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佛曲弘法音 
舞台变道场

时隔两年,菩提工作坊策划的佛曲观赏会《动》现重新登场,以佛曲接引信众学佛。

现特走访《动》的执行导演林弘捷与节目总监林珺慧分享《动》在内容与曲风上的改变与这次重演的意义。



这回的《动》与上回的内容呈现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林弘捷:主要的内容脉络和要表达的讯息依然是和上回大同小异,只是更加着重于人心和科技的关系。整个节目稍微做了一些删减和调整,让作品更直接的与观众产生联结。

另外,距离第一次演出至今已经快两年,演员们(包括歌手及舞者)在拿捏上更加成熟,也在这段时间里体验了更多人类与科技难分难舍的亲密关系,相信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在表达作品的信息上能够达到共鸣。

这回的《动》在音乐编曲与上回有何不同?会以怎样性质的曲风为主?



林珺慧:从2014年的曲目中可发现,制作团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曲风,从澎湃大气的管弦乐(Epic Orchestral)、三排圆舞曲的华尔兹(Waltz)到各种曲风的交集,势必要打破传统音乐剧(尤其宗教类音乐)的刻板印象,要让大众有耳目一心的感觉。这次,我们为音乐剧增加了一首全新的歌曲,更突破性的采用了EDM电子音乐的元素进行编曲。制作人还加入了一些小巧思,把人类史上第一个由通讯科技发出的声音放到了歌曲里头,再搭配特殊光影的视觉效果,要让观众似乎真的走进了虚拟世界的感觉。

另,制作团队参考韩国编曲方式,为部分原有歌曲套上新装。

这回的《动》的主题是什么?将如何展现佛法的内涵?

林弘捷:主题在探讨当今全球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与社会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脆弱的人心面对生活、社交、网络媒体上的咨询爆炸和压力的情况,因为在报章上,我们常看到年轻生命因不堪负荷压力而草率结束生命。

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如网络凌霸、对科技的过度沉迷与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失能等情况。这让我们开始思考,佛法在目前,应该如何帮助这些迷失了的生命,让他们重新感受人性的温度,重回生命的正道。

对佛曲如何现代化有何看法?应怎样定义佛曲现代化?

林珺慧:弘法讲求契理契机,弘法方式应与时并进,佛曲的制作亦是如此。我们不可能停留在十多二十年前,一味希望那种方式能够让现代人喜欢。一旦墨守成规,只会让人觉得佛教徒固步自封,死板板,硬邦邦。反之,我们要打破大众对佛曲的刻板印象,迎合大众的口味,利用现代曲风引起他们的兴趣,再从中将歌词含义灌输他们脑中,进而接引他们继续深入学佛。正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但需切记,创作者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为了搞突破而搞突破。曲风的选择必须契合歌词内容涵养,找到一个最适合的结合,才能真正摄受人心。

这回的《动》会偏重在舞蹈还是音乐?

林弘捷:主要还是以音乐及歌唱为主,同时,透过戏剧的手法编排,让内容通过一首首的歌曲传达给观众。当然也会有舞蹈的部分,贯穿于歌曲之间,让整个作品的动感与张力更上一楼。

有些人认为佛曲弘法的功能无法很深入,你有何看法?

林珺慧:说到音乐,大家往往想到的只是一种休闲娱乐,佛曲何尝不也是被限制在如此狭隘的框框内。佛曲常被大众设定为一种余兴节目,在素宴中、晚会上的一种表演模式,为了不让听众在活动中感到沉闷,找了一班人上台唱唱歌,亮亮相,娱乐大众。我想,大家完全低估了佛曲的力量。

艰涩难懂的佛理随着跳跃的音符在五线谱上串流,借由歌者的歌声唱出庄严欢悦,在潜移默化下,带给大家希望、信心、欢喜,更激发大家心中真善美。这也是为什么菩提工作坊成立近30年以来,不停的在全马各地进行佛曲弘法,不论是小型校园分享会到大型舞台音乐剧,都有我们的踪影。我们用词启发,借曲汇集,因为我们坚信舞台也是道场!

在执行《动》与创作上你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遇到瓶颈吗? 或最满意是哪部分?

林弘捷: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歌手和舞者们自如地在舞台上演出,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训练出身的表演者。但由于我们都有很大的愿力及投入感,感觉到自身在这个当下,能够透过佛法为社会做些什么。我想这就是“动”的开始,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进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到他们能够站在舞台上演出作品,通过他们的歌声与肢体,把讯息传达给观众。

没有瓶颈,因为在整个作品的构思上都相当完整,所以执行部分还算蛮顺遂的,而且这是一部大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所以有些什么问题,大家会一同参与给予意见及互相讨论。

林珺慧:在佛教音乐剧中采用电子音乐曲风,在马来西亚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尝试。我们不知道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是惊艳,还是惊吓,这要等到演出后才能得到回馈。

另有首歌也给我们的表演者更大的挑战,在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情况下,歌手们必须下更多的功夫,才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张力。虽然如此,这一幕却是制作团队最满意的一部分。记得在进行剧本更动讨论时,大家在说到这一幕时,都是十分雀跃及期待的。因为这一幕不只让作品在传达讯息上更为完整,在音乐性和视觉效果方面会加分。

希望观众从中体会到什么?或建议观众应以怎样的心态来观看?

林弘捷:我们看到科技为我们带来有好有坏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自己的心,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而这种念头不要只是停留在心中,而是需要透过真正的行动完成。这是我希望观众从中能有体会。

林珺慧:我希望观众可以暂时放下手机,亲自到会场,亲眼观赏、亲耳聆听、亲身体会整个演出。不要一心只想拍照、录影与直播等,好好的回归最单纯的自己来出席这场佛曲弘法会。

佛曲观赏《动》

主办:菩提工作坊日期:2017年1月7及8日(星期六及日)7.30

地点:吉隆坡旺沙玛珠华小,再春大礼堂

详情洽询:017-3676132;011-1501 0113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