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打造世界最小“分子机器”
法英荷科学家获化学奖

索瓦热(左起)、斯托达特和费林加获得本届诺贝尔化学奖。(法新社)

(斯德哥尔摩5日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世界最小型机器的开发者获得。3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为“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这些机器可谓是“最小机器”,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大小。

法国的让皮埃尔·索瓦热、英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荷兰的伯纳德·费林加因设计和合成分子层级的机器,将共分得800万瑞典克朗(约384万令吉)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3人制造的“分子机器”,是拥有可控制运动的分子,在施加能量后可完成制定任务。这种发明可用于开发物质、感应器和能量储存系统。

索瓦热于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他目前是斯特拉斯堡大学退休教授,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退休研究主任。斯托达特爵士于1942年生于英国爱丁堡。他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任职。费林加于1951年生于荷兰巴赫尔-孔帕斯库姆。他目前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工功能的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因其尺寸多为纳米级,又称生物纳米机器,它可以促进生物学发现,深入认识蛋白质分子机器机制,开发生物分子机器和促进仿生学发展。

反应

 

国际

“上帝粒子”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希格斯辞世

(伦敦10日讯)有“上帝粒子”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希格斯(Peter Higgs),在8日逝世,享耆寿94岁。

综合外媒报道,爱丁堡大学发表声明,宣布该校名誉教授希格斯(Peter Higgs)历经一场短暂疾病后,于4月8日星期一在家中安然离世。

希格斯1960年开始在该大学任职,直到1996年退休,爱丁堡大学盛赞“希格斯是真正有天赋的科学家,他的的远见和想像丰富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他的成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

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理论,指宇宙大爆炸后存在一种粒子,令物质得到质量,填补了“标准模型”的黑洞,而找出这个赋予物质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成为当代物理学最大谜题之一。

直到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于2013年3月14日正式宣布发现此粒子,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希格斯也在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希格斯玻色子”为何被称为“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奬得主莱德曼一本科普书的书名,莱德曼开玩笑表示,他更想将其称“该死的粒子”,来表达物理学界为了找寻其踪影的努力,续激励未来更多世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