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给她一个崩溃痛哭的空间/郑喜文

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鼓笛队”的成员,负责吹喇叭,也不知几时开始,我们这支由四五十名小同学组成的队伍,竟得以为学校贡献一些砖瓦,怎么说呢,就我们成为了他人在“送殡”时,“受邀”在送死者“最后一程”那几公里的路上,一边操步一边进行演奏,最后再以一曲《友谊万岁》结束这一切。

在那短短几年的时光里,我们目睹过太多的生离死别——白头发“送走”黑头发的、妻子诀别丈夫的、风光大葬的——亲人在葬礼上哭到需要他人搀扶甚至昏厥是常有的事,而我们这支“送殡队伍”,大多都在静静的看着,然后默默地流泪。



当时,一周大概“出队”一两次吧,外人大概很难想象,这是一件身心会有多疲惫的事情。

我想,这一种“累”,是“看见了所有却又帮不了什么,然而又不能抽身离去”的心境所造成,而这大概就是打算陪伴在有亲人离去了的好友身边的人所应该要有的“心理准备”。

是的,在说着年初十一场大火带走了华裔一家四口,其还在学院念书的23岁长女,因在外寄宿而逃过一劫——只是,就那一天,一个平凡到还来不及刻意就已经过去了的日子,一贯的睡眼惺忪,一贯的阳光明媚,然而,起床后没多久,她发现这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勿压抑情绪

亲属安抚,朋友相伴,许多政党都伸出援手,她对外说她必须坚强,以免高龄的婆婆担心——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当我们到了这个点上的时候,还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吗?



哭累了,好好睡上一觉;悲从中来的时候,让我们抱头大哭——自私一点吧,不需再为他人的担忧而在哭点上,甚至在崩溃的瞬间还不忘抉择时间和场合——躲在房间哭会比较好吗?这是多令人心疼的事情啊!

亲属和政党可以为她打点外在的事,真正可以陪她走过的是她的挚友,当一个不存在批判态度的陪伴者以及聆听者;当然,到最后还是还要靠她自己——是的,要坚强,要接受,然而不妨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做到这几点,久一点也没关系的孩子。

而我们,除了祝福之外,就是给予她一个可以崩溃痛哭的空间和不打扰的相伴。

反应

 

在商言商

重复14次的逻辑/郑喜文

作者:郑喜文(大中华市场前锋队长)

[email protected]

最近看了一本颇有趣的书,《底层逻辑》,作者刘润尝试为埋藏在表层甚至是逆向的认知给予一些规律上的痕迹,好让我们在繁杂莫测的世界和层层叠叠的假象里捕捉相关的“线索”,在未知的当下作出相对来说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其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数学题,它是这样解的:如果你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成功率只有 20%,而我们对“成功”的几率定义在95%的话,那这件只有 20%会成功的事情你需要去做几次,才会有95%的把握?

一般人会用加法或乘法,5次左右?

正确答案是14次,其背后的逻辑是,当一件事情只有20%成功,则80%会失败(废话),那重复做N次都不成功的几率是 80%n=1-95%=5%,换去白话文来说,即重复做N次每次都不成功的几率是5%,更积极的说法是:重复做N次,至少有一次成功的几率是95%。

而这个N,就是14。

如果要达至99%的成功率,则需要重复21次左右,反正没有百分百的几率,那1%象征着运气,虽然这元素的占比在商业里头往往会超过 1%——没想到数学题也商业化得如此接地气?

了解到这一点,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几率小得可怜,而商家要在伤到元气的情况底下,继续坚持其余13次的尝试,谈何容易?

一直在路上

数学题毕竟是数学题,经商条件会在这14次尝试的期间发生变化,不是开几个根号还是次方就可以解决的;而所谓的“不成功”,并不会是毫无斩获的“零”,相对的,所谓的“成功了”,即使尝试一次就做到了,却也只是起点。

经商是“一直在路上”的旅程,并不是就此退下或一直这样做下去的启示——这一切操作,恰恰是从商最挑战也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话说回来,倘若想做一件自己很喜欢但却很不熟悉的事情,而这把握只有1%成功率的话,按作者刘润的算法,你需要重复298次才,会达到95%的几率,并且还是同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从中可见,“十年磨一剑”的做法是理智的。

如果一直都在做自己熟悉的,但却屡败屡战N次之后打算改变赛道的话,不晓得又要重复几次才达到95%的几率?

这道题,书里并没有答案,即使有,也只供参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