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体能不逮的困境

健康人对吃喝行走跑跳等动作都是轻易事,但病患、老年人、眼力不良等弱势人就没有那种轻松和能力,那是健康人很难了解的,他们在公共场所的缓慢动作也因此被误解是阻碍了快步人的去路,导致不快,甚至招来呛声。 

老年人的缓慢动作是怎样的呢?我现在就试笔描述一位老先生的行路状况。 



眼矇和耳聋

我每晨都出门到公园晨运,约7时左右经过一座社区大楼边,经常见到不远处的大楼门前石板凳上呆坐着一位老先生;我一过8时就离开公园走在回家路上,很巧的就会遇上那位老先生,他正走向去公园的方向。他衣著整齐,约90岁出头,手拄拐杖,全神贯注脚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目无傍视的走着,深怕前面有台阶或不平路令他跌倒。我好几次向他道早安,他全无反应,后来我想他可能是眼矇和耳聋。有一回我道早安时还举手用了打招呼的手势,他终于觉察了,此后他就报我以微笑,仍然目不傍视。 

以上就是老年人体力、听力、眼力退化后,力不从心的无奈状况。 

中风右边瘫痪

日前报载有一位曾在幼儿园服务30年的58岁女老师,8年前因中风右边瘫痪,几经努力复健,才可缓步行走,但右边身体仍没法使力。近日她由台中上台北探望父亲,搭高铁扶梯时站在左边,左手紧紧握住扶手。



台湾人搭扶梯的习惯是靠右边,她因此阻挡到那些要快步,以两步做三步的人不耐烦和白眼,惹来呛声:“你站错边!”、“乡下来的是不是?” 

这位退休女老师甚感受伤和委屈,她没有错,因没有条文规定旅客搭扶梯的站边法,虽然她也知道此地的约定俗成是靠右边,但病痛令她力有不逮,8年来的不便早已令她万念俱灰,还说:“想自杀也没能力!”、“真是痛苦、痛心之至。”古诗有: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现代人很喜欢说要营造有爱心、谦让的社会,很让人期待;可惜我们常读到的报上新闻是互呛、互殴、互斩等负面消息,反而是戾气充盈,甚为讽刺。 

我心中具良好人品素质的人是这样的:有公正心的、知礼让、识廉耻、具包容与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 

反应

 

商余

闲来回看古时事

文|蔡家茂

古往今来人世间发生的许多事,在当时判定的对或不对,是幸或是不幸,往往到了后世会有不同的效果和看法。

话说公元前770年周朝东迁后,国土极小,诸侯们各自为政,自立为王,中原大地分裂成逾140个国家,各国经常互相征战,天下大乱,最后由秦国统一。我小时读的历史说秦皇焚书坑儒,是个暴君。

现在回看,这逾140个国家久了或会形成各自的语言文化,如果没有秦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今日的中原大地存在的可能仍是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不会是今天的一个泱泱大国。

孔子是那时的鲁国人,贤名远播,却发觉在鲁国难有作为,便和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有人能重用他。他们待过、经过的地方有卫、晋、曹、宋、陈等等地方,发觉多数主政者只好征战,陷人民于水火中而不顾,便悟出主政者须怀仁义之心,大公无私,推己及人才能使人类社会永享太平。

回鲁国开馆授徒

他折腾了14年就回鲁国开馆授徒,他周游列国期间所发生的事以及和主政者等人的问答,加上他和弟子们身体力行的修德行为,就是儒家学说理念的呈现,为世人所景仰,使他被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我有时这么想,如果那时真的有君王重用他,他将该国治理得很好,他的成就不过只是一个贤相,那有万世师表那么伟大?

话题转到文人。汉时太史公只是为兵败的李陵说几句公道话,就被愤怒的皇帝下狱受腐弄。他在狱中忍着耻辱发奋的修宪一部闪烁千古文坛的巨著《史记》。

李后主如果没有亡国之恨,他的作品大概多半是“一曲清歌,渐引樱桃破”之类的欢乐、美丽句子,那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人名句?其他仕途不顺、辗转流离的诗人、词人在失意中写下的名句更令人柔肠百转,无限低徊,今略举其中一些: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想法是:也许命运就是这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