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从“善法欲”谈起

高明道

“善法欲”,顾名思义,大体是指想要获致真正好的或以得到善法为目标的追求心。怀着这样的一颗心——最起码有着那么一个分明的概念——,对修学佛法的人而言,理应十分重要。然而初步的考察显示:至唐朝为止,传到中土的数百卷契经里,“善法欲”一词几乎不出现,而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这部提及“善法欲”最频繁的修多罗,相关文字也仅是聊聊数句而已。篇幅何以如此有限固然是个可以思考的问题,但佛门的修持本来就要跟师长学,不是自个儿看看书,然后do it yourself,换句话说,探讨此课题时,重点比较不在经文本身之多寡,而在其确切揭示的义涵。既然如此,就该了解一下经中到底说些什么。

3处讲到善法欲



《八十华严》共有3处讲到“善法欲”,且谈的都是菩萨思惟分别与关切回向的内心活动。其中有一处阐述菩萨在认清佛陀的智慧利益无量以及一切因缘和合产生的有为法问题无数之后,便对凡夫有情生起同情、怜悯的心,包括菩萨“见诸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愍心”。这样的精神跟另一段经文极为相似,因为有个出处介绍菩萨如何透过10种观察众生的方式发起大悲心,说菩萨“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第三处就描绘菩萨回向时想到:“愿一切众生得善法欲,心常喜乐诸佛正法!”

从这些片段可看出菩萨若发现有众生对善法丝毫没有兴趣,内心立刻产生深切的关怀,于是以自己功德的力量来祝福这类众生,希望他们能够对佛陀的言教感到好乐,欢喜地接受正法。《大菩萨藏经》里明文指出,菩萨因为对“正法生喜乐”,所以其清净戒律当中就有一种叫做“大喜波罗蜜多尸罗”,质言之,能对无边的佛法心怀无量的大喜属于菩萨的戒法。

经中谈“善法欲”极少,论里亦复如此,而且声闻论典有的蛛丝马迹还反映出该词曾引发争议:佛法一般给“欲”的评价十分负面。怎么可能有一种正面的“欲”?针对这样的疑惑,部派的论书简要地解释说:因为涅槃、圣道跟世间法正好相违背,所以希求解脱、无漏法——也就是善法欲——有别于烦恼的“贪爱”。照这个逻辑,菩萨道行者发愿证得佛果位与诸佛正法,并积极追求此一目标,自不属热恼之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两部论强调:经上所谓“依爱断爱”中,第一个“爱”实际上指善法欲。论上引述的经句,在汉译经典里见于《杂阿含经》,出自阿难对一位陷入感情的比丘尼的开示。阿难劝戒时,便阐释“依爱断爱”的意思说:如果有佛弟子听说某尊者成就阿罗汉果,然后痛切反省自己为什么还是一个凡夫,并加紧用功,最后同样了生脱死,这就等于依靠对善法的希求来斩断世间的爱着。

所作所为影响别人学佛

《杂阿含经》这段记载给了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启示。“善法欲”如何引发,基于众生根器、脾气、内心倾向等诸多差异,应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不过阿难陈述的因缘,是由于获悉有人成就。这跟《法集经》上所说的“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颇为相似。据该经的陈述,“见诸贤圣,能生信心;得信心者,成就欲心;得善法欲心者,成就不断心;得不断心者,成就义心……”足见,不管是可靠的消息来源传达某人修行圆满抑或是亲眼看到有成就的佛法行者,都有可能启发对出世间法的好乐心。



既然如此,我们这些学佛人就应该好好省思:尽管尚无成就,自己所作所为,会不会同样影响到别人亲近佛法的意愿。

高明道简介

◆德国人,慕尼黑大学主修汉学,副修泰语,梵语及民族学; 台湾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曾任编纂《中华大辞典》,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工作,华严专宗学院指导《< 华严经>疏钞》重编工作。

◆ 现任法鼓山佛教学院兼任助理教授,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专任,佛光大学及华严专宗教授。精通梵文,巴利文,藏文,汉传佛典语言,掌握国际佛教趋势,长期深入佛学文献和义理研究。

《高明道老师游戏法海研习营与弘法大会》

2月17日至2月18日

课程:研读《华严·十回向品》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

12月19日

课程:《大宝积经·大乘十法会》第四法(菩萨乐菩提心)

2月17日(8pm-9.30pm) 

弘法大会主题:谈慈愍心

2月18日(8pm-9.30pm)

弘法大会主题:

在家人需要有出离心吗?

地点:槟城三慧讲堂

联络:三慧讲堂:04-2264975/2269384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