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员工福利保险计划
花点财留住人才/梁键铭

对于企业的成与败,除了产品品质的卓越性质、宣传的频率、价格,或定位等因素以外,一家企业的营运体系、客户服务和办事效率,更是成败的关键因素;而这些都是直接与员工和人才管理有关系的一环。 



很多时候,企业管理层除了为业绩担心,可能有一些比较有同理心的雇主,还会想要关注员工的心情和情况。 

关注员工财务管理

要知道,这几年也因为百物腾涨,后来还加上了消费税、停车费、电费,交通费等费用的压力下,把员工的生活压得难以喘气。 

但是在生意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雇主们可能也是捉襟而肘见,纵然雇主有意加薪为员工减少负担,也有心无力。

 因此,雇主们可以探讨如何在其他非金钱或物质方面,为员工增加“价值”,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近几年来,在我的工作上,也感觉比较多业者偏向关注员工对本身财务管理的能力及知识。

一些企业会安排我们到公司进行关于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讲座或一日课程,目的是鼓励员工们除了工作和享受本身努力的成以外,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作出规划,而当中如果可提升财商智慧,或能避免犯上不必要的错误,走错冤枉路,或跌入一些金钱游戏的陷阱内。

额外财商教育课程

有一些其他的业者则会把这些属于自我提升的额外训练课程,专注在特定的员工年龄阶层和课题范围内。

比如距离退休年龄还有5年的员工,则会安排他们上一些关于退休者将会面对的种种挑战和可以进行的规划方案,让他们还有机会做出一些调整,以更有利的情况踏入退休晚年。

然后,较为年轻的一群,则会偏向教导他们如何学会为自己做出财务预算,规划未来3至5年的目标,还有与贷款相关的基本学问,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及房贷等。

这些和财商教育有关的额外训练课程,都是与员工日常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比较关注员工的雇主,还是会为他们的员工额外安排,算是最基本的额外福利。

虽然表面上看似没有与工作直接挂钩,但如果一名员工不必为个人财务烦恼,相信可以把更多的专注力放在工作。

索偿风险可转移保险公司

有些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收入可能不会太高,这导致他们缺乏一些财务上的能力,为自己做出一些基本的风险规划,可能也不会有为自己买保险的意识。

因此,雇主可以为这一群员工提供企业员工福利保险。

当然,如果符合雇主的预算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针,企业也是可以为工作性质及收入高,并对企业发展有着运筹帷幄角色的员工提供员工福利保险。

一般上,大部分雇主都有提供一些基本的医药费福利,可能是容许员工在生病时针对在诊所的费用做出预定数目的索偿,或事先与特定的诊所做出安排,员工可以直接到这些指定的诊所获得医疗服务,而诊所直接与公司结账。 

这样的计划也是员工福利保障之一,但其实雇主除了独自扛上这些与医疗费用有关的风险,也可以把这些费用的索偿风险,转移出去给保险公司,或也同时把这些琐碎的工作交给保险公司。

患重病提供金钱救生圈

这类型的保障计划当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也可以让员工们获得普通诊所医生建议会见专科医生时,可针对专科医生的费用做出索偿。

基本条件就是需要先到普通诊所见医生,该医生认为有需要见专科医生而写了一封转介信后,这笔费用才可被认账(但保险计划通常在专科医生这一环都会设有一个年限)。

除此以外,我觉得员工患上更加严重的病情需要入院时,如果员工福利计划中设有住院保障,那就如同为员工提供一个金钱救生圈。

如果员工本身缺乏保险意识,那么公司所提供的员工福利计划,就可以帮他们解决这一个健康与金钱的双重挑战。 

除了这一些与医药费用有关的员工福利保险计划,通常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的员工福利计划都是以一个配套来进行。

依“重要性”安排保障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家想要申请参与这类型计划的企业,至少要有5位员工(有些公司在这方面的要求是10位以上不等),然后就是必须要先申请团体定期寿险,团体定期寿险的最低保障额通常是大概2万令吉(在死亡或终身残障情况下可以做出索偿),年度保费会因年龄差异大概介于28令吉到约200令吉)。

管理层可以依据员工对公司的“重要性”来做出安排,有一些公司会为较高层的员工提供高过2万令吉的保障额,而其余的就以2万令吉保障额为保障利益来区分员工的福利。

如果员工因故离世了,那么这笔保障金额在索偿理赔后,也许对这员工的家人而言,是属于雪中送炭的一笔金钱。

这样也不失为企业对员工的一种责任,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员工家庭就会异常珍惜这样的福利且会感恩。 

家人获保障员工免分心

除了死亡及终身残障的利益,雇主也可以自愿性选择是否要添加有关严重疾病的保障。

这可以把福利的范围扩大至在员工患上严重疾病的时,有一笔额外的金钱来助他们挨过难关,一些严重疾病可能可以导致一名员工在一段期间不能工作,这笔钱除了可以应付额外医药费用外。也可以变成一笔救难钱。 

有一些保险公司的计划中,如果企业想要给予这些员工福利保险的人数超出一定的人数,那么保险公司也许不会进行严格的医药审核,而有一些病况在度过了一年的等待期后,住院保障利益还是会提供保障。

企业额外费用不大

还有就是此住院保障利益也可以把员工配偶或孩子都加入其中,如果员工家人患病住院这计划也能提供保障,至少员工少了金钱上的烦恼后,相信可以减低他们在工作上的分心。 

基本上,员工福利保险计划除了大致上需要最低5位员工在计划内,以及需要购买团体定期寿险利益以外,有关住院利益和严重疾病利益都不是强制性需要购买。

因此,这种计划是可以在为企业增加不太大的额外费用下,为员工提供额外福利,而这些福利在事情发生到最糟糕的情况时,可以为家人提供一些援助,也可以让员工在任职期间更心安。 

当然,除了通过保险来为员工增加福利及利益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和方式可使用,如提供额外的公积金缴纳率、提供由公司管理的退休金计划、提供额外的私人退休计划缴纳率、员工持股计划,盈利分享计划,以及提供明确的职业晋升途径等。 

千万别有“员工是来拿我的钱”或“员工总是制造烦恼与问题”的想法,其实员工是来为你的生意增加价值,提高公司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有关产品购买或咨询,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联络本身的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