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裔副首相之争议/谢诗坚

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是不是应该有一位华裔出任副首相?

这个问题打从独立之后在华社就存在这样的问号,但碍于政治敏感,都没有提上政治议程。其中一个理由是马来亚的华人在独立时虽然有37.2%(超过200万人),而马来人有49.5%(超过300万人),但因在1955年时马来亚的登记选民只有128万人(占人口20%),其中马来选民有107万人(占选民84%),华人选民只有14万人(占选民11%),也就使到华人要争取较多议席的条件不足,只好由当时的巫统作安排。



由于只选52名立法议员,巫统分得35席、马华15席及国大党2席(这三个政党共组成“联盟”)。就选民数目比例来看,马华也不能有再多的索求。选举结果巫统胜了34席、马华胜15席及国大党2席;反对党(回教党)只胜1席,由拿督翁领导有望胜利的国家党则全军覆没。

巫统马华爆席位斗争

当时华裔选民少是因为华人并不热衷申请公民权,也就没有登记成为选民。但在1955年普选后,马华发现失衡情况严重,也就全面鼓励华人申请公民权和登记成为选民。

截至1959年举行独立后第一次大选时,选民已增加至217万名,其中华人选民已达75万人(占34%,较1955年的15万名增加60万选民),但人数还是无法接近马来选民。因此在席位分配上终于爆发巫统与马华的斗争,最终以林苍祐派(1958年当选马华总会长)败下阵来,无法实现马华被分配至少三分之一席位(约35至40席),以便修宪时需要与马华协商。

接着下来是由陈修信取代林苍祐的角色,同意议席做如下的安排:巫统69席、马华31席及国大党4席(总数是104席)。



换句话说,马华只被分配占29%议席,不能达到至少三分之一席位的安排。这也意味着马华在联盟的地位已降到第二位,不再与巫统平起平坐。

李光耀难改联邦结构

1963年,马来亚演变成马来西亚联邦,加入了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种族比例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只是不论人口结构有何变化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英国把权力交给巫统,它相信巫统可以管好这个新生的国家,也有办法压制左翼势力的扩展。

在这方面,尽管新加坡的李光耀发挥了其魅力与影响力,他还是无法震撼及改变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反而把自己搞出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成为独立国家)。

自此之后,特别是1969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因为华人的政治地位有所衰退,也就没有政党鼓吹重视华裔的政治代表权,遑论有副首相之建议。

不过,倒是有一件在华社引起震荡的是在5·13后的70年代,马华在锐意革新下,有人提出了给马华一个副首相职,以便提升华人的政治地位。可是在敦拉萨当政的年代,此事也只是传言,没有人公开争议过。

一个较为人熟知的故事是陈修信在搞完华人大团结后,又面对反对党挤入执政大家庭带来的威胁,也就建议首相多委一名华裔副首相,可惜得不到回应,结局是陈修信在1974年下台。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约在2009年时,身为民联实权领袖的安华曾公开表示,如果民联在下届大选攻下布城,将会推荐林吉祥出任副首相。

对此,林吉祥及行动党也没有回应,毕竟行动党也不知道如何回应,沉默则成了答案。

与人口结构没关系

及至最近,又见前首相马哈迪提起行动党曾有要求副首相职,如果反对党执政的话。后来马哈迪又说弄错了,是马华不是行动党。他接着提起在2009年时,马华领袖之一的陆根佑(曾任副财长)有向政府提出委马华领袖出任副首相(可以是第二副首相)一职。

可是,首相纳吉又说在他任期开始以来(2009年4月),马华不曾要求副首相之事。这句话倒是有些依据,因为陆根佑所建议的纯个人意见,不代表党,不算是马华提出的。

现在随着行动党否认有此要求及马华澄清未有此要求后,是不是意味着华裔不再奢望副首相职,更何况在华裔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下滑之际(当下只有24%,与独立时的37%相比,可谓是越来越少),又如何争取华裔副首相呢?

其实这与人口结构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地球村的概念越行普及,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能出现少数民族出类拔萃的人物。谁会想到美国也会选出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因此对副揆一职的看法,各族有各族的想法。

如果华人希望和梦想有一位华人副首相,也不是罪过,更不是触犯法令,我国宪法没有限制非土著不能出任正副首相。

这就是说,政党间提出这样的课题不能被视为敏感的,而是有其值得探讨的价值。

反应

 

言论

大马政局东风压西风?/谢诗坚博士

学者林德宜连同另外两名学者慕雷汉德(前宋卡大学教授)及卡洛英许(前联合国志愿独立研究员)最近在网媒“当今大马”连续发表3篇专稿,论及马来西亚的未来政途。

综合其文章的重点是:让东马吹起改革之风;理由是他们认为东马即沙巴和砂拉越这两个州,是属于不讲求宗教和种族的地区。

因此,它们可以成为马来西亚其他州的种族与宗教和谐的典范。

在我们进入分析东马是否有能力和权力控制西马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东马两州在国会所占有的比例。沙巴有25席及砂拉越有31席,合共56席,只占国会222个议席的25%,不但未能通过普通的议案,更不能通过重要法案所需的至少2/3票的支持。

虽然后期东马根据1963年签订的马来西亚协定中力争增加议席,有望在下届选举中增加国会议席至76席,即占国席的35%,不过我们尚未得知选委会的最后决定。

以马来西亚13州的情况来看,单在西马的11州就拥有166席,远远超过了东马两州合起来的议席;除非西马做出让步,让东马的席位增加至与西马不相上下的席位,但这又是不可能的。毕竟成立马来西亚是英国下达给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的谕令,也同意以吉隆坡牵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改变东马政治地位

尤其在1976年时,中央政府通过国会将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降为“州”,彻底地改变了东马的政治地位。

原本东马的沙砂被视为与西马属于同等级的“邦”地位,但经此一改,东马也就再没有出头日。

直到2015年,砂拉越已故首席部长丹斯里阿德南才发现,东马“邦”的地位不见了,只是与西马各州同等地位。

在双方的争执下,2021年才再通过国会给予“平反”。但东马的政治地位还是太弱,它们又如何带领西马进行政治改革呢?

表面上看,林德宜的建议是不错的,也足以反映出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社会的实况,只是在国会议席席次尚未改变之前,通过国会修宪是不可能的。除非下届大选再次出现悬峙议会,东马的政坛才有可能成为造王者。

就目前情况来看,将中央重心移向东马是不可能的,也办不到的。

因此,林德宜的梦想也许需要许多年后才能够看到曙光,至少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我们还是看不出政局来一个“东风压倒西风”的奇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