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勇猛的赫伯·鲁宾申

云舞天际,梦幻的大汉高原。

朱海波 文字与摄影

记得我在撰写《群山诸岳志》的〈中部群山事典〉时,与甘苍林老师讨论巫鲁加里峰G. Ulu Kali(1772m)(云顶高原)的手稿纪录时,我的资料是华人富商林梧桐1963年率职员进行8天7夜勘探,最终建立云顶高原的事迹。



然而老师却说,据资料应该是赫伯·鲁宾申(Herbert C. Robinson, 1874-1929)首登巫鲁加里峰,只是他不记得是1909还是1919年(以至我只好在空格里填写“年分不详”),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以鲁宾申命名的“鲁宾申越桔”就生长在云顶高原一带(我至今仍不知啥是鲁宾申越桔)。

由于鲁宾申是当时的雪兰莪动物园馆长,勇猛兼精力充沛如他,不可能放任雪隆地区的山区不去勘探,只是记录匮乏,查询无门,雪隆区周围如汝安峰(G. Nuang),拉加峰(G. Rajah),至今不晓谁人首登。

赫伯·鲁宾申

1905年首开登顶大汉山

鲁宾申最著名的事迹,当然就是领导1905年首开登顶大汉山的纪录了(偕同太平博物馆馆长雷士Leonard Wray)。与同时期的山岳人物们比较,鲁宾申还多了一份建设高原避暑山庄的热忱,频频的鼓吹殖民地政府进行建设,这份热忱则大大的改变了马来半岛的高原建设及旅游风貌。

鲁宾申自1905年勘探大汉高原后,1906年即风尘仆仆的偕同地质学家施里文若氏前往分水岭高地(即是现在的金马仑群山),登上柏伦邦峰(G. Beremban, 1842m),当时群山仍是荒僻一片,市镇尚未存在。1908年再接再厉,还登上了依劳峰(G. Irau, 2110m)和布兰彰峰(G. Brinchang, 2032m),进行大量绘测及评估。



迟至30年代经济大萧条,殖民地政府才以经济为理由,否决了鲁宾申的大汉高原建设避暑山庄建议。也迟至1925年至1933年间,分水岭高地才陆续开辟成形,高原公路更是1929年才由年罗雪(J. A. Russell)建设完成,BOH茶园公司也在1929年正式成立。

然而鲁宾申却于1929年英年早逝,享年55岁,甚至无缘在自己鼓吹建设的避暑山庄度过一天。

今天金马仑高原,一跃成为马来半岛最大的避暑胜地和高原蔬菜及花卉生产中心,今天的高原居民,却可能对他一无所知。

反应

 

商余

【书讯】《顽石记——攀向天空》

【书讯】

作者:朱海波

零售价:35令吉

出版社:文运企业

https://www.gerakbudaya.com/

作者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攀岩者——朱海波(也是资深的山友),喜欢登山徒步的山友们对他都不陌生。

在《顽石记》里,朱海波以他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为基础,幽默风趣的文笔,通过精彩纷呈的段落,深入探索人类攀爬的天性,引领读者追根究底。

从起步、磨难、重生到征战,每个段落都展现了作者攀岩旅程中的不同阶段。

起步阶段,初次攀爬的好奇和兴奋充盈著作者的心灵。他勇敢面对未知,描述了第一次攀爬的感受,探索路线的特质,挑战身体的极限。

这个阶段,作者分享他的初次攀爬经历,包括对岩壁的感知和身体技巧的发展。

然而,攀爬之路上常伴随着艰辛和挫折。作者面临困难和逆境,因居住地区及工作缘故而欠缺足够的锻炼机会,“妻管严”的绳伴,恶劣的天气,许多缘来缘去不再攀岩的岩友。

他将描述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这些挑战不仅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作者还坚定地逐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争取更趋近于一只猴子。

征战阶段代表著作者攀岩旅程的高峰。他已成为经验丰富的攀岩者,有成功有失败,淡然面对,在“天时”殆尽前尽情享受攀登的乐趣。

这些段落将描述作者攀登最高峰的经历,以及他在攀岩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作者还将深入思考攀岩对他的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作者简介】
朱海波

1992年启步登山;1998年受邀写稿;2002年挽绳攀岩;

2006年海外远征;2016年出版群书。

▲ 纵走国内半岛群山5轮次,海外远征十余次。

▲ 为华文报章撰写户外/生态/博物特辑150辑。

▲ 活跃于新加坡与吉隆坡户外攀岩。

▲ 撰写/出版《马来半岛山岳系列》(5本1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