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漫谈中医食疗 / 2
脾胃为养生之本

中医食疗特别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能运化水谷精微,把食物的精华输送到全身,是后天给养的来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扶正祛邪、恢复机体功能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在大多数疾病的病程中,特别是老年人中,胃肠功能是减弱的,食欲大多呆滞,对此必须特别注意。即使是病证相宜的饮食,也要适当控制,切忌进食过多,否则会增加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加重病情,或愈而复发,即所谓“食复”,或引起其他病症。



对大病初愈、较为虚弱的患者,虽然很需要在饮食上给予调补,但由于其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运化失调,因此不能以滋腻厚味来滋补,而应给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补养食品,以促进食欲,逐渐增强脾胃功能。

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中医治疗十分重视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同人体的素质秉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欲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人体,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气血盛衰也有所变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体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者多痰湿,适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此外,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食疗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应根据天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四时的饮食宜忌大致可以概括为:

春为万物生发之始



阳气发越,所以不宜油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

由于暑热夹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如贪食生冷或食物不洁,易患痢疾、泄泻,此时饮食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可常食绿豆汤、荷叶粥等解暑清热饮食。

秋季万物收敛

凉风初长,燥气袭人,霜露乍降,早晚受凉易引起咳嗽或痰喘复发,此时可多食萝卜、杏仁、薏仁米粥,以清肺降气化痰。

冬季天寒地冻 万物伏藏

此时最易感受寒邪,晨起宜服热粥,选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可御风寒。冬季阴盛阳衰,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较好时机。

雨季和旱季

大马的气候虽没有四季变化,但也可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时天气较凉爽,可参照秋冬季节的特点进行食疗,而平时则应参照夏季的规律进行。

反应

 

副刊

修身养性 保护心脏

人们常可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老者在情志异常激动如过分悲伤或愤怒时,突然捂住胸口,倒了下去,有的再也没有醒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面确实时有发生,其中多数发生在心脏病患者身上。

七情可致脏腑功能紊乱



中医自古重视情志对身体器官的影响。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7种情志活动,如果过度刺激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从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经典的中医理论认为不同情志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即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之说。但五脏五志之说,不应过于机械而论,应视具体病人和具体病情而定。

一般说来,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而尤以“心”首当其冲。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当然,古人所指的“心”除了包含现代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外,还包含了部分大脑的功能。

情志因素对心脏病发作影响大

从现代医学角度,情志对心脏病发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情志过分变化,尤其是喜、怒、惊、恐,可导致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力衰竭、致死性的心律失常,若为后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或不正确,则往往导致患者猝死。本文开头一幕即会不幸发生。



可能大家对悲、怒等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可以理解,但喜乐对心脏病也可造成影响会有疑虑,这里我想讲一个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

我原先工作过的中国江苏省中医院的一位老中医患急性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并采用西医吹波技术打通了已阻塞的血管,从理论上讲已脱离了危险期。因华人新年已临近,他要求出院回家过年,考虑到他的病情已相当稳定,经治医师也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除夕出院与家人团聚。就在除夕那天清晨,他睡不着觉早起,约了一位同病房室友外出散步,言谈之中也较为兴奋,就在散步途中他突然倒地失去知觉,等室友叫来医生抢救已回天无力,最终死亡。

保持心态平衡

事后推测他发生猝死的原因,应当是对当天能出院回家过除夕和新年而感到有些兴奋,这样一个并非十分明显的刺激,却引起他的交感神经兴奋,让已经受伤实际上并未痊愈的心脏发生了致死性的电活动紊乱,导致猝死。

自这个特例发生后,我对已经发生过心肌梗塞的存活者,特别是大支血管阻塞过的患者,不管他们恢复如何好,不管是否已做过吹波打通血管或已搭桥,我均劝告他们修身养性,喜不过分,悲不过分,切戒发怒,凡事看开,保持心态平衡,这样才能减少心脏病发作,防患于未然。

(双周刊登)

(稿费捐南洋基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