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蔡英文用“中国”来定位对岸的探索/邵宗海

2016年9月28日是民进党创党满30周年,因梅姬台风过境台湾,导致了重大灾情,逐取消了原先规划的党庆活动。身兼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在当天发表了一封“给民主进步党党员的信”表示,曾提到“有些价值,我们一定会坚守”,但是这个“价值”意味着是什麽?

蔡英文并没有明白指出,但如联结了下面这段话:“我们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要摆脱对于中国的过度依赖,形塑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经济关系”,就可以有点概念,也可以有点联想的空间,那就是在ICAO台湾被拒与会之后,是否蔡英文与她领导的民进党准备要走与北京期待不一样的路,至少从两岸经贸先做起,来摆脱对于中国的过度依赖,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指标。



凭心而言,在这封“给民主进步党党员的信”里,内容并没有放置重要的政策宣示,多数还是在重申蔡英文自就职以来多次提到有关年金改革、长照体系、产业转型、财政困境、劳动权益、非核家园,需要民进党与政府去改革的项目。但是,特别在这个重要说话里,蔡英文用了“中国”一词来称呼对岸,确实是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

台政府达用词共识

自从520上任之后,蔡英文就不曾用过“中国”一词来定位对岸:像就职演说里,她就用的是“对岸”,特别说:“愿意和对岸,就共同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议题,坦诚交换意见,寻求各种合作与协力的可能性”;又像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也是通篇以“中国大陆”来称呼,甚至邮报记者冠上对岸正式国名来问:“您认为您有在缩小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隔阂吗?”蔡英文回答恃还是用“中国大陆”称呼来因应:“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都非常谨慎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即使林正义代表陆委会前往美国参加智库的研讨会,来宣传蔡英文两岸政策,在他的致词稿上还是谨慎的用了“中国大陆”一词,譬如林就说:“中国大陆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为两岸互动政治基础”,而不提一般学术界常用的“中共”、“北京”、甚至“中国”,表示政府内部已有一定的用词共识,不去挑衅对岸。

就像蔡英文告诉华邮:“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都非常谨慎处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我们除了不采取挑衅的态度,防止意外的发生之外,也希望透过资讯的交流,能够建立起双方的互信”。

美国欢迎中台对话



但是,是不是站在民进党的立场,蔡英文就要用“中国”来称呼对岸?好像执政之后,也没有这种惯例。最近的一次,也就是得悉台湾想参与ICAO被拒与会之后,民进党的发言人阮昭雄还是用“大陆”、“中国大陆”或“北京当局”来称对方,这中间的“善意”仍然存在,譬如针对“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9月28日的相关谈话,阮就说:目前台湾因风灾仍有许多民众正在进行复原重建工作,呼吁“中国大陆当局”要有同理心,不要有过多的政治语言,另一段则用“民进党呼吁北京当局”。这说明了蔡英文的“中国”用词,并不见得与执政之后的民进党惯例称呼有一定互动关系。

不过,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发言人崔葛瑞斯,对蔡英文的这段话的看法,倒是有了些微度警告的提醒,她表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有助美国长远利益,美国欢迎海峡两岸双方降低紧张、改善两岸关系的步骤。同时她也鼓励台北与北京当局,在尊严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对话。

当蔡英文用了“中国”一词后,是不是表示她准备在两岸政策重启指标,才是两岸关系关心者要慎重去注意的趋向。

(作者为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反应

 

国际

中国配偶子女禁回台
台湾民粹泛滥惹忧虑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宣布,撤回陆委会的管制措施,中配子女不具有中华民国国籍,滞留在中港澳地区者,不能入境。(网络图)

(台北13日讯)台湾陆委会处长蔡志儒11日宣布,由台湾人与中国配偶所生、但其现在仅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可准予其入境,但入境后须居家检疫14天。

不过,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12日却突然宣布撤回此政策。



中时电子报引述评论员邵宗海分析,前项新制公布后即引发争议,有大批台湾网友涌入陆委会官方面簿留言批评,就连民进党中央及部分民进党立委的面簿社交专页也被“洗版”,可说是充塞了批判的声音。

邵宗海认为,不应该受到对中国不满的情绪所框住,进而对陆委会的人道驰援措施也全盘否定。

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民粹主义泛滥,连基本的自然灾害和防疫也牵扯到政治对立,让不少台湾民众深感忧虑。

对于台湾当局一变再变的言行,有网民讽刺民进党当局已经执政4年了,遇到问题还是乱成一团。网民怒斥:“陆委会可以废了,这就是个精神错乱,制造对立,乱喷口水的机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