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用心聆听
无声世界

万俊(红衣者)在学校,与同学一起庆祝生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将1958年9月28日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其实与常人无异,背后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故事,你我曾有留心听呢?

6月9日早上,谢万俊的妈妈开车来地铁站接我。我一上后座,习惯性地打个招呼。”哈喽!”,妈妈慈祥地对我笑,随后介绍坐在副驾驶车位的万俊。他没回头望,我轻拍他的右肩,伸出了右手跟他握手。



这一次的采访对象有别以往。

我们在牧师的办公室开始了采访。面前的万俊身穿黑白横条纹的Polo 衫,偏暗色的牛仔裤,右手腕的运动表,显出了他23岁的青春活力;一旁的妈妈王美玲牧师充当我们的中间人。万俊先是观察,不太搭理我,他的举止间似乎透露——我这陌生人的用意是什么?会不会说他的语言?

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谢万俊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被诊断患有天生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甚至有位医生在万俊7、8个月大时断言:“这个孩子没多大作用”、“软趴趴的”、“不可能会走路”——直接判刑的说法。他原先也被诊断出瞎了左眼,但最后竟不治而愈。“这都是神的恩典……”妈妈说。

万俊小时候曾学手语(我国手语以巫、英为主)、识字,直至3至4岁间,因被诊断为自闭症孩童时,便从正规手语,改为简单易学的基本手语。



常人若生气,说话的语气大多是比较重;心情开朗时,语气可能是高昂的,但万俊不能感受“语气”的轻重。所以,与他沟通时,我们需要通过肢体的互动(动作、力度要比一般来得大),以示“语气”的轻重。

做事专心

妈妈让万俊充作“小老师”教我手语,但他侧着身子,不太愿意。于是,妈妈一边安抚他,一边教我手语。我大学期间曾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可是久了没用,早已忘得七七八八。我只好依葫芦画瓢,学了一个“Pandai”—— 右手手掌张开,中指近贴额前,紧接着手掌往上扬。看似简单的动作,若要拼成一段话,我想必是“手忙脚乱”。

万俊虽然有缺陷,但他做事专心,记数字也蛮行的,妈妈有时在商场找不到原先的停车位置,就得靠他寻回了。

他开心的时候,会有他的动作;他看见感兴趣的事物,会叫身边人一同观赏。只不过,旁人有时不能理解他的行为,就投射异样的眼光,或是有时外人自我保护意识强,流露出担心受到伤害的表情;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因家人不了解他的表达方式,而闹脾气,甚或有肢体推撞等举止。

学习融入团体生活

可是,比起同龄的自闭儿,他的情绪控制还算稳定(他现在正面对着我这陌生人)。他11岁时,父母把他送往霹雳的伯大尼寄宿学校(Bethany Home),他学习了如何与他人共处,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打理卫生、管理时间。此外,他还参加学校运动会、教师节等校园活动。这一来,他不仅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也提升了他对生活环境的容忍度,例如:学习“等”、学习融入团体生活。另一方面,家人对万俊不离不弃,注意、观察他的兴趣,把握他学习的黄金时间,并给予他许多尝试机会,让他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是上帝创造的美术品,相信这一切都有祂的美意。”妈妈虽然看不懂其中缘由,也曾有生气埋怨的时候,但一路走来,她看见上帝的眷顾与保守,并体会到了“日子如何,力量就如何”,而她也从中学习以上帝的视角来接纳、欣赏孩子。

万俊参加慈善义跑。

用面子书学习沟通

两、三年前,万俊有了个人的面子书帐号(Victor Cheah)记录着他的生活点滴,多数是由他在面子书贴文。这是一个他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于是,我当下就用手机搜寻了他的面子书:6月6日,一张“拖把照”和“正在拖地”的短视频。我们望向万俊,他也在一旁看着,然后有些腼腆地笑。看来,他虽然不能直接沟通,但总是有出其不意的想法。

他也爱用面子书即时通讯(Facebook Messenger)的表情符号,发送到家人共组的留言箱,有时候是说声早安,有时候是纯粹喜欢某个卡通人物的表情符号。当然,妈妈仍会从旁监督他。有次,妈妈发现他使用面子书即时通讯“信息轰炸”不认识的面子书用户,她不仅要逐个留言道歉,同时需将他们从即时通讯的列表里删除,以免重蹈覆辙。

对每个人而言,新的学习环境,都有一定的挑战、难度,万俊虽然身在无声世界,却跨出了一步,融入有声世界的群体生活。

观影看字幕学习

他放假回家时,家人会抽空出外聚餐、看电影。听障没有限制他对电影的热爱,常从路边大型的广告牌、报纸,获知最新的电影资讯。在戏院里,他与常人无异,一边观影,一边看字幕。还有,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他每次读了“心头好”——Upin和Ipin的系列漫画,便在YouTube搜寻其影片,然后边指着视频的字幕,边看图书内容。这股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总是开心地学习,然而,这也是我早已缺失的生活态度。

若说一个人因失去听觉而无法聆听,是否就代表他们没用“心”聆听呢?若以一个看不见的人作对比,是否又代表健全的人所看见的一切就为之准确呢?我们若见他人不完全,为何又不花时间留意、观察他们的真正需要呢?

或许,旁人有时候会可怜、同情万俊的遭遇(也许他不这么认为),但不能仅限于此,理应思考你我能做些什么?譬如帮助更多特殊孩子的生命活得有意义,或为他们打造一个生活的“安全屏障”,譬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不便、聘请他们成为公司员工、让他们进入校园分享生命。别忘了,这群孩子依然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教我们懂得怜恤,并让我们学习如何配合别人的不足。

反应

 

牧羊人

浪费时间的吃瓜行为

文:张雨

砂拉越古晋售卖哥罗面的男小贩,前些日子办一场婚礼娶两个新娘,网上也闹得风风雨雨!从齐人婚宴里,笔者有另一个观点,认为身处五花八门网络世界的基督徒,除了要谨慎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确保不跌入诱惑网罗中。比如说:随意点个赞或加插评语,千万记得,要以造就人为前题,而非一味的酸言酸语,一般见识。

《路加福音》21章34节说道:“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你们。”——网罗就像捕鱼或捕鸟网一样,被捆住了,就不容易逃脱。

人,只要被某种恶习捆绑,就很难不越陷越深,甚至一日没有它就会浑身不舒服。其中一个指的就是毒瘾,当然包括手机上网瘾在内,所以现在人都说“机”不可失,万一粗心遗失了手机,整个人就像失了魂魄,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痴迷短视频

现代人忙于工作和学业,承受轻重不一的压力,偶尔从手机上观赏八卦新闻是在所难免的。看者会自辩,想通过了解别人的生活趣事,放松自己,疏解每日忙与盲的生活压力。

而真正自己的事都已经忙不完了,可是却能兼顾别人事,不得不说这也拜科技进步的关系。原本复杂无章的节奏,学习、工作和休息都已经分段处理才能完成,现在超短的短视频不断出现,使原本不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因对短视频的痴迷,看完一个接一个,完全将手边原本做到一半,或即将开始进行的工作,因过度沉淀在精彩的短剧中,而将学习与工作拖延;使原本可以即刻完成的事,延宕甚至忘了完成,因而引起连串的失误与麻烦。

更严重的是,自己也成了转发功臣,深怕如果不抢在别人转发之前发出,像很输人;虽然不能因此得什么奖赏,但就是不放过虚荣心,就是要表现自己跟上各种奇葩事件的节奏。

任何可以轻易被转发的短视频,也很快淹没在更多后来登场的短视频中,如果自己将时间耗在这里,日后就别怪自己为何一无所获;因为将精力和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上,必然成就无聊空虚。怕只是,在坏事传千里中,自己竟有份贡献,成了帮凶,某天被揭发后,却还一脸无辜的,解释自己只是一时手痒吧了!

吸收不正确价值观

网络的发达,固然让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有更便利的学习管道,但网络上许多似是而非的言论,甚至流言蜚语,肯定逐渐影响并荼毒我们的心灵。忘了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当我们吸收了污秽不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违圣经教导的资讯,就会沾污我们的身体包括头脑,重则相等于摧毁圣灵的居所。因此,我们不得不小心选择观看网络上的讯息。

虽然某些人认为不致于犯什么大罪,但身为上帝创造的宝贝,我们除了珍惜并善用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也确保将时间用在对的地方和事上,多多选择与神亲近,多多聆听和细读上帝的话语,这才胜过在网络上当个抱怨和苦毒。随众无理取闹的吃瓜群众,和折毁神赐美好形象的网络大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