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赏樱团旅巴翻车33死11重伤
台湾旅游业再遭重创

(台北14日综合电)台湾旅游业近年来虽蓬勃发展,但旅游意外却频传,继去年发生载中国客的旅游巴士起火酿成26死惨剧后,昨天又有一辆旅巴怀疑司机过劳超速翻车,造成33人死亡11人重伤。

台湾各界担忧,面临中国游客剧减的旅游业,恐在国际形象上再遭重创。台湾商总理事长赖正镒担心说,他听到中国朋友说:“台湾好像不是很安全?”



台北一辆旅巴昨晚9时许在国道意外翻侧,随着一名男伤者今早伤重不治,至目前已酿成33死11伤。台高速公路局表示,这是国道历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事故。据报肇事原因之一是车速过快。

旅巴大转弯仍超速

警方调查,出事的巴士是台北市蝶恋花旅行社租用,昨天一早6时许,蝶恋花巴士司机康育薰从台北载42名旅客和领队萧如进前往台中武陵农场赏樱,却在返回台北时,在国道五号转国道三号的转弯处发生翻车事故。

警方事后调查巴士上俗称“大饼”的行车记录器,发现巴士当时车速为每小时60多公里,惟事发路面限速每小时40公里,已属明显超速。

跟在肇事巴士后方的车辆行车记录器显示,巴士开在外车道,行经匝道大弯道时,巴士突弯不过去,车头开始擦撞护栏,冒起一阵烟雾,不到2、3秒,整辆巴士就翻过护栏消失在视野,地上留下长长煞车痕。



警消接报抵达现场,只见巴士整辆车侧翻,掉进边坡排水沟内,车辆右侧朝下,车顶被刮掉,残破车体离车顶约有10余米,现场满是因挤压摩擦掉出来的座椅,沾满斑斑血迹令人触目惊心。

车龄19年 车顶刮掉

据报车上大部分乘客原来都没扣安全带,才导致多人被抛出车外。由于许多乘客还卡在残破车体,警消紧急调来吊车,将游览车翻正。

另一方面,经调查确定出事旅游巴士于1998年出厂,车龄至今19年。

此外,该赏樱团昨日早上6时半从台北出团,晚上回台北,因路途遥远、且几乎都是山路,加上行车时间又长,检警研判是司机疲劳驾驶,怀疑在国道上打瞌睡,导致过弯失控。

台北一辆赏樱团旅游巴士星期一晚在国道转弯处翻车,警察和消防单位事后调来吊车,将巴士翻正。(欧新社)
肇事车辆星期二停放于国道9号工务段,车体已严重变形、车顶掀开、车内血迹斑斑。(中央社)

司机长女哭诉父连续工作18天

赏樱团游览车驾驶康育薰,在本起事故不幸罹难身亡。康的长女今日接受访问时,哭诉父亲在除夕前只有一天休假,整个农历新年都未曾休息,一直连续工作18天。

不过,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发言人李奇岳前往吊唁死者时持相反说法,指康出勤前已休假2天,经过充分休息。

10年经验 涉2违规

康育薰友人说,康平常开车十分平和,鲜少与人发生行车纠纷。康驾驶游览车经验丰富,曾在知名游览车公司担任驾驶,上路经验已逾10多年。

据台湾交通部公路总局的资料显示,康育薰有两宗交通违规案件,目前并未审结,其中一宗涉及国道违规。

据公路总局表示,康育薰于2011年4月15日取得职业大客车驾驶执照,目前有两宗交通违规案并未审结,分别为未配戴安全带及高速公路违规,而违规项目是驾驶上路前,未有检查车辆情况,致车辆驶上高速公路时胎纹深度不符。

巴士司机康育薰。
巴士司机康育薰的长女哭诉,父亲出事前已连续工作18天。(中央社)

涉事旅行社被揭用旧车压低成本

涉事的蝶恋花旅行社14日发出声明稿表示,对这起事故感到相当遗憾,并派员进行慰问伤亡者和家属,协助申领保险金事宜。

旅行社被大揭“黑暗历史”。有网友更爆料指,蝶恋花负责人使用旧车揽客压低成本,还看过他们用铁丝绑椅背,因时有纠纷客诉,常被观光局配合公路稽查取缔。

旅行社经常被取缔

此外,一日游行程司机平均要开14小时以上,回来还要整理车子。

还有网友留言:“车辆非常老旧,车辆如在途中故障公司不会派接驳车辆来接客人。”

另一方面,蝶恋花旅行社自2015年开始有三起违反《劳基法》纪录,一共被裁罚6万元(约8400令吉),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劳工出勤纪录”。

台湾《苹果日报》报道,蝶恋花老板周比仓年轻时也是开旅游巴士,最早从一部车做起,因薄利多销、正派经营,公司规模因此越做越大。

周老板不仅对旗下司机、随车人员很严格,甚至在年近60岁时,仍每天开车,但2015年疑似住院调养,康复后就比较少开车,但仍会坐某部车随车督导。

共犯结构 屡屡不改交通专家痛斥“国耻”

台湾又发生严重巴士意外酿成33死惨剧,台北市前交通局长、淡江大学运输管理系副教授罗孝贤说,国道重大交通事故又是旅巴肇事,让人无比震惊悲痛,这是“国耻”!

他说,台湾重型车辆司机超时工作过劳的情形是一个共犯结构:业者想节省成本、司机想多赚点钱,政府面对复杂的问题也无决心面对,终至今天的局面。

罗孝贤说,他去年8 月去武陵农场露营,长途开车很辛苦,还好是分两天。很难想像开大车走山路一天来回的状况,但似乎这是旅巴出游的常态,不合常理的长时间开山路似乎是台湾的常态,大家对这样的高风险完全无感,惨剧不绝也就不意外。

他说,台湾自己打造的车子比不上先进国家还其次,驾驶人才是安全关键,司机的管理都没办法做到位,谈什么“观光”?谁还会来这么危险的地方观光? 

佛教团体慈济志工到现场为包裹排列在路面的死难者助念祈福。(路透社)

香港女作家感慨 台旅巴法规比埃及落后

台湾旅游巴士事故一再发生,香港《苹果日报》专栏作家高慧然在面子书批评,台湾在这方面的法规“比埃及还落后”!

高慧然在面子书发出新闻并写道:“早上六时半出团(司机应该很早起床离家取车了),沿途全部山路,到夜晚九时多出事,司机不睡着就奇了。很离谱!我一定不会怪旅行社,是政府有无相关法、规管的问题。”

她写道:“好多年前跟团去埃及,我们的巴士上有两个司机,车上有睡房及洗手间,两个司机轮流睡觉,确保司机不会超时工作及有良好睡眠。(当然成本会转嫁给乘客)。如果我说台湾在这方面比埃及还落后,可能会被香港人和台湾人打,但我讲出事实。”

她文章一出获网民大赞,还有网民说日本法规同样比台湾严格许多。

日本主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报道这起车祸,许多到过台湾的日本网友纷纷对事故表示“不意外”。

国光客运赏樱专车轮胎掉进水坑受困。

又有赏樱团巴士撞护栏40人无恙

台湾14日上午10时许,又传出赏樱旅游巴撞山壁意外。幸好车上40名乘客无恙,随后由接驳车继续行程,受困车辆也自行脱困。

由国光客运开出的武陵赏樱专车,今早驶至大同乡南山村的弯位时,疑因旅巴不慎擦撞护栏,轮胎掉进水坑受困。

反应

 

优生活

当艺术沦为旅游商品 缺经济价值失宠?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若你刚好3月在槟城,有两个地方一定会推荐你去看。一个是槟城音乐之家,另一个则是在宏远开放大学展出的 Penang Palai。同样作为艺文场所,却肩负不同的命运去向,前者因财务压力而关闭,后者则无偿赞助展览场地。

两者落幕之际,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探讨艺文场所的场租问题所衍生的机构或社群支持。

若不是响起闭门的警号,恐怕我也没太大动力去参观槟城音乐之家,而那天在场,这么想的人恐怕不止我一人。

作为一个类博物馆性质的场所,所陈列的物品大多因历史价值而收藏,因不具时限性,什么时候来看都一样,尽管馆藏内容丰富,却无人问津。

槟城音乐之家位于槟城政府行政中心——光大大厦(Komtar),因为无法缴纳租金而需搬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讨伐槟州政府竟然无法在世界遗产区保留重要的音乐资产。

 

50万拨款不足营运费

最初由槟城水供局资助,后来由槟旅游与创意经济事务委员会(PETACE)接管,每年提供 50 万令吉的拨款,这笔资金仍然不足以维持运营。

除此之外,它们也依赖20令吉的入门票作为收入来源,附导览解说,但偶尔还是会听见谁因为有机会免去票钱而窃喜,也间接透露大家对于文化付费的接纳程度尚未普及。

博物馆的首个展区展示了各种民间和传统乐器,不仅可以现场互动体验,还配有解说板介绍这些乐器在不同仪式或典礼中的用途。

另一区则复刻怀旧茶室,让你可以打卡拍照,重温当年一边品尝南洋咖啡一边翻阅报纸,老式的机器可以通过抛硬币来选择一首歌,也少不了餐具柜上的收音机。

博物馆不仅只是乐器的陈列,也记录了当年大家如何听音乐,让人惊喜的是有广播室,也设有体验区,让你模拟广播节目的DJ,可自行按下掌声或笑声等音效。

后方还有一个展示柜子,放满了各种手写的“点歌卡”,在没有串流平台的年代,点歌寄意是当时最好的听歌方式,即不知道有没有收到,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段播放,一代人的情怀被展馆重译,而这个展馆也顿然成为一代人的情怀过去了。

充满国际野心

场景转场,反观Palai Penang展览则充满国际野心,由巴黎的Galerie Balice Hertling和槟城的Blank Canvas共同策划,联合了8间不同国家的艺廊和展览厅合作,联合了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艺廊参与,并在槟城最大的遗产豪宅之一——Homestead举行,而且免费入场。

开幕当天,聚集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甚至有人特地从吉隆坡和其他地方过来参与盛事。独立策展的自由空间大,里头有不少玩味的艺术品,与豪宅的不同空间相呼应:一幅仿立体相框的平面油画被巧妙地放置在一架古老钢琴上;大盆鲜放置在悬挂灯饰下方,若不是一朵白花玩味地地隐藏在红花之中,让人误以为是原有的装饰;楼梯下的储藏空间甚至阳台也被艺术家们转变为创作的自由空间。

Palai Penang这个项目是由各参与机构自发性的合作促成的,大家的交流不仅限于艺术创作,更涉及艺术生态的资源整合和国际支持。

艺术文化非旅游业工具

尽管槟城音乐之家有可能在其他地方重新展开,但随着乔治市艺术节预算的削减和槟城艺术特区(Penang Art District)资金的撤回,政府对艺术和文化的支持似乎正在减弱。

自从将旅游和文化合并到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后,政府策略性地将艺术和文化作为旅游业的工具,将艺术品简化为纪念品,街头艺术则成为游客的打卡背景。

这种支持的削弱让我不禁反思,艺术和文化是否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不再受到重视?

在地性支持回馈

而另一边,我们也看到更多在地性的支持,如私人场地的赞助,艺术社群的流动,收藏家的正向反馈等,也在形塑艺术文化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的我们,同样是周末时光,愿意为一杯咖啡买单,那是否愿意付费参观画廊或展览馆呢?毕竟我们的支持度,才是让政府部门或私人机构愿意支持的评断标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