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禅修的疗愈力量

月前马佛青举办“禅修与现代生活”研讨会,当中有4场主题讲座皆与佛教禅修有关,内容很精彩,现特整理重点以飨读者。

主题:禅修的疗愈力量



主讲:性广法师(台湾)

佛法重视心灵的力量,因心灵是造作“业”的根源,认为身体是心运作的工具,相对结果就是会忽略身体。

几年前,我个人由于偏重心的训练,忽略身体,结果弄坏身体,体力变得很差。另,禅修的初学者也常会面临腰酸背病的问题,因此我决定在佛法中寻找调理身体的方法。佛法讲“离苦得乐”,而苦不仅是心的苦,也包括身体的苦。我从佛法的线索上寻找到治愈身体的灵感。

佛法提到四大,即地、水、火、风,用现代人容易了解的诠译就是:地大为物质的密度,水大为物质的粘度,风大为物质的速度,火大则为物质的温度,因此肌肉、血液、体温与呼吸就是四大的表征。因身体有物质的特质,于是我从众多的气功里设计出一套健身的功法,而原则则从佛法整理出来的,名为“佛教的健身方法”。



角度决定力度

佛教的四念处有提到观身的修炼,观察身的姿势与觉知姿势是否正确,因很多时候我们是随惯性的错误造成身体出现问题。身体要健康,须从身念处下手和从身体下功夫。姿势的正确与否对身体有是很大关键,会造成脖子过度要支撑身体。“角度决定力度”,不良姿势会加重脊椎的压力,因此身心的处理不能偏颇。当禅修觉得心过不去时,要回来调整身体,另当身体觉得过不去是,则要找回心的问题,如此会重新发觉身心平衡于喜悦与慈悲。

身心不能偏重某一边,身体虽是色法,不究竟,但却是学佛的基础。佛法禅修注重心理,我赞成,因心是痛苦根源 ,但色身也要处理。其实我所倡导的功法很简单,因一般的气功是招式多,次数少,我则是招式少,次数多,只有两招,主要调理“肩部”与“胯部”,简单易学,两招走天涯。

(性广法师当场示范动作,教导信众修学功法,并分享许多成功的例子)

这套健身功法很容易学,但主要面对3个问题:自己得亲自做、天天坚持做、过程太过单调。

现代人一般都将身体交给医生处理,其实应主动拿为权利,为自己的身体做好投资。

主讲:曾广志博士

正念是一种心理的疗愈过程,因身心会互相影响,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心灵创伤会在身体留下硬伤。

(曾广志通过幻灯片回顾自修学路程。启蒙的老师包括汉传、藏传、南传以及新时代的导师,他在现场哽咽)。

佛教向来偏重心的修行,身体面对的问题不敢讲与不愿分享。2001年,若我讲身心的治疗会被视为洪水猛兽,故当时只敢分享生死学。15年过去,身心问题在禅修渐被重视。

经科学研究证实念头对脑部与身体有所影响,而正念的心理疗愈的过程,主要去理解身心的整体性,拒绝分裂,以及成长过程的逃避。我从8岁学佛,学到三十多岁,通过心理治疗与正念课程,才发觉到一些一直隐藏的问题。

身体体验活在当下

每个人都面对情绪问题,很少处理内在的问题。观察情绪会使情绪受到约束,而不是惯性的爆发,当然偶而要适当的发泄。

西方人察觉身体的重要,但东方人不愿正视肉体,与外在失去联结,导致“活在当下”无法展现。情绪治疗虽然无法到达解脱的境界,解脱要回到心的问题来处理,但若无法处理身体问题,会阻碍心的进度。“活在当下”其实是通过身体来体验的,当我们“在想”已不在当下了,因此心理治疗要回到“内在的小孩”,去处理童年的创伤,从内在的疗愈中重获力量。

身体与心灵结合很重要,身体是心灵的地图,身心治疗其实与佛法有关连,从“唯识学”来看是好的平台,心就是种子,我们无法处理所有的种子,因此可选择处理几个重要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基因被改造。若你发现一些早期干扰你的问题,现已经不太干扰,这表示你的基因种子已改迼成功。心理治疗就是引发与修改种子,西方禅师在这点上运用得很好。

我们很多时候讲放下,但要明白什么东西要提起先?讲“无我”,应先了解什么是“我”?而正念心理治疗,是让自己先看清楚问题,然后再经过禅修,从根本上觉察与解决问题。

主题:非法禅修

主讲:继持法师

佛陀发现单只有定,无法解决内心的不安,而通过禅观能证得正觉。

佛教禅法,依不同的发心而有不同的成果,达成不同的目的。

一般禅法只是放松与减压。一些人没宗教信仰,他们或要追求神秘信仰,不依佛法为导向,很多是表面宁静放松,但内心空虚。

一般禅法不依“因缘法”而修,中心思想也不依“缘起”而修,只依内心所要,不按部就班。佛法禅修重要依因缘法则起修及体证,依正法契入正法。另修定离欲是要调伏内心烦恼,并非否定世间或压抑。

一般的禅法会花太多心思在身理的变化及感觉,方式复杂,不符佛教禅修法的内容,后者会调伏散乱的心,达定后要观。

佛法的禅修,不离三学八正道——知见要正,心态要纯,行履要真。

主讲:古玛拉比丘
禅或“禅定”的争论,一般是如何修以及要修什么?若以经藏来讲辩不完,但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若想确认是否该奉行某个禅修教导,就应亲自审查和确认奉行的结果。佛陀的指示——修行的结果,要遍知苦(亲身体验的苦),是否有让我们舍弃渴爱,以及导向见证苦的息灭。
佛教的禅修重点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遍知、正觉涅槃。
修行的试金石是贪嗔痴的灭尽,这将趣向涅槃。
我以本身父亲的离世的哀伤作例子,这和本身修习的错误心态(越修越累,无法休息等),后来才明白修法的观念——修行是为了得到更多还是减少?
修法的方式若正确,它是渐进式的模式,贪嗔痴必然会慢慢减少,也能从苦中解脱;反之,修行的方式就是有误。
对修行的理解和修习是否真能得到解脱,离苦?这要厘清所修所学是否正确,是否能让个人得以自由。

主题:禅修与社会

主讲:常藻法师
人心会不安与不满,现社会很多乱象和需求不断,禅修沦为一项显示人的生命品质的选择。
何谓禅修?其正确观念:
1.并非坐着不动——非练腿而是练心,外不乱即禅,内不乱则定。禅以智慧的开发为本。
2.非离群索居——行三昧、直心、平常心。
禅修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发智慧,看见实相,智慧是无我的态度。禅修讲求的不是技巧,而是对待一切人事物的态度,包含佛法的核心——因缘与因果观,通过正确观念对一切不执着。
禅修的妙用是能调和情绪、安定身心,收摄散乱的心,让心集中,统一至无心。修禅要不受身体状况影响,回到方法,身在那里心在那里,念念留在当下,在每个当下回应和处理当下的情绪。禅修不是变成没有感觉,而是正觉所有的感受,所谓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我,超越人我的对立。
禅修可导致个人身心净化,会促成社会安定与详和。

主讲:温宗堃(台湾)
“正念课程”是从各层面走入社会,包括人文、教育与军事等。其开始是回应人们在生理上的疾病,“正念禅修”创办人卡巴金博士是从减压门诊逐步推展正念减压课程,从心理界、医疗到企业界,正念课程继续推广及普及。
“正念课程”是一种觉察力,不批判的注意力,不强求、无为,信任自己的能力。它可引导初学者的好学之心,依循正确的态度,修学静坐、卧知的感觉,正念伸展以及瑜伽(默照)。
我们可从日常生活中觉察快乐不快乐,压力的来源,或从团体中透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练习,觉察当下。
正念也可用在回应社会,生活的需求,引导人们学习了解如何生活更快乐。
“正念课程”的发展也面对阻碍,它被标签为佛教的“副产品”,或被认为科学的研究不严谨。其阻碍也包括来自佛教界内部的挑战,是否符合佛教的八正道?有持五戒吗?“正念课程”或不符合佛教的核心,但通过世俗的运用可改善生活品质,减少烦恼和情绪,它以更善巧的方式来介绍禅修,以及接引他人来修学佛教的禅修。

主题:禅修与科学

主讲:惠敏法师(台湾)
佛教禅修要面对现代生活,即生活的习惯,另也面对高龄化,体力得健康。
禅定与禅宗不一样,禅宗注重日常生活,一切皆禅。禅修可以改变习性与习惯,尤其能培养好的习惯。
从脑影像的研究与基因的突破,可看到心智的转变。脑的功能除了沟通,还有连结联系,因此凡走过必留痕迹,这是脑的记忆。禅修可让我们拥有老年人的睿智,小孩的童心及年轻人的体魄。禅修的注意力是念在那里,以及觉察我的存在。目前高龄化社会引发很多问题——失智,失能以及牙周病,而禅修是一种心智肌肉的训练,如佛法的四念处,从受念处至心念处。
禅定的短期效果是对情境与脑功能的转变,长期则是让脑功能重整思想,以致改变行动、习惯、性格与命运。
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运动、吃对、睡好,另终身学习五戒:阅读、记录、研究、发表、实行。这能让我们过雅健生活。

主讲:梁伟强医生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禅修在这方面有医疗效用,现在的了解主要是基于通过疏解压力,减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以及减低压力荷尔蒙的分泌而发挥有利的作用。现有的研究证据可以初步证明禅修可以作为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的辅助医疗。既是在生活习惯的改变下,药物治疗中,可以加上禅修以加强医疗控制效果。
禅修的科学研究,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所缺乏的是强而有力的数据证据。禅修在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区,传统上被认可。在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由于东方宗教与哲学的传入引发的兴趣,也越来越被接受。
西方社会对禅修的观念,一般上去宗教神秘化,将之视为放松解压的活动。有志于向西方社会弘扬禅修者,可能要在方法与态度上作调整。禅修这古老的修持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有发扬光大的潜能。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