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家长、老师如何落实KSSR?
应从学前教育开始?

KSSR是活灵活学的课程。

记者抽样式访问家长对小学标准课程(KSSR)的看法,总结出多数家长对新教育制度不甚了解。一些家长甚至对于新制度的了解层面只停留在“高思维”、作业很难做、题目很难做,认为将整个课程是个很”难”学习的教育制度。但是他们却不明白该革新课程背后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家长认为小学程度越来越难,部分家长因担忧孩子追不上课程,而显得非常焦虑。



记者同时也查看面子书相关的KSSR群组或专页,竟多达30余个,主要也是因为家长不明白、老师也无法解释时,综合各界所开设的群组或专页,皆显示了许多人对KSSR新制度的不了解,需要寻求解决。

再查看群组或专页的内容,多数是家长把不会回答的题目直接上载后寻求援助,一些则是课程新进展的报告。

由于教育部禁止老师对教育问题进行公开谈论,虽然面子书一些群组属于封闭式,但会在网上发表看法的老师或对课程有疑问的,实在不多。

徐雪芬(右)认为政府在施行新制度时,不该朝夕令改,令孩子倍感压力。

越学习越痛苦

家长徐雪芬表示,KSSR课程原是倡导“快乐学习”,现在却发觉学生是越学习越痛苦,主要因为突然有了100%的小六评估考试。



原本小六评估考试(UPSR)是校本评估占40%、小六评估考试占60%,教育部却在2015年突然宣布小六评估考试全占100%,这叫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措手不及。

“第一批在KSSR制度下参与考试的学生,也包括我的女儿,她很努力,却也对此感到压力和焦虑。”而最近教育部忽然宣布要废除考试,更让家长摸不着头脑,到底教育部在施行政策是否有预先评估与了解。

“我希望教育政策勿朝夕令改,这不但会让家长对失去信心,也会让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新的教育制度的试题或作业较以前更难,她承认,自己本身也不会作题。高思维题目如果不会回答,就有必要深入研究作业题目,父母在陪伴孩子念书的时间就需要更多,假如父母都有工作,时间安排就难。

“所以我认为这个改革过于仓促,应该逐步进行。至于老师的为难,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老师也是从KBSR课程毕业的,要他们一下适应过来,也不容易。”

庄丽婷为孩子的考试感到焦虑。

没有试题参考感焦虑

家长庄丽婷(39岁)就表示,新制度下课程内容全部翻新,对学生和家长是一种压力。“对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你想想,处在华文环境里的小朋友还要学习英文、国语,小孩是无法应付高思维的KSSR的。”

当然,无可否认新制度能让孩子跳脱传统角度看到不一样的事物,让孩子学会摸索,并主动上网找寻资料,同时,让孩子提早对科技有了认知、思维能有开拓,的确是摆脱过去填鸭式的教育。

“我的孩子也是首批KSSR学生,也是首次报考小学评估考试。”可是,这批新制度的“白老鼠”,在面对考试时,由于没有试题参考,的确让他们感到焦虑。

家长黄小兰认为现在的华小程度越来越难,尤其是高思维的题目,她担心孩子跟不上程度,因此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在陪孩子念书时,才知道有关课程与道德教育、生活、课外知识有关。”

同时,她会尽量与校方配合,了解课程进展,她也庆幸自己是家庭主妇,还有多余的时间督促孩子的功课。至于什么是KSSR?她坦承,不太清楚,“这是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无论如何孩子也得跟从吧!”

彭慧敏在为孩子补习时,对KSSR有诸多疑问。

期盼孩子找到想法

教育界的补习老师以及师范老师,又如何看待KSSR?补习老师产生很多疑问;师范老师认为应该从学前教育着手。

爱加倍绘本中心负责人彭慧敏表示:“既然KSSR以训练小孩的思考能力为主,父母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复习,多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但是问题来了,每个人的思考能力与环境不一样,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不了解作答题中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旦孩子无法了解文章内容,他们的答案都只是从文章里找答案,并不是思考。而且孩子看到文字这么多,一些就会懒得看完,取巧方式就是看题目问什么、才着手找答案。”

她也察觉,KSSR的思考题考的多数是“人生道德价值观以及生活应变能力”!

例如:

看图作文题:图片中有一个公共电话停和一间屋子。

“一位学生就问我,老师我没带钱怎么办?没办法使用电话亭。”

“老师马来西亚的公共电话亭很多都是坏的?”

“老师那间家如果没人怎么办?”

当孩子抛出这些问题时,老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回答。

那这思考题真正达到教育局所要求的吗?

孩子回答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但能看得出这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

互相配合 以孩子为本

“我只能说现在的教育只是在拔苗助长,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学校给予孩子的教导需要互相配合,应以孩子为本,而不是分数。”

至于马来文和英文,需要看文章然后自己思考写出,对孩子来说更是负担,毕竟孩子没有被“训练”是无法写文章的。有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文章怎样写,当然,前提是这都要被训练与被指导。

对于KSSR,彭慧敏的心中依然有许多疑问,包括:思考题要考孩子的思考能力,但是有一定的答案范围吗?只要不是在答案的范围里,那就没有分数吗?

“思考题是不错,能从中了解孩子的思考能力与他本身的生活状态,但是很多时候,老师有没有认真去看孩子的答案?最后,我期盼孩子能从KSSR找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而一味被‘规划’出自己的想法。”

沈欣历认为,施行新教育制度应从学前教育开始。

师范老师毕业生沈欣历:优点与缺点

KSSR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范围,比起过往的填鸭式教学,这种将思考接连到生活上的教学,绝对比学生死死硬记或硬背来的好。

“KSSR既有它的好处,当然也有它反面的。第一,高思维这种技能得从小培养,比如幼儿园。如果学前教育没做好,学生升上小学时就很难跟上KSSR的高思维要求。第二,我认为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必须让他们亲自体验生活,到课室外参观或学习。但是一班将近40人的学生会让老师造成负担,难以实行。”

她觉得大马环境里,难以落实“高思维”制度,毕竟这种改变必须从长计议,短时间内改变绝对看不出成绩。

沈欣历建议教育部先从学前教育开始着手,让学生们能一步步跟上步伐,到时就能看得出学生们的进步与提升。

较自由的教学

KSSR属于比较自由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想象,教师们在教学方面能更生动有趣,甚至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而之前的KBSR属于填鸭式教学,老师说一,学生不得说二,学生必须硬记或硬背来应付考试,无法达到快乐上学的宗旨。

“讲师也可在实习时,透过师范老师给予适当的教导。同时,老师也要时时刻刻更新自己的资讯和知识,并非毕业了,有了一张教师毕业文凭就停止学习。新老师可以透过一些网络来讨论或分享心得,向前辈虚心学习。”

李航易(左起)、庄礼瑄、洪正卓认为课程内容,是加强他们的思考力。

学生反映:多阅读多理解

对于KSSR,学生既爱又恨!一些学生反映,会依照老师的教导以及指示学习,他们会尽力而为,对于没有楷模的考题,会积极看待,将考试视为一种挑战;只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KSSR还是困难的。

第一批接受KSSR的学生李航易、庄礼瑄、洪正卓表示,课程的确有机会让他们思考,例如想法、想象力,尤其是对生活的感想等等。他们说,上课时,因为要回答高思维题目,同学们会互相讨论,加深彼此沟通。这个新制度,感觉属于一种阅读教学,就是要多阅读,多理解,就会作答。

有当“白老鼠”的感觉

“坦白说,有当‘白老鼠’的感觉,因为我们不知道学习的后果是什么。”

例如,原本是占40%的校本评估,60%小六评估考试的分数比例,突然在5年级年尾,更换至100%分数的小六评估考试,确实让他们感到惊慌失措。

华小四年级学生梁欣莹说:“只要专心上课,多阅读,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相信考题并不难做。我自小在华文环境的家庭成长,也明白要多认识英文和国文的生字,那么才可以掌握语文能力。

“我有时常有跟同学讨论功课,学习沟通。当然,也听闻小六评估考试可能会被废除,我希望没有考试,因为压力很大。对我来说,比较难掌握的是国文和数学,因为国文很难,例如,班敦,我向来都不太会回答,而数学每次都不知道在问什么?”

明日:小六评估考试,考或不考?引起社会上的各种声音,多数老师赞同没有考试,但许多家长不赞成。

相关新闻:

KSSR,教学太难!》系列2:教育改革 教师摸索 KSSR为难了所有人?

KSSR,教学太难!》系列1:教部朝令夕改 教师家长头痛 重新适应KSSR修订版

反应

 

雪隆

华研国际双年会 10月双溪龙拉曼大学举行

(吉隆坡4日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为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常设学术会议,今年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联合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与华研协办,订于10月14日及15日在拉曼大学雪兰莪州双溪龙镇校区举办,主题为“华人社会与华人研究:新方向、新视野、新趋势”。

研讨会共录取其中88篇,并组成21个分场: 

(一)人物研究
(二)宗教信仰
(三)寺庙研究
(四)身分认同
(五)政治
(六)社团与侨批
(七)考古
(八)马华文学(1)
(九)马华文学(2)
(十)艺术与音乐
(十一)华文教育
(十二)经济
(十三)义山与殡葬
(十四)二战至冷战
(十五)知识分子
(十六)民俗文化、信仰、传说
(十七)学术史
(十八)方言社群与地方志
(十九)语言
(二十)马中关系
(二十一)吉打双溪大年华人社会研究

各分场在三个会场同时进行,每个场次由四至五位发表者进行报告。完整的发表者名单与论文题目可到会议网站(cmcs.my)查看。

本届双年会邀请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陈志明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报告,以及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暨东亚学系教授江柏炜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范若兰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贤强副教授发表专题演讲报告。

研讨会即日起接受公众报名,公众的报名费200令吉,学生报名费100令吉(费用含会议手册、茶点与午餐)。会场座位有限,请尽早报名保留座位,不接受临时报名。欲报名者即日起可点击报名链接(https://forms.gle/Sovvsy12m6ySifdd8)或到华研网站(malaysian-chinese.net)及脸书专页(facebook.com/cmcsmalaysia)查询详情,截止日期为9月15日。如有任何询问欢迎联系华研行政部(电话:03-22734035;电邮:([email protected])。


主题及专题演讲学者演讲题目:

陈志明教授(主题演讲):华人社会与华人研究:回顾、理论与研究视野

江柏炜教授(专题演讲):义山研究的可能性:华人社会文化史的新视野

范若兰教授(专题演讲):20世纪新马华人女性职业变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黄贤强副教授(专题演讲):华人知识分子的群体研究:新方向与新视野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