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快乐之必要

不懂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总有句口头襌爱挂在嘴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或许和我学弟大头哥在高中时编了本班刊叫《及时行乐》有关,不过随着现代医学之发达,“人生苦短”这4个字其实越来越不能反映现实,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可是在现代都市社会里许多人都活得很苦闷,人生不再苦短,而是苦长。

当活得久近乎理所当然之后,活得好,活得快乐就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记得当自己在念大学时曾看过一部电影叫做《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而现实里,许多学者也致力研究试图找出人类快乐的根源。



圆满的人生3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现代正向心理学运动之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曾于其2002年发表的书《Authentic Happiness》(中译《真实的快乐》,远流出版)中提到一个圆满的人生有3个通往快乐的途径,分别是愉悦的人生、美好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愉悦的人生来自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经验的正面情绪,美好的人生指的是发掘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擅长的事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则是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在更大的群体上。

而这些其实都是有实质作为方法的,比方说要建立愉悦的人生你可以每天晚上写下今日发生过的3件美好小事,或每天在忙碌的时间里留个5分钟给自己有些小确幸,要建立美好的人生就要拿张纸写下自己优点,然后去找自己可以全心投入的事来做,要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就要有意识地花时间在别人身上,对他者要大方。

由此观之一个快乐的马华小废柴假文青的圆满人生应是如此,写下今日发生过的3件美好小事,如今天去听了黄锦树的讲座,黄锦树对他笑,黄锦树称赞他写得好;每天在忙碌的时间里留个5分钟看一下自己珍藏的《文与魂与体》,抚摸一下那设计得很精美的封面;用力反思自己到底是比较厉害写小说写散文还是写诗,然后全心投入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参加花踪得奖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最后最高层次就是要做文学评论,提出对马华文学有贡献的论述。

不知不觉过日子



因此,马丁·赛里格曼提出的这个“有意义的人生”概念很有趣,那似乎表示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快乐)注定是不圆满的,而在文学场域,阅读和写作似乎是很个人的事,但如果自己的作品不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或有从事文学评论和尝试论述去建构一群体,而似乎也无法成为一个快乐和拥有圆满人生的文字工作者。(所以一个作家作品没有人看真的很悲惨呜呜。)

以上两段全数个人歪理,活在这个人人长命百岁的现代,可能假文青的最大问题还是不知不觉日子过一过,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假文中”或“假文老”了。

一想到这里就令人感到很不快乐啊,叹,什么愉悦美好意义都没了。

反应

 

东盟+

不享受生活·成就感降低 狮城人越来越不快乐

(新加坡12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一项调查显示,国民越来越不快乐,不享受生活,成就感也降低。

冠病疫情、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经济起伏等外在因素,令新加坡人的幸福感下降。

国大商学院11日公布的2022年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比起2011年和2016年,前年受访的公众在幸福感、享受生活和成就感三方面的指数都下降。

受访者的快乐指数5年内显著下跌,幸福感从2016年的53,剧跌至2022年的27.6;同时期的成就感,也从原有的58,下滑至29.6。

商学院在1996年首次展开全国生活质量调查,每5年举办。第6轮调查因疫情延后至2022年。共有1905名21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2022年6月至7­月之间,参与线上调查。

与2016年的调查相比,2022年的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比较低。受访者对生活各方面包括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整体满意度也下降。

不过,男性、已婚、年龄较大、受过高等教育和收入较高的受访者,在各项指标中如幸福感、成就感、享受生活等,往往高于其他群体。

调查也发现,家庭月收入和快乐程度成正比;家庭月入越高,在幸福感、是否享受生活、拥有成就感、掌控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分数,也会随之提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