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纠正谬论和误解
避孕并非羞耻话题

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孕仍被视为“不能说的羞耻话题”,甚至遭到打压和封杀,即使是先进国家,社会也未必对避孕话题、教育和资讯传播完全开放。 

是时候改变长久以来的观念——避孕不是违背繁衍生息的自然定律,更不是轻视生命,正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认真对待生命,所以避孕。 



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大小,都有选择何时要孩子的权利。

计划生育/避孕,可减少因人工流产而造成的伤亡。 计划生育/避孕,有助预防性传播感染的病毒。 

计划生育/避孕,加强人们决定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权利。 

计划生育/避孕,可预防意外怀孕而衍生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避孕,可防止母亲和婴孩死亡率。 

——这些都是有关避孕的重要事实。 



虽然避孕措施的使用率有所增长,但整体而言仍是偏低。 

资讯无疆界的网络新时代,未获满足的避孕需求仍然很高。 

不懂避孕、不敢避孕、错误避孕、无法避孕,都是主因。 

全球范围内,1990年至2014年间,“先进避孕”措施的使用率从54%略升至57.4%;区域方面,2008年至2014年间,15岁至49岁妇女报告使用一种先进避孕法的比例稍有升高或原地踏步;非洲从23.6%升至27.6%,亚洲从60.9%略升至61.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从66.7%略升至67%。 

视为禁忌话题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3年世界避孕报告》则指出,在非洲,有23.2%的育龄女性对“先进避孕”措施的需求未获满足;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即便避孕普及率相对高的地区,未获满足的避孕需求比例分别为10.9%和10.4%。 

今时今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依然对性行为和避孕带着忌讳的心理,社会仍然视为禁忌的话题,不论男女皆羞于启齿,且资讯封闭。 

比起欧美国家,亚洲国家对性事和避孕话题仍趋于保守,甚至封建和充斥迷信做法,将避孕视为禁忌话题,加以打压和封杀相关知识的地方也不在少数。 

倾向传统观念

对避孕持反对意见者,还提出“避孕间接鼓励或导致无所顾忌地滥交”的偏激说法,其他反对避孕的原因还包括宗教不允许避孕和堕胎、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庭观、“避孕是违背生命循环的自然定律”、为满足丈夫或服从家中长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等等。 

此外,一项全球性的年轻群体避孕调查报告指出,亚洲国家女性对正确的避孕认知依然不足,加上混乱的避孕资讯,造成女性对避孕存有许多误解,采用错误及不当的避孕方法。

错误认知牺牲生命

在马来西亚,虽然不至于视避孕为禁忌,却也没有完全开放,而且欠缺获取避孕资讯和避孕方案的管道,导致许多女性仍然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继续选择不当或错误的避孕方法,导致我国每年都有近百名婴孩被丢弃,杀婴新闻亦时而有之

越南人羞于购买保险套,堕胎率更是东南亚之首;新加坡每天平均有30个胎儿被打掉,每年平均有10%的堕胎女性为18岁以下少女。 

在这些不将避孕话题宣诸于口的国家,除了避孕选择和管道也极其有限,特别是在青少年、贫困及未婚群体,其他原因包括—— 

→对副作用的恐惧或亲身经历 

→文化或宗教方面的阻挠 

→现行服务质量低下 

→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偏见 

→性别歧视/障碍 

做好措施减少7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预测,若能做好避孕措施或生育规划,全球每年可减少的意外怀孕率高达70%,从7400万减至2200万宗左右;每年与妊娠有关的死亡可减少60%,从29万宗减至9万6000宗;婴孩死亡率可减少77%,从290万减至66万;由母体传染给胎儿的爱滋病毒数据,也能减少93%之多! 

计划生育/避孕的重要和好处:

●预防妇女与妊娠有关的健康风险 

●●降低婴儿死亡率有助预防爱滋病毒/爱滋病 

●●●增强能力和改善教育 

●●●●减少少女怀孕 

●●●●●减缓人口增长 


消极面对问题

医学院妇产科安妮塔医生和妇产专科董文妮医生皆一再强调,坦诚讨论和正确的避孕教育,是纠正长久以来有关生育的种种谬论和误解,而处于生育年龄的年轻群体,是避孕教育和资讯传播的主要对象,也是改变未来世界人口和减少意外怀孕的重要关键。 

调查指出,全球超过17%人口是15岁至24岁的年龄层,但只有44%注重性行为之前的卫生问题,并确保有充足的避孕措施;基于惧怕和害羞,许多年轻人避免向健康顾问咨询避孕问题,报告指出肯亚有55%年轻人羞于询问避孕问题;美国有24%,巴西有46%,华裔女性有50%,新加坡女性有57%。 

42%不敢提问措施

在阿根廷,42%的年轻人不敢提问或采取避孕措施,主要原因是害怕父母或亲戚发现他们即将或已经有了性行为;25%至30%的年轻人从朋友及网络,甚至是老师方面接收不正确的避孕讯息;在欧洲,45%的青少年声称对避孕“有足够的认知”,但却有30%相信体外射精或中断性交是有效的避孕方法。 

环绕怀孕和生育问题、有建设性的讨论,应包括性病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及性健康教育,但现实却是相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将性视为耻辱和禁忌,让年轻人长期接收误导性的资讯。 

在美国,大约87%的国立学校教导学生有节制的性行为是避免意外怀孕、爱滋病及感染其他性病的最佳方案——这样的误导带来明显后果,美国每年有大约2000万宗性病感染病例,其中一半是15岁至24岁的年轻群体。 

在智利也有同样的问题,宗教和政治文化强烈反对教导及灌输年轻人有关避孕的资讯和知识,一些政治人物甚至谴责在教育青少年性和性欲时提到避孕。 

年轻群体感染性病率高

在全球,青少年及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性病感染率最高的群体,每年每20名青少年及年轻人当中,就有1人是新的性病感染者;在2000年至2012年间,爱滋病相关的死亡率增长超过300%,是目前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导因。 

此外,性暴力的增加也导致爱滋病和性病感染率上升,而性胁迫/性诱惑——包括提供金钱、礼物或上进机会为兑换条件,导致许多年轻女性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年长男性发生性关系。 

研究指出,综合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 Education,CSE)教导年轻人有关性的责任和权利,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应对能力,提升他们在决策事情的自主能力。实例也证明,高品质的综合性教育能延迟年轻群体初次体验性行为的年龄,并且减少没有做好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减少年轻人的性伴侣数量(没有多名性伴侣)。

【结语】 一场漫长抗争

回顾人类避孕史,女性一直是处于被动的、被剥削的弱者。从古代把避孕和妓女这一行业直接联系,到近代的各种新婚指南,女性始终是被动的一方。 

1929年,德国开姆尼茨地方法院一宗避孕案子的审判,成为法律文书中最早探讨男女在生育上的平等地位——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因此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的女性,都有权决定是否生育子女以及生育多少。另外,很多女性因生育过多而损害美貌与健康,同时缩短寿命,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不应当的。 

尽管20世纪是进步最快的世纪,女性的生育自主权也随着女权运动而有大跃进,但仍仅是少数先进国家才有的转变,在大多数的发展中及落后国,女性的避孕权仍是一场漫长的抗争。 

地球人口已很拥挤,资源很有限,避孕不只是家庭与人生规划及女性生育自主权等微观问题,也是减少社会贫穷、罪案和控制人口的宏观议题。 

也许听来感觉别扭或不舒服,但请先放下主观或成见,以开明和理性态度,正视避孕的重要和必要。 

健康避孕,是权利,是选择。 

避孕不是挑战父权社会的尊严,而是拿回女性的怀孕自主权。 

避孕不是违背繁衍生息的自然定律,而是避免衍生没有能力承受的后果。 

既然不允许堕胎是为尊重生命,那避孕为何就是违背伦理大逆不道? 

另一个重要却被视为敏感和“侵犯人权”问题——流离失所的难民和极度贫穷弱势群体该不该控制生育?当吃饭都吃问题,安全更是毫无保障的时候,“繁衍生息”还是无可取代、不能质疑的唯一吗? 

避孕,从关于身体的知识,发展到成为一种权利,我的肚子我做主,避孕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一种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怀孕是我的权利,我有权决定要不要怀孕、什么时候怀孕、要生育多少个孩子。 

反应

 

国际

美措施遭特朗普取消 欧洲多国免费避孕

(布鲁塞尔31日讯)包括德国、比利时、荷兰和挪威在内的数个欧洲国家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避孕服务。英国向所有人免费提供多种避孕方式。

2021年9月9日,法国政府扩大当时针对18岁以下青少年的免费避孕计划,将为25岁以下的女性免费提供避孕措施,次年12月更宣布将在药局免费提供避孕套给18岁至25岁年轻人使用。

措施受宗教右翼攻击

然而,在部分已发展国家,女性经过数十年争取而赢得的免费避孕措施再次受到宗教右翼的攻击。

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任内开始施行、一般称为“奥巴马健保”(Obamacare)的《平价医疗法》过去曾对大部分的受保人提供免费避孕措施。

但之后继任总统的特朗普取消了这项措施,允许雇主以宗教为由,选择不将避孕相关服务纳保。美国最高法院在2020年维持这项决定。

此外,2022年6月24日,以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的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在“罗诉韦德案”中做出的保障堕胎权裁定。

1年后,主要位于南部和中西部的大约20州已全面禁止堕胎或严格限制堕胎,而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的其他州则采取行动保护堕胎。

大约12州的堕胎诊所关闭,迫使数以万计女性前往他州堕胎。

卫生部长伊扎贝拉·莱斯兹纳告诉RMF FM电台:“如果我们不想让妇女和年轻女孩意外怀孕,就应该尽一切努力让人们尽可能容易获得避孕药。”

根据欧洲避孕政策地图,波兰是在获得现代避孕药具方面表现最差的6个国家之一,其他国家还有匈牙利、亚美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和俄罗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