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文字与字母的想象上篇

关于文字,我不谈历史,而是先提一些虚构的故事。



父女情深的声音图画——英文字母是怎么发明的?

我是长大后才看《原来如此的故事》(Just So Stories, Rudyard Kipling)内容类似《十万个为什么》,但不以科学根据为前提的故事。例如:猫为什么独来独往?花豹的斑点是怎么来的?其中一则最令我动容的是〈英文字母是怎么发明的?〉

发明文字,是女儿和爸爸在野外的秘密游戏,酷似摩斯密码概念,只有懂的人才知其义,于是造就了父女间不需开口的秘密。

例如“A”:

爸爸说:不管我在什么地方看到它,都会很惊讶,就好像看到你从树后面跳出来喊“啊”(ah)一样。



……

“你看,我不用讲任何一个字,就可以告诉你下雨了,对不对?”

“我早就从你知道的东西知道你的意思了,只是那个雨滴让我更确认罢了。我会永远记住它,‘shu-ya’代表雨,或者快要下雨了,爸爸!”她站起来,兴奋地绕着特古迈跳舞。

“如果你在我起床前就出门了,只要在墙上着‘shu-ya’我就知道快要下雨了,我会带着我海狸皮雨衣出门。哇,妈妈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他们就这样画下去,最终终于完成他们所要的“声音图画”,造出了字母——所有的字母。

过了好几千年,在象形文字、古希腊通俗文字……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禾堆、玩意之后,这些优美、古老、简单、让人看得懂的字母——ABCDE和其他的字母——后来又演变成最适当的形状,让所有可爱的孩子长到一定年纪时可以学会。

痛失爱女写诗悼念

我喜欢父女间(大人小孩)“设计”字母的过程,作者在故事结束后还写了一篇〈如何用大自然拾得物串成字母项链〉搭配作者手绘图一张。再读到故事背后介绍时,赫然发现原来作者痛失爱女,一生都无法从中恢复,特别是英文字母这篇,文末还写了一首诗,节录后3段共享,更是寄寓了父女之情深,令人为之鼻酸。

她(女儿塔菲)的眉毛装饰着羊齿叶,

零乱的金发在空中飞舞着,

她的双眼像钻石一样明亮

比上头的天空还要蔚蓝。

穿着鹿皮做的平底鞋和披风,

她不害怕,自由自在地在黑夜里奔驰

点着她那潮湿的小火把

让烟告诉她爸爸她的行踪。

离太远了──哦,他还远远地落在后头,

离得太远了,她没辨法叫他

特古迈自走着,要去找

他最钟爱的女儿。

(特附最后一段的原文:)

For far – oh, very far behind

So far she cannot call to him

Comes Tegumai alone to find

The daughter that was all to him

“离太远了”这个转折,展现生死者间最远的距离,“没辨法叫”,因此,文字,似乎成了生死之间唯一的桥梁。在这个故事里,文字是由“声音”转化到“图画”,再不断简化,成为举世皆可认的“符号”,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承载体。

文字是什么?——《闪亮亮,转圈圈》

于是在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和开创性的平面造型设计师之一”的保罗兰德(Paul Rand)跨界为儿童画的《Sparkle and Spin》(闪亮亮,转圈圈)(1957年出版)——一本关于文字的绘本,作者试着回答“文字是什么?”摘录首页(敝人暂译,无中译本), 

文字是什么?

文字让头脑想的东西

跑出来

文字让你记得可能会

忘记的

What are words?

Words are how what you think inside

comes out

And how to remember what you might

forget about

本书文字是由设计师的太太安兰德(Ann Rand所写,他们共合作了4本绘本,一本平实隽永,富设计感——身为名设计师,他必兼顾及文字的排列,用最少的元素说最多的话,虽已过半百,至今仍在销售榜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阅读,让我们一起回头来想想——文字是什么。

“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阿城《孩子王

我一直很喜欢《孩子王》这篇小说,小说家质问了“教育”,揉合文革背景,约是史上最好的小说之一。我们来重读在接近尾声时小主角王福写的短短的一篇作文,及前后敘述:

又是王福先交上来。我拿在手中慢慢地看,不由吃了一惊。上面写道: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我的父亲又是世界中吃饭最多的人。家里的饭,都是母亲让他吃饱。这很对,因为父亲要做工,每月拿钱来养活一家人。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上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我呆了很久,将王福的这张纸放在桌上,向王福望去。王福低着头在写什么,大约是别科的功课,有些黄的头发,当中一个旋对着我。我慢慢看外面,地面热得有些颤动。我忽然觉得眼睛干涩,便挤一挤眼睛,想,我能教那多的东西么?

小主角的父亲是一位力气奇大,不识字,被孩子说成是“世界上力气最大”、“世界上吃最多饭的人”;文中父亲对识字这事的期待却是出奇的大,“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读完这篇孩子的作文,我们和那位老师一样的愣住了,感到一位孩子识子的决心是比谁都强,因为他要替他的父亲说话。

不记得识字的初衷

我深深地被这篇小说中的小作文触动,边看着满屋的书,我似乎感到有些惭愧,但随即想到,那位孩子之后遇到的老师,将逐步消磨他这稚拙的决心,或以官语塑造他的行文腔调,我因而也感同身受,我们所受的语文教育,约莫也难逃考试、制度的桎梏,我们大约也没有人记得识字的初衷了,当一切变得理所当然,甚至变态成强迫性失去了乐趣。

反应

 

副刊

当一个知识的旅者

时间匆匆,转眼又到岁末。〈读书人〉今年最后一期,特访问专栏作者吴小保,分享他的阅读规划、阅读心得以及新一年的阅读展望。

吴小保

●个人是否有阅读规划?若有,去年的阅读规划还满意吗?你会特别偏爱哪些类型著作?



2013年大选结束后,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匮乏,当时定了个长期阅读计划,希望能够从政治光谱右派著作开始读起、以左派为终点,好好充实自己。然而,起初对这领域并不熟悉,只能慢慢摸索;走过不少冤枉路(读到烂书),但一路读来,还是小有收获。

记得一开始不懂分左右,只好从书柜随意挑选。选了本金里卡(Will Kymlicka)《少数群体的权利》,讨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之后又读同一位作者的《当代政治哲学导论》,但忘了碰到些什么状况,当时并没有一气呵成地读完,只看了前两章;拖了几年,至2016年才把全书看毕。

也读了其他一些导论性质的书,但都忘了书名。

选读倾向左派著述

接下来几年选读的,都比较倾向左派著述,偏离了起初“由右读起”的规划。几年前,台湾心灵工坊一连出版几本日本左翼思想家的著作,我都不错过,先后读了《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伦理21》、《哲学的起源》和《帝国的结构》。书柜上还收了好几本柄谷行人的书,如《迈向世界共和国》、《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和《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还未有机会好好研读。



那两三年,柄谷行人是我主要的学习对象,之所以,一方面与其简明的写作风格相关;另方面,则被其“解放世界”的理想所吸引,毕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沸腾。

同时也接触其他左派论述,比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新帝国主义》;罗拔沃尔夫(Robert Paul Wolff)《为无政府主义申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lin Wright)《真实乌托邦》等。

然而,也许阅读口味太过偏颇,虽成功形成了特定观点,却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更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自知长此下去,大概会被同温层所困死。

●阅读对你而言有何意义?

阅读跟自己立场不同的书,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好好认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场。我相信,一个没有经过反复检验的信念,是不值得信仰的。

阅读的意义,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旅者,离开故乡,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当你重返故乡,就会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它,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去年有哪些著作或作家特让你印象深刻?其特点在哪?

大约从2016年(或2015?)开始,比较有意识地选了些右派著作来读,于是冥冥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规划,虽然顺序是颠倒了。

读了几本右派的书,但还不算有深入了解。如《经济学人》出身的约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亚德里安伍尔得礼奇(Adrian Wooldridge)的《第四次国家革命》,该书认为政府职能过大、却又缺乏效率、并导致债台高筑,因此主张削减政府职能,把大部分责任交给私人界或市场承担。

从2016年起,比较集中地读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先后看了《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福山是当今有名的政治学者,曾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后于1992年扩充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一书。“历史的终结”命题之提出适逢苏联瓦解之际,在国际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遭左派激烈批评。

逼迫重新思考一些想法

透过福山的书,逼迫我重新思考一些想法。过去受柄谷行人影响,对“国家”有着相当负面看法,认为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然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缺乏健全且自主的政府,人民就无法享有优质民主。比如,美国由于有着很强的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因此设置了很多约限政府权力的繁文缛节,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功能不彰,最终是人民买单。

我们固然不必照单全收福山的所有观点,但我想,公允地说,福山是我相当欣赏的作家——毕竟我年纪渐长,开始学会欣赏不同立场的人。

欣赏福山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懂得提出好问题。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福山提出:人类现有的伦理与政治制度与人性相关联,一旦不断取得突破的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这对我们的伦理与政治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其次,跟柄谷行人一样,福山的著作平易近人,不会有太多吓死人的专业术语(现代知识人的魔咒、凡夫俗子无法掌握的语言),而且他是个旁征博引的学者;也是一个说故事者,能够把复杂历史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出来。

●明年有什么阅读规划?

2017年将尽,2018年又是个挑战的年份。从2013年至2018年,正好间隔着两次大选。

回顾这5年,所读的书不多,但小有收获。展望未来,除了继续研读政治、社会学类的书籍,也希望将来可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