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每天约10公吨产量
蛤蜊涌现救养蚶业

女村民林秀花(左起)和詹雅枝启动机器清洗蛤蜊。

(威南7日讯)养蚶业颇临毁灭之际,养蚶场突涌现大量蛤蜊,每天约有10公吨产量,养蚶业者绝处逢生,免陷入穷户。

高渊港口早前盛产蚶粒,最高峰期养蚶业者高达23户,养蚶埕遍布港口和峇都加湾沿海海域逾千英亩,但在2007年槟城二桥展开兴建后养蚶业捕捞量一落千丈颇临走入寒冬,仅剩下3户业者苦苦支撑。



近10年来蚶产大落,收成率几乎降至零点,业者纷纷收盘转业,目前在港口要寻找3公斤蚶粒都成问题,不料于今年三月中旬,养蚶埕突然挖掘出大量蛤蜊,这也是港口有史以来首次发生的现象。

蛤蜊大量涌现后,随即激活洗蚶业务,许多村民纷纷投入清洗蛤蜊工作,詹雅枝和林秀花受访时说,港口数家洗蚶场每天清晨7时许,已有员工在清洗蛤蜊,将混合在淤泥贝壳杂物的蛤蜊清洗分开来,属于大粒型的以每75公斤装成1大包,中午由罗里运载出去。

蛤蜊涌现搭救了养蚶业者。周童泰(左)和许娘顺。

外来者觊觎  闯蚶埕捞蛤蜊

养蚶业者许娘顺受访时说,他和儿子原本共拥500多英亩海地蚶埕,近年来已经亏蚀逾100万令吉资本,蚶埕也缩小至200多英亩,几乎要成为穷户了,若不是半年前蚶埕出现大量蛤蜊,寥寥无几的业者都要放弃了,形同上天恩赐。

警方应严拿潜入打捞



“业者发现蚶埕有蛤蜊涌现,再度大胆投资下放约400包蚶苗,不料在都面对血本无归命运,只好暂时专打捞蛤蜊了,哪里晓得海域一带蛤蜊涌现竟然引来外来者觊觎,竟然私闯我们的蚶埕打捞蛤蜊,让我终日忙于向警方报案。”

他说,蛤蜊虽说是天然之物,但生长在其蚶埕海地,这海地他每年需缴纳每英亩45令吉临时地契(TOL)费用,200多英亩每年须缴逾1万令吉,出现在其蚶埕理应归他,因此警方应严拿潜入打捞者。

“过界打捞蛤蜊者中有武吉淡汶海域的同业,我儿子与对方理论时起争执,对方竟然恶人先告状,指我儿子动粗,结果双方都被警方扣留一晚。”

港口出现大量蛤蜊竟然引起同业的争夺闹上警局。

一天捞不到3公斤养蚶业“瘫痪”近5年

许娘顺说,当年蚶盛产时,港口每天可出产约20公吨蚶粒,如今一天要捞3公斤蚶粒也难如登天。

“有时在我和儿子在约200多英亩蚶埕才只捞获10多粒蚶,干脆拿回家自己吃。”

他说,养蚶业瘫痪已近5年,此行业犹如患上末期癌症,很多业者纷纷倒闭,渔业局却后知后觉,近日才派员来支取样本去化验调查,也不晓得化验结果几时出炉。

每个清洗蛤蜊场每天生产约3至4公吨蛤蜊,即500多包每包75公斤。

量多价贱 批发价每公斤2元

高渊港口养鱼公会署理主席周童泰说,近几个月来盛产蛤蜊,每天约有10公吨收成量,渔行多数运往南马销售,其次是在北马一带。

“蛤蜊产量旺盛也造成价贱,本地批发价每公斤约1令吉50仙至2令吉,北马市场巴刹价是4至6令吉,南马市场的零售价可高达每公斤10令吉。”

据业者估计,高渊港口的蛤蜊盛产还可维持至明年3月,也有业者见海域适合蛤蜊生长后,购入蛤蜊苗在蚶埕试养。

周氏也说,最重要是居民要顾及环境卫生,勿随手丢垃圾尤其是塑料袋,避免严重影响海域生态。

反应

 

大千

海边捡到超巨大蚌蛎 高龄214岁

(迈亚密1日讯)美国佛罗里达州男子帕克日前在当地一处海边,发现一个超巨大的蚌蛎。鉴定发现它已经活了214年。

据报道,他日前与家人到佛州某处海滩捡拾贝类、螃蟹,准备煮一份海鲜杂烩让全家人一起享用,竟意外挖出这个大蚌蛎。

他也是海洋实验室研究员,因此把它带到实验室鉴定,发现长15公分、重达1.17公斤(2.6磅),且至少有214岁。

他指出,蚌或蛤蜊的外壳跟树一样会形成年轮。这个蚌蛎共有214个年轮,表示它可能生于1809年,跟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同年,他就决定把它命名为“亚伯-贝类林肯”。

他们决定把它放回原本栖息的海域。他说,“我们认为,它在圈养的环境中不会过得很好,而且我认为,它有权留在外面生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