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日文绘本的撼动力

一直到在台湾很久很久以后,才后知后觉台湾和日本的亲密性。其一,台湾人很爱到日本玩;其二,台湾人会日文的比大马常见(学语言教室除了英文,日文也并列),其三文化交流密集等。总之,出生生长在马来西亚的我,不自觉竟有一股淡淡的仇日情结,这也是台湾和大马历史造就的文化现象:大马是被日本“侵略”3年8个月;台湾是被“殖民”50年;一种是被欺压,一种是做发展建设。

大马人小时候多少都听过日军的暴行,怎么可能会去学日文、到日本留学、这里怎么可能会有日文书店?因此,对日本文化完全没有接触是理所当然。(当然,那是过去的时代,现在的新生代可不一定了)。



我完全没有办法想象自己会去学日文这件事,更早的时候听过不少台湾人以去日本留学为傲,或是身边朋友常会出现想学日文者,只能完全地感到莫名其妙与无法理解。后来我接触了一位在网络上卖日文绘本的妈妈,她的日文绘本生意很好,我于是满脑纳闷为什一堆人去买日文绘本,他们都看得懂吗?(很多是看不懂)看图也好?!物以稀为贵吗?哈日吗?怎会有人买看不懂的绘本,钱多吧——那时我想。

加入看日文绘本行列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几年后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家里有越来越多“看不懂”的日文绘本。一开始我只锁定卖家有提供翻译的,后来就开始失控了。我只能努力厚脸皮找那些会日文的人问,这本可以讲给我听吗?体会这种“文盲”的感觉很痛苦,好想看懂啊,但日文真的就像蝌蚪那样扭来扭去,撇来撇去,就像我对台湾注音的残障一样,到现在还是无法辨识任何一个字。

日文绘本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一言难尽。简单、脱序、没有章法、没有正常故事轴线……常常让人耳目一新,常常会看到一本,会着迷发愣半天,或是“天啊,世界上的绘本都被它打败了”,我个人容易激动,看到好书更像着了魔一样,本篇为在《南洋商报》专栏告别文,我特别整理出10本,没有出中译或英译的日文震撼绘本和大家分享,看不懂、看不到没有关系,光是认识这些作者(网络有很多图),光是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我们读不懂的绘本就已经足够,以下皆附上开文第一段,及其中的一张内文图。

1 miroco machiko(ミロコマチコ)(作者有个人网站)《我与黄》(オレときいろ)黃色突然來了正想抓住卻逃跑了



2 山福朱実《山猫的棉被》ヤマネコ毛布山猫对刺猬说:“我打算出门远行。”一副下定决心的表情。惊讶的刺猬发给森林里的伙伴布和针:“山猫要离开森林了,把我们和他的回忆绣出来,当作礼物吧。”

3 阿部弘士(あべ 弘士)《前往新世界》(新世界へ)

我们长大了。

已经可以飞的很好

父亲说:“来啊!前进吧!”

母亲说:“要加油喔!”

4 菊地知己(きくち ちき)《白猫黑猫》(しろねこくろねこ)

白猫喜欢黑猫的黑毛,

黑猫喜欢白猫的白毛,

两只猫一直在一起。

5 大竹伸朗《唰拉阿伯》(ジャリおじさん)

鼻子前端长着胡须的唰拉阿伯,一直以来,都是看着海过日子。

有一天,他忽地转头向后,发现有一条好长的黄色道路。

于是唰拉阿伯带着遮阳伞,开始在黄色道路上迈开脚步。

6 田島征三《山羊安静很有感触的一天》

在一个晴天的早晨,

山羊安静到河边喝水。

这时,它的朋友鲶鱼冒出水面,说:

“安静,我做了一首《让人很有感触的歌》,让我唱给你听!”

于是鲶鱼开始唱起了歌。

鲶鱼到底在唱什么,老实说,安静完全听不懂。

只有冒出一堆泡泡而已。

安静爬上山丘,一边听蝉唱歌,一边吃草。

接着,它开始思考,什么是感触。

7 文:谷川俊太郎图:片山健

《很久很久以前》(むかしむかし)

很久很久以前  曾经有一个我

光溜溜的转着眼珠子

跟现在一样的太阳

在晴空的正中央耀眼刺目

跟现在一样的风

呼——吹向草原上方抚面而来

8 荒井良二《生命啊!》

BuKu  BuKu  BuKu   BuKu BuKu BuKu  是生命呢

泡泡  泡泡  泡  泡  泡泡泡泡 的(样子)  是生命阿

(略)

一个  二个  三个 ……生命啊

一支  二支  三支 是生命呢

一个人  两个人  三个人  是生命啊

是生命呢

9 Nakaban

《夜的另一边》(よるのむこう)


仿佛触得到的蓝

深夜中

列车摇晃着

在窗外

看着蓝色的梦

光亮  一点  两点

穿过深夜的城镇

再见

10 高畠那生《猎豹大特价》(チーター大セール)

我的店总是很凉

出现了一个客人

“我要买你身上那些黑斑点”

吓死我了!

但是、好不容易有生意上门就卖给她了。

后记

◆显示内文不一定是该图的文字

◆以上绘本皆无中、英译本,但该作者也许有其他作品有中译本,例阿部弘士、荒井良二、田岛征三、片山健。

◆感谢我的台湾朋友林家羽、黄惠绮、黄筱葳提供的翻译。

反应

 

副刊

当一个知识的旅者

时间匆匆,转眼又到岁末。〈读书人〉今年最后一期,特访问专栏作者吴小保,分享他的阅读规划、阅读心得以及新一年的阅读展望。

吴小保

●个人是否有阅读规划?若有,去年的阅读规划还满意吗?你会特别偏爱哪些类型著作?



2013年大选结束后,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匮乏,当时定了个长期阅读计划,希望能够从政治光谱右派著作开始读起、以左派为终点,好好充实自己。然而,起初对这领域并不熟悉,只能慢慢摸索;走过不少冤枉路(读到烂书),但一路读来,还是小有收获。

记得一开始不懂分左右,只好从书柜随意挑选。选了本金里卡(Will Kymlicka)《少数群体的权利》,讨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之后又读同一位作者的《当代政治哲学导论》,但忘了碰到些什么状况,当时并没有一气呵成地读完,只看了前两章;拖了几年,至2016年才把全书看毕。

也读了其他一些导论性质的书,但都忘了书名。

选读倾向左派著述

接下来几年选读的,都比较倾向左派著述,偏离了起初“由右读起”的规划。几年前,台湾心灵工坊一连出版几本日本左翼思想家的著作,我都不错过,先后读了《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伦理21》、《哲学的起源》和《帝国的结构》。书柜上还收了好几本柄谷行人的书,如《迈向世界共和国》、《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和《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还未有机会好好研读。



那两三年,柄谷行人是我主要的学习对象,之所以,一方面与其简明的写作风格相关;另方面,则被其“解放世界”的理想所吸引,毕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沸腾。

同时也接触其他左派论述,比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新帝国主义》;罗拔沃尔夫(Robert Paul Wolff)《为无政府主义申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lin Wright)《真实乌托邦》等。

然而,也许阅读口味太过偏颇,虽成功形成了特定观点,却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更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自知长此下去,大概会被同温层所困死。

●阅读对你而言有何意义?

阅读跟自己立场不同的书,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好好认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场。我相信,一个没有经过反复检验的信念,是不值得信仰的。

阅读的意义,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旅者,离开故乡,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当你重返故乡,就会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它,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去年有哪些著作或作家特让你印象深刻?其特点在哪?

大约从2016年(或2015?)开始,比较有意识地选了些右派著作来读,于是冥冥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规划,虽然顺序是颠倒了。

读了几本右派的书,但还不算有深入了解。如《经济学人》出身的约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亚德里安伍尔得礼奇(Adrian Wooldridge)的《第四次国家革命》,该书认为政府职能过大、却又缺乏效率、并导致债台高筑,因此主张削减政府职能,把大部分责任交给私人界或市场承担。

从2016年起,比较集中地读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先后看了《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福山是当今有名的政治学者,曾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后于1992年扩充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一书。“历史的终结”命题之提出适逢苏联瓦解之际,在国际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遭左派激烈批评。

逼迫重新思考一些想法

透过福山的书,逼迫我重新思考一些想法。过去受柄谷行人影响,对“国家”有着相当负面看法,认为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然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缺乏健全且自主的政府,人民就无法享有优质民主。比如,美国由于有着很强的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因此设置了很多约限政府权力的繁文缛节,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功能不彰,最终是人民买单。

我们固然不必照单全收福山的所有观点,但我想,公允地说,福山是我相当欣赏的作家——毕竟我年纪渐长,开始学会欣赏不同立场的人。

欣赏福山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懂得提出好问题。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福山提出:人类现有的伦理与政治制度与人性相关联,一旦不断取得突破的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这对我们的伦理与政治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其次,跟柄谷行人一样,福山的著作平易近人,不会有太多吓死人的专业术语(现代知识人的魔咒、凡夫俗子无法掌握的语言),而且他是个旁征博引的学者;也是一个说故事者,能够把复杂历史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出来。

●明年有什么阅读规划?

2017年将尽,2018年又是个挑战的年份。从2013年至2018年,正好间隔着两次大选。

回顾这5年,所读的书不多,但小有收获。展望未来,除了继续研读政治、社会学类的书籍,也希望将来可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