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趣味野生兰

高山虾脊兰

据说在中国浙江省博物馆内的一块出土自河姆渡遗迹,距今7000年的陶器残片上,刻有叫人惊异的盆栽图案,那圆环装饰图案的长方形花盆,盆内栽有一株三叶纹植物,让人兴趣横生。

1993年,中国学者鲁水良、俞宗英等人研究过后,在一篇〈盆栽养兰起源于河姆渡的考证〉之论文中分析说:“从三叶纹植物的叶脉,叶数和河姆渡所处生态环境来看,该植物是箬兰(虾脊兰)。”



此结论一出,顿时石破惊天,它将中国人养兰的历史从之前一些学者所论证的提前了4000年。

中国养兰历史极其悠久,而中国人喜爱的兰花大抵花型小巧,香气幽淡,如春兰、蕙兰、墨兰、建兰等,一般通称“国兰”,却仅是兰花科兰属的一部分。

另外现代欧洲人的养兰历史则简短得多,大抵是开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当时英国经济富庶,自然博物学氛围浓厚,权贵阶级,上层士绅们希望能拥有独特的奇花异草来点妆庭园,好夸耀品味,而从世界各地引进许多珍稀花卉,而掀起的这股雅致风潮。

高山厚唇兰

而英国人尤其喜爱热带及亚热带山区兰花,并钟情大而鲜艳的兰种,如万代兰、兜兰、石斛兰等,如今这些一般通称“洋兰”。

当时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Orchidelirium(兰花疯狂症),大抵是形容痴迷兰花的人会为收集稀有兰花而倾家荡产,义无反顾,令人莞尔。但首先遭殃的,却还是英国本土兰花,仅仅到了20世纪初,英国本土的杓兰就被采撷殆尽,不复存在。



正当现代的英国人为此扼腕长叹时,不期然英格兰某郡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内却有一朵本土杓兰悄然生长。这消息在“兰花疯狂症”患者中引爆,人人都想将它攫夺回家,而地方政府也不闲着,不让“最后的女神之花”被毁灭,即刻动用保安体系将之全天候监视,甚至立法保护,任何伤害兰花的行为将招致5000英镑的罚款,即使如此,这株硕果仅存的杓兰还是两度被人割下部分枝条(可幸没被挖走)。

黄花苞舌兰

反应

 

副刊

大帛班蝶

大帛班蝶

有几次,我在蒲莱山道上登山散步,偶尔看见阴凉树林的空中飘下了两张涂了字迹的信笺,信笺似乎很轻,微微的山岚吹来,又把它们刮上了树梢去,慢慢的它们又摇拽而下,两张信笺就这样的在风中摆摆荡荡,却始终不曾飘落地面。

那其实不是信笺,而是两只翩翩飞舞的大帛班蝶(Idea Leuconce),雪白及黑斑点缀的双翅,活脱像薄薄的信笺上涂了字迹。这种属于蛱蝶科的蝶类天生就弱于飞行,仅具备缓慢的滑翔能力,根据甘苍林先生说,它的拉丁学名,便是“一张空中飘下的信笺”的意思,这个比喻真的很传神。



我的思索不禁随翩翩的蝶舞而远去,记得最初编辑拙作《高山博物志》时,〈蝴蝶志〉是最后一个篇章,后来为了使题材更集中于地质及植物,和出于削减成本的考量,最终还是把〈蝴蝶志〉篇章给割爱了。

惭愧的是,相较于马来半岛超过1000种蝴蝶,我仅仅能贴出10种蝴蝶,我及苍林先生均认为这个小篇章不具备“蝴蝶”的代表性,还是让未来可能存在的中文版《马来半岛的蝴蝶》来完成这个题目吧。

看着斑蝶的翩翩远去,仿佛就是先生的余音袅袅。

(摘录自拙作《阿甘正传》章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