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名存实亡的“马华党员”/南洋社论

在2008年3·08全国大选之前,马华公会喜欢以世上第三大华人政党自居,“拥兵百万”是马华领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3·08政治海啸后,来到2013年5·05大选,马华一样一蹶不振,“百万大军”若是心意一致,这个在国阵代表华社的老牌政党又怎会沦落至此?



试想想,连党员都不支持本党,甚至公开支持反对党,马华的竞选机器如何在大选中发挥有效运作?

当然,大选的胜败因素不一而足,可单就内部运作而言,马华的一些弱点和老毛病,至今仍未能完全剔除。

马华全国组织秘书拿督姚炜豪日前为该党吉打港口区会代表大会主持开幕时揭露,该党4900个支会当中,70%处于冬眠状态,一些领导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支会主席、支团团长或支会妇女组主席。

他坦言,马华拥有108万名党员,但不少党员在过去两届大选不支持马华候选人,是马华败选的其中一个肇因。

可想而知,当有基层领袖连本身是支会主席也懵然不知的时候,必然有更多人不晓得自己是马华党员,这种现象的产生,看来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梁陈之争”。



当时,马华的入党申请非常松懈,基于党争的“需要”,“假党员”事件层出不穷,许多华人在毫不知情下,成为马华党员,虽说马华领导层过后进行了这方面的清理工作,但残留在党内的这类假党员究竟还有多少人,或许连现任领导层都无法准确掌握。

马华的组织还存在一个致命伤,就是早前所成立的支会,其所招收党员的住址完全不受限制,换句话说,A支会的党员就算不是来自A区也无所谓,深一层说,马华当时成立的支会,其存在目的在于党选远多过大选,因为如果A区党员都不是A区居民,他们怎么会真正关心A区的事务?

如今,据说马华在这方面做了些改善,就是新成立的支会,其中最少25%党员必须是当地居民,这点绝对是做对了,当一名党员对本身所加入的支会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情,他怎么会对党有归属感?

再者,马华把永久党员的入党费规定在100令吉,这对好些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许多加入马华的人选择缴交每年2令吉的普通党员费,但由于支会负责人没有按年收取党员费,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变成不合格的马华党员。

这些不合格的马华党员名字还留在党员名册,但马华所有活动他们已没有参与的份儿,很多在大选时痛骂马华的人,就包括这些名存实亡的“马华党员”。

反应

 

言论

巫统压得住马华?/蔡晓薇

如今种种迹象显示,成立超过1年又5个月的团结政府,还是做不到百分百团结。

这次被视为“不听话”的团结政府成员党,非马华莫属。

马华早前发文告表明,对于即将来临的新古毛州议席补选,若候选人不是来自国阵,马华将不参与助选工作。

新古毛州议席因民主行动党原任州议员李继香离世而悬空,为此再次由行动党派员上阵守土,可谓毫无悬念,而新古毛作为行动党的堡垒区,要派国阵代表上阵的可能性可说是零。

对于这几乎已成定局的决定,马华为何还要一意孤行不配合?

其实马华心里明白,单凭其简单几句的文告,根本不可能扭转决定。也许马华此举并不是想争取什么,而只是想表达国阵里头再无“一党独大”这回事。

没什么可输

经历了政权交替及种种政坛变幻,国阵已今非昔比,以往国阵成员党上下一心枪头一致对外的情景,已成为过去式。

摆在眼前的是,国阵尤其是巫统的势力大不如前,成员党之间的默契看似也在慢慢地流失,彼此要顾的“大局”,说不定已不是同一个局。

没有了马华的国阵,会在多元层次上欠缺代表性,然而没有了国阵的马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输的了。

国阵共识式微

事实上马华无官职一身轻,在无需顾及成员党内利益关系及权衡问题下,勇敢表达立场也许还能让人另眼相看。至于之后会否因此被对付,那也是后话了。

另一方面,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表明马华不愿意为新古毛补选助选只是暂时性而已,他将会尽力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怎么这句话在我看来,仿佛是在说着国阵共识渐渐式微,“国阵一哥”也未必能压得住场,最终可能还是得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自出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