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覃永健:员工需要归属感
专业团队造就世金企业

专业团队让世金企业逐步发展出各种优势。左起为锺丽筠、黄美娜、严蕊芳、蔡长年、周逸安、林致承、李锦旺、陈忠利及陈家俊。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同样,企业的发展壮大与知人善任密不可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正是成就马来西亚世金企业有限公司今日规模的重大基石。

该公司创办人之一兼董事经理覃永健对公司的成就非但不居功,反而主动将功劳归予下属。



他珍惜现在团队的每一位员工,并强调员工的归属感很重要,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形成互相信赖的内部文化。

他表示,有沟通默契、可通力合作的同伴得来不易,而现在世金企业就拥有这样一支团队。他认为这是一大优势,也深信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将会逐步发展出其他优势。

以菜市零售起家的世金企业,历经30年的贸易经验发展至当前的规模,成为我国主要的海鲜贸易公司之一。

该公司创办人之一兼董事经理覃永健说,菜市零售只为养家糊口,从小地摊扩展到大企业,实已超乎他自己的想象。

覃永健对公司的成就非但不居功,反而主动将功劳归予下属。他珍惜现在团队的每一位员工,并强调员工的归属感很重要,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形成互相信赖的内部文化。



“有沟通默契、可通力合作的同伴得来不易,而我们就拥有这样一支团队。我认为这是一个优势,也相信在这个基础上,公司将会逐步发展出其他优势。”

对市场敏感适应环境作为国际贸易企业,世金以公认的专业、质量及诚信享誉各国,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取的合作伙伴;其海鲜产品来自印尼、缅甸、巴基斯坦、印度、阿根廷及泰国等,并出口至中港台、日韩及新加坡等。

世金企业始于1987年,从买卖海鲜着手,以适耕庄为大本营,逐步向各方面拓展;主要业务包括国际海鲜贸易(冷冻海鲜及海味进出口及批发)、中药材(保健品、补品为主)的批发与零售、加工海味零售店、种植场及燕窝经营与加工厂等,并进一步投入太阳能发电及产业投资与管理。

副总经理兼国际贸易部负责人林致承说,该公司的优势在于具备专业知识与经验,对市场动态有足够的敏感度,时刻追求更好的策略,改变行动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立足于国际舞台。

精选最优质天然燕窝,必须由人手挑净。

出品优质天然燕窝

为了成为我国领先的燕窝贸易公司,世金企业于2006年将业务扩大至燕窝业,并在2010年于蒲种设燕窝加工厂。

世金企业秉持干净、新鲜及美味的原则服务消费群众,燕窝皆经过严格的审核及挑选,为消费者提供天然、安全及健康的产品。

负责燕窝业务的商务部副经理锺丽筠说,要精选出最优质天然燕窝,必须经由人手挑净,靠机械是无法做到的,也因此燕窝业很依赖人手。

提及2011年假血燕事件,她表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该事件虽令大马燕窝商的商誉遭到重创,但危机也是转机。

“我们借此机会强化食品检测,协助重获消费者的信心。我们的加工厂自2011年起,获得由卫生部和国家质量局颁发的HACCP食品安全认证,同时也在后一年获得由农业部和兽医局颁发的VHM安全食品加工认证。

适耕庄建太阳能发电厂

也是太阳能发电计划负责人的林致承说,该公司也参与大马永续能源发展机构的电力回购计划,充分利用蒲种厂房的屋顶和墙面,安装7万2000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的试行计划得到正面评估,我们便正式投入,在适耕庄3英亩土地上,建造1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

另外,世金亦投资多个种植场,提供菠萝蜜、莲雾、棕油及稻米予国内外市场。

世金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在从事商业活动的同时,也兼顾社会与环境,协助推动旅游业发展。

该公司在适耕庄及蒲种都设有海味零售店,也增设销售站及蒲种加工海味展销中心,每年吸引逾10万游客人次。

助适耕庄发展旅游业

世金海味由于物有所值,吸引许多到吉隆坡或适耕庄旅游的游客;更有不少游客为购买优质及多种类的海味而特意驱车重游适耕庄。

项目经理李锦旺说,虽然游客数量有所增加,但适耕庄仍欠缺新的旅游景点;因此,该公司充分利用适耕庄太阳能发电厂底下的空地,建设以“二战的失落宝藏”为主题的游戏迷宫(Maze),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元素。

他指出,此5万方尺并使用高科技操作的游戏迷宫,乃东南亚最大型的室内迷宫,游戏任务挑战玩家的记忆与观察力之外,也具备丰富的娱乐性;目前硬体设备已近乎完成,高科技设备也即将进入测试阶段,料将在10月29日开张。

适耕庄海味零售店,不少游客因它而重游适耕庄。

与国内外加工厂合作

海鲜部负责人曾春喜表示,世金企业与国内外海鲜加工厂合作,提高海鲜的附加价值以增强竞争力。

“我们每日供应餐厅、市集等所需,依照不同的属性,将海鲜分类成所需的规格,再为客人送货。”

她透露,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方面,该部门丝毫不敢大意。

“我们拥有专业的队伍,采购时不依赖中间商,做好品质管理。无论是选择供应商,还是海鲜的采购,‘选择最好的’都是我们坚持的理念。

世金企业投资1000万令吉成立一座占地2300平方米的海鲜加工厂、三层办公楼及500公吨容量的冷藏设施;它也设立蒲种第一座加工海味展销中心。

物流部副经理兼海味与药材部负责人严蕊芳说,海味的品种多不胜数,有鲍鱼、海参、鱼翅及鱼肚(花胶)等;生长于不同国家、不同海洋的海味,在品质上会有不小的差异。

“我们也批发各种保健品及补品,如冬虫夏草、高丽参等,助消费者增强体质和调养身体。”

设全马最大海味中药批发总汇

位于梳邦再也一城广场、全马最大的海味中药材批发市场总汇,是世金集团主要业务之一,市场总面积达3万2000平方尺。

总经理周逸安说,选择在一城广场开业,除了交通方便,也对周围市场信心满满。

一流财务管理助发展

世金企业引进德国SAP财务管理与会计软件及美国iVend零售管理系统,以创新的思维和努力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办事效率。

会计经理蔡长年说,借助SAP等一流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软件,料可帮助企业实现长足发展;具体而言,该系统是一种整合、自动化财务流程及分析的工具,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而iVend零售管理系统,则可帮助我们确保交易准确无误,包括价格、折扣、促销及类型等细节设定,都能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后记

曾听说“人越有成就,就越懂得谦虚、低调”,这句话适用于覃永健。他体恤员工,也愿意站在下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在整个访谈期间,覃永健谈及最多的是这么多年来,不断协助他的团队;针对公司业务,他不抢着说话,而是不断地寻求下属的意见,让他们发言。

他始终以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态度去做事,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也验证了世金企业的强大秘诀。

反应

 

专题

【视频】趁着尚存一口气 继续献一份力

丧礼常客(下篇) (由热爱华教人士感动赞助) 

报道|黎添华    摄影|黎添华、受访者提供    

视频|Artisan Production

2012年,语文课向来不好的阮伟伦毅然报考了华文。尽管最终成绩出来只得C,但这成了他这辈子最义无反顾的骄傲。

阮伟伦曾是华教之旅的参与者,当年他因为这活动首次听到林连玉等华教斗士的故事,而当得知自己能参与这活动,是一群长辈在背后低声下气地向丧府筹款后,心里十分激动,因此他坚持报考华文。可惜的是,随着“丧礼常客”们一个个地在自己的生命中缺席后,他开始意识到未来可能将不再有这样的活动。 

对阮伟伦来说,以前他总认为自己能说中文是与生俱来的,而在校内能念华文更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了解 我国曾数度险些没有华文的历史后,他才发现一切承载了许多的心酸,不少人的付出。 

“林连玉的伟大是为华教争取地位,而前辈们(丧礼常客)的付出则捍卫这得来不易的地位。他们奔波劳碌去募捐,100令吉,200令吉这样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真的很不简单。” 

如今他因为掌握中文,多次当上友族同胞与中国商业伙伴的桥梁,成为陌生游客的翻译,当大家都惊讶于他为何能说得一口流利中文时,他心中笃定踏实之余,更多是感恩。

惟,因为年岁渐长的关系,还能走动的、还在世的‘丧礼常客’是越来越少的。伟伦就担心,若这些前辈不在了,未来就可能更少学子能到访林连玉墓园,甚至再也无法好好认识华教。 

目前,年仅26岁的伟伦能做的,就是协助带领学弟妹参加华教之旅,而且还连续五年如此奉献。他表示,自己无法像前辈们那样到丧府募捐,但看着前辈们如此付出,自己也想尽一些绵力。

宣传不足被质疑

伟伦的担心是存在的,记者在构思这个专题期间,2位“丧礼常客”就先后不幸地离开人世,一位则行动不便,无法参与采访,而另一位85岁的前辈方光烈更是拿着助行器参与短片拍摄。

在他们年岁渐长之际,家人都希望他们减少活动,然而他们却似乎担心做的不够,所以越是趁着自己尚存一口气就做得越多,其中林连玉基金槟州联委会代主席刘国权便是一个例子。 

77岁的他因为年纪渐长,体力不佳,所以家人希望他减少活动,然而他却在最近这几年,从外围支持力量,加入成为一分子,甚至最近当选副主席,再成为代主席,丝毫没有减少自己的参与程度,反而还越走越核心。 

“越来越少人参加,先行一步的反而更多,所以我必须得继续下去。” 

在参与丧礼募捐的过程中,他发现始终有人会对他们的身分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质疑为何募捐后却不见任何作为,面对这些声音,他没有难过,倒是认为是组织的宣传仍不足。其实募捐所得都会用来资助林连玉纪念馆的基本开销、职员薪金、华教活动等。近年来,他们也开始在捍卫母语教学,文化传承上做得 更多,因此需要社会资助。

观念阻碍募捐

“民众不会怀疑林连玉基金,只是他们以为我们拿了钱就应该举办中秋、新年等活动,再不就该颁发奖学金之类的。但这些已经有其他社团组织负责了。我们募捐是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另外,他们在募捐上也会遇到一些观念阻碍,如,民间始终觉得捐助庙宇,布施出家人的功德比教育更高,因此他们每次在丧府上的募捐所得并不多。 

刘国权在接受访问时很大部分时间是惆怅的,因为他在乎这个组织,却也因为眼下的状况,不免担心起来。他甚至表示,有时自己的体力不佳,加上组织里头全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时候一些计划都有心无力。

如今,哪怕能做的不多,能改的有限,刘国权已经不想再去思考了,因为眼下他只想尽力完成当下的工作,有多少做多少。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鞠躬尽瘁”了。 

定位尴尬 角色受限

曾是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要员的方国华是促成这次报道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一心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关注该会,同时也希望让为华教默默奉献的“丧礼常客”们能被历史铭记。 

尚未步入乐龄的国华是因父亲方光烈才接触到该组织的,然而加入近10年来,他开始发现组织的青黄不接,同时也发现到组织的社会定位有些尴尬,因而担心组织会一天会被淘汰。 

“我们不像董总或教总,他们能在教育课题上代表华教直接发言,我们的定位则更像是辅助的角色,发挥比较有限。”

希望历史记载

再来,他也发现年轻人会因为组织里头的乐龄人士占了95%,因此加入该组织的意愿不大。 

和阮伟伦一样,他坦言,自己也担心组织会有瓦解的一天,尤其越来越少人加入,而现有的成员则一个个离世。面对这样的无奈,他只希望历史能给予这些默默在背后付出的长辈们一份记载,哪怕只是轻描淡写地寥寥几笔,至少能让他们募捐时,不被怀疑、不被轻视、不被打发,更重要是,这份记载能让他们的出现,成为槟城华教奋斗史上的一个被知晓的曾经。 

新生代的安全感Vs.华社的危机感

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面对的问题也是总会面对的问题,其中该会全国副主席谢蔡梧就发现,当华语因中国的强大而越受到重视之际,该组织的角色扮演便越发可有可无。

当年,林连玉的斗争理念通过该会得以延续,而多次母语教育受到威胁之际,该组织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然而,由于华文成了华裔子弟入学后的一种‘理所当然’,以及越来越多友族学习华语后,如此大环境是否还需要林连玉基金,这值得探讨。 

“现在的家长或学生都很安逸,没有危机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能念华语,所以大家可能认为不需要重视华教,也不担心华教会消失,甚至认为这个时代不需要林连玉基金。” 

这也是为何,积极推动华教之旅的阮伟伦和方国华就发现,过去国校华裔生参与华教之旅较积极主动,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念华语是何其不易,因此格外珍惜,反之不少独中生就直言自己是被老师派去的,因此兴趣缺缺,意愿不大。

惟,谢蔡悟强调,该会不是只注重华教,而是母语教育。此外,他们更在意母语教育上的公平发展及全民团结,同时关注的命题也开始更广。

“现在越来越多友族念华校,甚至学习华文,我们希望办好华教,让友族认识我们。过去我们懂得国语而了解他们,如今他们若能了解我们,无疑进一步促进族群友爱。”

换言之,其实该组织关注的课题,远远超过我们是否能继续念中文那么简单,遗憾的是许多人看不到这点,结果让该组织越走越艰辛,而槟城这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也还得一家家奔波筹款。如今,该组织积极转型,希望能接触更多友族群体,同时也进一步地与年轻人接轨,希望为组织带来新气象,同时也能走得更稳健,更长久。

结语:坚守到最后一秒

“林连玉”3个字对关心本地华教的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然而,在其120岁冥诞,以及被褫夺公民权60周年的今天,或许还有更多的名字值得被书写、被认识、被铭记。 

数十年来,许多华教人士都做出了程度不一的付出,其中,槟城这群“丧礼常客”更是默默地在自己逐渐殆尽的日子里,安分守己地守护华教。他们以最卑微的姿态,做出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不求回报奉献,“林连玉”这个名字或许就只停留在某个阶段。 

还记得为老人们拍摄短片那天,我问起丧礼募捐会坚持到何时,身后一把声音大声笑说:“直到我们的丧礼那天”。回过头时,我只看到一群笑弯了腰的顽童,豁达纯真,却找不到这把声音的主人。无疑,“丧礼常客”们会在生命殆尽的分秒中,坚守到最后一秒,即便最后捐款捐到自己的身后事上。 

要是哪天,里头的成员都不在了,组织也走不下去了,至少这些曾为华教而奔命于丧礼的老人们,曾出现在这份文字记录中,而正在阅读此文的您,至少也听到了他们的故事,知道他们的名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