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大批缅甸劳工
瑞丽首设外劳管理中心

外劳严重短缺,以及缅甸暂停输出该国外劳到大马,是近期困扰大马工商领域以至整体经济的课题。
但其实,除了有大批缅甸人涌入各东盟国家工作,也有不少的缅甸人到另一个邻国——中国工作。
这里就简单探讨,缅甸人到中缅边境城市——云南省瑞丽市的工作情况。
瑞丽是中国与缅甸交界的小镇,坐落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
正因为她是云南省24个边境口岸当中最大的一个,与缅甸也只有寸步之遥,长期以来,有许多缅甸人通过此口岸进入中国工作。
但为了有效管制入境的缅甸外劳,中国于2013年6月18日成立了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为中缅边境外劳办理工作登记。
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这类外劳管理中心,而瑞丽这个中心是试点先行站。
一站式服务
从填写表格、审批、外劳体检、华语培训课程等一站式服务,都在这个中心办理。
该中心一名负责人邵永保说,该中心的设立将解决“三非”,即非法入境、非法就业及非法滞留。
他说,所有办理工作登记的缅甸或外国人,必须先寻获中国的雇主,方可到该中心办证。
“工作登记的有效期为一年,过后须每年更新。基本上,前来办理工作登记者都是缅甸人,他们需持有缅甸身分证或边民证。”
他透露,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已办理1万6000份工作登记,而到瑞丽工作的缅甸外劳,主要从事建筑、服务、贸易、加工等领域的工作。
瑞丽2大口岸占中缅贸易额60%
姐告瑞丽口岸,是中国与缅甸边界小镇,也是中国面向缅甸的最大出入口贸易内陆港口。
姐告在傣文是老城之意。而与姐告对接的缅甸出入口贸易内陆口岸,则是木姐。
别小看这两个对一般大马人相等陌生的边境小镇。
1987年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准开发,经过30年的发展,姐告瑞丽口岸已成为云南24个口岸中最大的口岸,中国通过该口岸与缅甸的双边贸易额,高占两国贸易总额逾30%。
基建完善通关便利
木姐口岸则是缅甸15个边境口岸中,贸易量最大的口岸。
此外,长期而言,姐告瑞丽口岸占云南与缅甸贸易总额逾60%。
瑞丽工业及商务局副局长杨洪亮指出:“瑞丽口岸有今日的地位,最主要是我们有完善的基础建设,以及通关便利化的落实。”
单在2016年首9个月,中缅两国单靠这两个口岸交易的双边贸易额高达184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对缅甸的出口额为121亿9000万人民币,进口额则是62亿4000万人民币。
此外,2015年通过姐告口岸达成的中缅双边贸易额高达45.42亿美元,进出口货物多达430万公吨,出入境人流1800万人次,通过该口岸通关的车辆则多达400万次。
杨洪亮指出,姐告及木姐两个口岸良好的通关环境,早从40年代已建立起来。中缅边境人民可通过边民证出入境,第三国家国民则必须在缅甸办好签证,才可进出该口岸。

货物申报手续电子化
货车通关只需15分钟
一辆货车进入联检场地到通关,整个过程只费时15分钟,若是运载海鲜或水果,更只需5分钟!
杨洪亮指出,完善基础建设及出口货物申报手续电子化,加上海关、边防、检疫三方面提供迅速通关的便利服务,是姐告瑞丽口岸通关如此方便迅速的主因。
海关检疫互相连接
瑞丽口岸服务中心,以及瑞丽口岸进出口货物查验场地,为两国人民和企业,提供综合海关、检疫、边防的一站式服务。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口岸,中国当局减少对货车的检查,针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通过货车分类,根据信用等级分类,检查比率会相应调整。
海关、检疫也互相连接及互助。这使得运载出口物品到缅甸的货车,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即从往日的6个环节,如今只需3个环节。
在2014年改革及电子化之前,中国出口缅甸货物的通关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此外,随着全面电子化,出口税及各类税务,以及各种费用的付款也是电子付款。
姐告瑞丽口岸基础设施免费给企业使用。
30%货物通过瑞丽出口缅甸
整个中国的货物,30%是通过瑞丽口岸出口到缅甸。
中方货物也通过木姐口岸,转运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国家。
杨洪亮指出,中方主要出口产品为日常用品及电子与电气产品。手机、卡车、摩托车占中方通过此口岸总出口额60%以上。
中国通过此口岸进口的物品,多为资源产品,如天然气、海产、农产品、矿产品及各类水果。
“这形成了良好的互通有无的经贸往来关系。随着两国口岸基础设施更好,两国经贸往来将往更健康及更高效方向发展。
“往日,中国对缅甸的出口主要是满足缅甸人日常需求,但如今是迎合缅甸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产品,从中可看出缅甸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进展。”
无纸张电子作业奏效
联检中心没人值勤
杨洪亮带领东盟记者团走访瑞丽联检中心时,只见现场空无一人,也没有任何官员驻守或值勤,令各国媒体大感讶异。
只需上网申报
对此,杨洪亮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就是无纸张电子化作业的高效成果。”
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瑞丽口岸联检中心人满为患。但报关、报检无纸化后,如今基本上无人上门办理有关手续。
“现在通过预约报关、报检,企业只需上网,与我们的系统衔接,就可进行申报工作,不必再上门来服务。”

瑞丽云南技师学院
为外国人提供培训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拉拢东盟各国,不仅体现在对东盟各国的投资、经贸上,在教育与培训上也下足工夫。
例如,云南的重点大学之一,云南民族大学就在中缅交接的瑞丽设立一个国际职业教育瑞丽培训基地,为在瑞丽工作与生活的外国人提供教育与培训。
该名为云南技师学院瑞丽分院的培训基地,除了为缺乏华语沟通能力与缺乏技能的外国人提供培训,也教授他们有关中国的法规及出入境条例。
提供4大课程
该培训基地主任罗海麟说,该基地主要提供4大课程,即华语、中国出入境法规、健康知识及各行业的工作技能。
他说,该基地提供为期一个星期至一个月的短期培训,成立两年来,已在前后49期培训计划下,培训5000人。
“我们采取的是‘送客到企业’模式,派员上门到聘雇外籍员工的中资或外资企业提供培训。学员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在晚上上课。”

设国际职训学院
向东盟学生招手
云南民族大学的短期目标,是设立瑞丽国际职业培训学院,并将在明年开始招生,而对象是东盟各国学生,包括大马人。
罗海麟指出,有关学院将是4年制的正规学院,在云南民族大学及中国政府提供拨款融资下,将能免费为外籍学员提供培训。
“我们每年获得云南民族大学为数250万人民币的拨款,过去2年来,我们为企业提供的培训计划每期耗资2万至3万人民币。学院开课后是免费授课,但将来或许会征收住宿费用,但外籍学员可向大学申请奖学金。”
大马人云南大学深造
他受本报询问时说:“目前有大马人在昆明的云南民族大学深造,大学也有提供东盟8种语言,包括马来语课程。将来,学院不排除会循着这个路线,以马来语为大马学员授课。”
瑞丽简介:与缅甸山水相连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西北、西南及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瑞丽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
瑞丽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也是重要的珠宝聚散中心,更是中国17个国际内陆港口城市之一,以及中缅油气管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瑞丽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总人口只有20多万。
缅甸空袭持续 灾区救援受阻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取自缅媒《伊洛瓦底》
报道:笔锋
缅甸地震后内战持续,军政府甚至空袭灾区。若无独立机构监督,停火协议只是一纸空文。
缅甸中部3月28日发生里氏7.7级地震,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与物资正对灾区施予援手,但缅甸的内战仍持续,军政府仍空袭包括灾区在内的地方,显示停火协议并未完全落实,对救援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使当地人道问题进一步恶化。
缅甸军政府在地震后宣布停火,期限已在4月30日届满,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仍未表示会否延长停火协议。但外交官和分析家认为,延期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军政府并未遵守协议。
根据驻扎在缅甸的一个人道组织估计,在地震发生后的25天内,全国各地共发生了278次空袭,次数与地震前并没太大分别,而许多空袭是发生在灾区,绝大部分空袭是由军政府发动,导致平民死伤惨重。而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数据更显示,地震后发生军事袭击的次数甚至高于地震前,反映所谓停火只是一纸空文。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正在积极促成缅甸交战各方延续扩大停火,但持续的空袭使各方不看好其结果。
缅甸民主派的民族团结政府外长辛玛昂表示,违反停火协议暴露了军政府国家管理委员会“只在纸面上作出保证”的本质,他们的空袭仍然日复一日地持续着。
4月20日安华在曼谷与敏昂莱会面后,大马军方在缅甸实皆地区部署了一所野战医院,以救治地震伤者,已有500多名病患接受治疗,预计该医院将运作1个月,但由于袭击事件仍在发生,布城正在评估该医院的安全风险。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泰国前外长卡西表示,单方面停火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以各方联合声明为基础,落实全面停火,并建立国际监督机制以确保停火顺利进行。不过,缅甸专家承认,尽管敏昂莱控制着全国不到一半的领土,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对安华来说,向敏昂莱施压无疑是一个挑战。
在停火问题仍悬而未决之际,联合国的最新消息透露,地震最严重地区有630万人需要援助,而其2.75亿美元(下同,约11.77亿令吉)的募款目标仅筹集到3300万美元。地震也加剧了缅甸的人道危机,根据联合国估计,在地震发生前缅甸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约1860万人)需要援助,灾后的情况显然更恶劣。因此,各方应该努力促成缅甸落实停火,缓解人道危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