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公共空间
孕育健康城镇

谈及公共空间,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广场?旅馆?还是茶室?

更确切的来说,不单是这些,人行道、图书馆、公园等等都是属于提供公众休闲生活的公共空间。



生活压力逼人,尤其住在小小公寓的城市人,大家逐渐觉得需要空间放空思路,休闲或舒展筋骨。

一个社区生活素质如何,公共设施是关键,同时也是影响房地产的因素。

专家甚至认为,公用空间和设施的素质,足以带动一个城市的生命力。

营造公众空间   城市永续发展

可能,不是很多人到公园晨运或野餐,因为运动设施和桌椅保养不好;可能,不是很多人到湖畔放风筝或垂钓,因为美丽的湖畔可能连像样的公厕都没有;甚至可能很多人尽量不在街上走动,因为道路规划实在很不方便。



这些百万个可能,也道出了我国的公共空间,实在有太多方面需要改善或加强,才足以迎合大家的需求和期望。

2016年世界级永续城市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Class Sustainable Cities 2016)今年定了“城市空间,公众空间”(City Spaces, Public Spaces)为主题,足见公共空间在城市的永续性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起听听各国专家如何评价我国的共用空间、分享海外成功案例以及对公用空间规划和未来城市变化的看法。

世界级永续城市国际大会今年已迈入第8个年头,今年是由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吉隆坡分会(REHDA KL)、马来西亚规划师协会(MIP)及大马建筑师组织(PAM)联办,主题为“城市空间,公众空间”的国际大会。

澳洲布里斯本Byrne Urban Design校长兼昆士兰科技大学城市设计与建筑副教授约翰伯恩博士分享时指出,城市里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可供人们行走的空间,是关键的基础设施。

“有什么设施并不足够,我们需要更多此类的空间来满足个人和社区的需求。所以,公共场所在哪里、如何设计,是最重要的。如此一来,人们才会乐意到这座城市生活,促使城市蓬勃发展。”

从交通、医疗保健、建筑、到社交等种种的需求,都是人的天性,然而,绝不能忽略了人们走动的空间。

国际创意城市大师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y)于2013年到访吉隆坡时,提出一个令人难忘的精句:“20年前,80%的人类选择了职业,再选择城市;今天,64%的人选择城市,再选择职业。”

因此约翰伯恩建议,要让城市得以永续发展,需要包含社会联系、历史和大自然相融、小区的连接、安全的避风港、更重要的是抒发情绪的场所等等。

“就像一座城市里聚集了医院、学校、商业、零售,又处于交通中心,带来的面貌会有多不同。”

户外停车场变成戏院,制造浪漫氛围。

约翰伯恩表示,人类的基本需求从古至今,来去不外乎那几样。

根据神经科专家分析,人类的需求分为6种:

1相关性(Relatedness)@ 在一个与你拥有一致价值观的群体内,富有安全感的需求

2表达(Expression)@ 可以自由发表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需求

3迈进(Leading The Pack)@ 犹如已经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4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Connection)@ 与其他人有互动联系的感觉需求

5进展(Seeing Progress)@ 通过了解自身感兴趣的事情而成长的需求

6对于未来的希望(Hope For The Future)@ 对未来感到正面的需求

约翰伯恩:目前城市地形设计大多为网格式。

网格式设计容易解读

约翰伯恩称,城市地形设计主要有两种格式,既树式(tree)与网格式(grid)。

而他认为,最能够使城市蓬勃的设计是呈网格式的,树状型已经逐渐遭到淘汰:“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也已倾向网格式,因为是最令人们容易解读并适应的形式。”他说,网格式设计让人们不容易迷失方向,反观树状型,通往四处都会令人晕头转向,且非常不方便。

他表示,马来西亚的地形大多也偏向于网格式规划。

约翰伯恩指出,建筑构造简而易懂、充满创造力、富有绿色空间,看了也令人心情愉悦舒畅。

“一座‘生产城市’和‘绿色城市’在思想和政策上都比‘社会城市’进一步发达。”

YPLAB另一个计划草案:后巷的艺术街、天桥市场和数码艺术节日。
公共场所是城市得以永续发展的主要脉搏之一。

孟沙文艺气息加分

人思文(People Ideas Culture)创办人兼总裁黄树发,在会上代表Young People’s Lab(简称YPLAB2016)发言,带来了新鲜的题材,并提出改善孟沙路(Jalan Bangsar)到孟沙里翁路(Jalan Riong),以及到坦杜路(Jalan Tanduk)一带的方案。

这位城市规划师,目前也是Bangsar Heritage Walk的导览员,对孟沙的发展和变化有深入了解和更深的体会。

如今的孟沙,到处是现代人喜欢的休闲式、甚至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

与孟沙居民和商家交谈后,YPLAB2016运用SWOT工具,分析当地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及威胁。

黄树发认为,孟沙区内有媒体集群如《新海峡时报》、《中国报》,还有Asia Printing Works、新PAM中心等是一种优势,加上附近的阿都拉胡贡轻快铁站,能不断引入人潮。

“众所周知,孟沙白天的交通十分拥挤,但到了晚上较为僻静,因此适合举办一些活动。”

不过,他认为,该区缺乏妥善的走道、糟糕的街景之外,还同时面对治安的问题与威胁。

他认为,孟沙区的后巷、小巷灯光都非常阴暗,到了晚上,尤其对女性来说毫无安全可言,走道也缺乏妥善的提升工作。

因此,YPLAB2016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议案和计划,需时1至3年。

后巷举办艺术节

短期内能实行的计划,包括将停车场用作提供户外电影的场所,以及在后巷举办艺术节日,将艺术与食物元素带入该区。

中期内,可实行的计划则包括在屋顶上建设摊位、健身房、花园,还有像槟城一样引人入胜的胡同壁画。

“而大约3年后,相信能在里翁路街道上实践媒体与数码艺术的节日。”

当然还有许多提升生活素质的例子,如滑板公园、在轻快铁站的天桥市场以及改进街景,在路旁的走道上建立有助盲人的小扶手。

“长期下来,可以刺激该地的观光者,间接提升附近的产业价值。”

吉隆坡河畔城市的公共空间。

相关报道

蒲种转型潜力无穷

反应

 

优生活

疫情下,这个空间悄悄消失了……

捕风捉景|何凯晶(建筑系硕士生)

我们是“网生”(网络时代出生)一代,特别能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构建一个即时的社会,比如奥运会期间的羽球热,白旗运动的转发支持,都是一种公共舆论的风向,而且也如风般吹过。

网络信息包含亲人间的私人对话、工作信息、参考资料、阅读材料、新闻资讯、留言区观点等,几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缝隙中流通的信息。尽管我们都知道自己在演算法推送下,荧幕内容仅是根据我们想看的想听见的世界,如果我从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面貌,无偏差认知,难道不好吗?

自制且制约他者

疫情下我们经历了行动管控,即便出门也需要保持距离,人和空间、人和人之间重新被一种新的秩序重构。

公共空间先是被封锁,然后解封开放,被隔离板划分成各种小格间,维持在熟人之间的社交活动。我们通过已认识的人身上找到熟悉感,回到同一个话语体系里面,我们减少了与他者公用同一个空间所需要表现的克制与尊重。

以往世界的面貌建立在对不同的他者所产生的参照,但这是与宏观世界微小的联系。如今1米模糊的距离,分不清口罩下是谁,只有二维码返送的系统后台知道,默许的新社会契约,让国家以绝对权威掌控我们的流动。没有自然人流,没有因为共同使用而产生公共性,自然也不需要公共空间。

有时候我们不理解国外示威抗议封锁,有可能我们习惯网络资讯直接送到嘴边的喂养,失去综合性比较和独立思考的我们,有可能相信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是可以自制且制约他者的吗?

网络无贫富鸿沟

其实网络世界弥补了很多现实条件下的不足,现实空间对应的就是土地,土地上盖的建筑就是资本的彰显,有钱买高楼的自然比起住组屋的,能享受更好的设施与资源,所谓高楼里的游乐场或者小型公园,这些本应该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变相成为私人领域附庸品。

网络世界某程度打破了这种贫富鸿沟,虚拟空间就是浩瀚宇宙,网上的资源几乎以零成本的方式与大家共享,也让你有机会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这种平等是表象的,网络空间容量不会被标上价格,但资源分配的游戏仍在继续,谁拥有技术和知识就可以垄断网络空间。一旦出现由上而下的管制,网络的公共性也渐渐消失了。

网络瘫痪的焦虑

前几天3大社交媒体面簿、Whatsapp和Instagram 网络瘫痪数几个小时,恰逢马来西亚午夜时分,其他时区多少人陷入与外界失联的焦虑和虚空。

可笑的是,本能反应竟是不知觉想上面簿查看相关新闻,上Instagram 看其他人是否遇到一样的问题,它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们也成为这些软体公司的游戏劳工(Play-labour)。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