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刘利民:隆大学释善意
争取承认统考有突破

刘利民:国内几乎所有的私立大学都是无条件接受统考文凭。

(吉隆坡22日讯)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说,人民信托局旗下的吉隆坡大学释出善意宣布接受统考生入学,在争取政府承认统考的路上这可算是一项突破。

他说,政府没有理由拒绝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尤其在国际认可度日益提高的今天。



他借此呼吁政府一视同仁对待独中教育,把握这难得的机会,以专业及学术眼光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正视独中教育对予国家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他今日受《南洋商报》询问时这么说。

“一直以来,统考文凭受到国内外私立大学和学院的认可,其水准深受肯定,至今在国际上逾1000所大学都愿意录取统考生。因此,承认统考文凭的课题不应该再被政治化,办教育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

私立大学接受统考生

此外,刘利民指出,几乎国内所有的私立大学都是无条件接受统考文凭,包括不需要马来文科优等条件。



至于州政府方面,砂州、槟州及雪州也宣布开放旗下大学及机构,愿意录取或聘请统考生。

“师训课程虽是属于公务员的一环,但联邦政府目前只接受部分统考生报读教师学士课程,而国立大学仍保持坚定的态度,至今未开放承认统考。”

据了解,独中统考生欲申请报读政府的教师学士课程(PISMP),必须符合大马教育文凭(SPM)马来文优等、英文与历史及格及统考成绩要有三科优等的条件。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