,配合地景更是美轮美奂,令人看了赏心悦目。根据部分天文爱好者的陈述,此彗星肉眼明显可见,就算是天空已出现了曙光,也遮掩不了彗星的壮丽。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赤道附近以及整个南半球地区都无法轻易的观察得到。

随着彗星目前逐渐远离太阳,在太阳西下后的西北方向,我们在马来西亚有机会可以一睹这彗星的风采,虽然亮度也许大不如前,但依然是肉眼可见的彗星。

上一次人类肉眼可见的亮彗星,是2011年的洛夫乔伊彗星(C/2011 W3 (Lovejoy)),但只有南半球的观测者才能观察得到,而北半球则是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C/1995 O1 (Hale-Bopp))。

有鉴于全球大部分人类都居住在北半球,因此严格说来,人们已经有23年没有见过耀眼的彗星了。天文学家从观测中估算,此彗星这次“闯入”太阳系之后,因其轨道周期大约在7000年,因此,2020年7月就是观测这颗新智彗星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后记:新智彗星在7月23日掠过近地点,也就是彗星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候,所以这天很值得大家去观测这颗彗星与地球近距离“接触”的模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