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独家】3家长:不是坏事应理智看待
司法解读统考有利独中发展

余云中展示早前律师发给有关单位的文件,列出教育部及董总为答辩人。

(永平27日讯)正当我国华社几乎一面倒地批评3名家长将关中考统考的合法性带上法庭以申请司法解读时,相关家长依然明确坚守他们的目标,他们相信法庭最后的结果,无论“有利或不利”,对未来的华社和独中发展都是好事。

45岁的家长余云中重申,家长们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以理智与平常心看待10月31日陪同律师到吉隆坡高庭处理申请的事宜。



“第一,教育和政治必须分清楚;第二,4年前申请设立关中,以及是否可在不触犯教育法令的情况下考统考,当时董总就应该向相关单位厘清,而非现在等家长来进行这任务。”

他强调,保护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和责任,不能因为关中让学生考统考而影响到董总,间接影响所有独中的孩子。

余云中昨天由另一名家长周志光陪同接受《南洋商报》访问,包括谈及两周前两人连同另一家长郑育智,申请司法解读关中考统考合法性的决定和初衷、至今是否有改变立场?以及家人朋友如何看待他们的举动?

他说,他没感受有压力,孩子也没有,毕竟不是在干坏事,而且难得可以参与这历史性的事情。

“家人非常支持我,81岁受英文教育的父亲也赞成我的做法。以司法解读统考就会看到机会,避免日后考统考的学生再面对问题。”



余云中表示他已做好心理准备,知道法庭案件会耗一些时间,但基于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愿,必须坚持下去,以让华教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周志光展示《告同胞书》,盼家长了解司法解读统考的必要性。

不担心异样眼光

余云中补充,关中当初以宽柔模式申请,就不会有今天的问题。而他和另外两名家长走的路线明确,亦是做对的事,不必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

另外,周志光说,他之前并不认识余云中,而是4年前开始,许多家长在网络上一起讨论华教课题时,两人的立场和看法经常一致,并成为朋友。

安排汇报自费讲解

周志光说,他和许多家长出席不下20次的相关华教汇报会,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熟悉情况者都在“放话”与被动地等答案。

家长不熟悉法律程序,但是相信法律至少能给予答案。“若换成是别人提出寻求司法解读统考,我们一样会支持。”

他强调本身不受别人影响,之所以选择站在前线,是因为有关单位没站出来捍卫和厘清问题。

“接下来我们会安排汇报,若有单位邀请我们,我们会自费去讲解。”

筹10万律师费

余云中透露,3名家长是在关中让学生考统考前两周,一致认同这是紧要关头,必须敦促相关单位有一个明确和保护学生的决定。

“为这事(司法解读),我们联络了很多律师,但是很多律师也不敢接,因为有压力;家长方面,很多人支持,但是因为法律程序复杂、又要上庭,而选择在幕后。

“这么多年,大家的诠释都不一样,我们也不能单靠领袖做保证为依归,一旦领袖换人或下台,没有白纸黑字的有关制度,要怎么持续下去?”

余云中指出,家长不必受邀或竞选任何一个单位的高职,免去这些步骤,通过法庭是其中一个有力且适宜的发声渠道。

“有些华教领导常说华教事业值得冒险,但是我们家长认为不能超越法律。”

周志光解释,通过法律程序必定会耗上一段时间,第一阶段准备筹集10万令吉律师费。

“第二阶段,若高庭没有结果,我们会带到上诉庭和联邦法庭。”

责任归咎考试单位

询及关中学生已完成统考,学生怎么办?周志光说,若法庭之后的决定影响学生,责任肯定是归咎于没有批文就开放给学生考试的单位。

尽管所为受争议,但是两名家长仍然对独中发展有信心,会继续让孩子以及鼓励亲友送孩子到独中求学。

反应

 

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