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这厢喊团结,那厢搞破坏/罗汉洲

前年12月,首相纳吉说,他发现原来体育可以促进国民团结,但人民不应该在看踢足球时才表现出团结,团结必须是长期的,无时不有的事,也须在各方面表现出来。

首相于日前的国庆献词中旧事重提说:体育让大家同心一意,各族一起为我国运动员呐喊打气,非常团结。首相促请人民珍惜彼此,不再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伊班人……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在团结人民这方面,首相真是苦口婆心,无非都是要人民认识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放纵言论埋祸根

打从独立那天开始,由联盟而到国阵政府都不遗余力,不间断地推动团结人民的工作,可惜的是在致力于团结人民之同时,政府却推出一些妨碍,甚至足以破坏团结的政策,而且似乎也放纵某些官员或政治人物、学者发表破坏种族团结的言论,以致直到如今,各族仍然不能团结或“不够团结”。 

1970年代,政府把人民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彼此有不同的待遇,一些对非土著不公平的政策就在扶助土著的名目下拟订出来,这是团结人民的大败笔,有些外国人形容这是马来西亚式的种族隔离政策;慕尤丁担任副首相时直言政府不会因为外国人这样的批评而感到歉意或担心,也不打算改变这样的划分。

政策“误入歧途”



1970年,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宗旨是重组社会,拉近马来人和华人的经济差距,国阵政府当时解释说唯有各族经济平衡,才可保持种族和谐,而且声明此政策只推行20年。

新经济政策可谓立意良善、宗旨正确,但由于官员在执行时出现偏差和矫枉过正的现象,扶助土著的条例越订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非土著的经济活动范围受到压缩,这个原本旨在团结人民的政策竟“误入歧途”,以致华人工商界不断投诉被边缘化,华裔人民则投诉很难得到奖学金、学位,也很难成为公务员,有关方面则辩称是按新经济政策行事。

于是新经济政策在很多方面反而阻碍了人民的团结。

尽管政府极力敦促人民不要分彼此,不要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惟与此同时,政府却允许区分土著与非土著的权利,所以有只限土著营业的玛拉数码广场,有只限土著申请的执照(如汽车入口AP),也都是在新经济政策和扶助土著名目下拟订,这些政策与“不要分马来人、华人……,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大家团结”的目标不显得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吗?

高官破坏团结

慕尤丁曾以副首相身分宣称,他以身为马来人为优先,马来西亚人为次;他又说政府的政策是为土著而设。

原来我们的团结只在口头上推动而已。

此外,又常有高官发表破坏种族团结的言论,如华人靠捞偏门发财、掌掴华人、抵制华人商店、华人公司不聘请土著员工等等,这些高官竟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好像放纵高官来破坏种族团结呢!

可以这么说,我们确实在球场边才表现得团结,因为能够有效团结人民的实际工作做得不多,不利于团结的政策倒不少。

反应

 

灼见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根蜡烛/锺启章

1935年的冬天,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有一天,纽约贫民窟一个法庭正在审理一宗案子。被告栏里站着一个衣衫破旧、满面羞愧、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因偷窃面包而被面包店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问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店的面包吗?”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

法官又问:“你为什么去偷面包?难道是因为饥饿吗?”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是的,我虽然饥饿,但我的3个失去父母的孙子,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老太太的话刚说完,旁听席上一阵聒噪。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

法官面向老太太:“按法律你有两种选择,即处以10美元罚款或是10天监禁。”

老太太为难地说:“我若有10美元就不会去偷面包。我愿意坐牢10天,可我那3个孙子谁照顾呢?”

每人交50美分罚金

这时候,旁听席上一位男人站了起来,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请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吧。”说毕,他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然后转身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我是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片刻,所有旁听者都起立,每个人都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按法律,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可拉瓜地亚说得很明白——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为我们的冷漠付费。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时间向前推移而来到1998年某月的一个上午,地点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推事庭,刑事律师拿督阿末扎哈里尔独自一人刚从法庭出来时,遇到一个戴着手铐的印裔妇女。

阿末扎哈里尔好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回答说她因偷窃被捕了。律师:“为什么要偷窃呢?”

妇女嗫嚅回答说:“我向儿子许下承诺,只要他考到第一名,就会送他一个完整的铅笔盒做为奖励。”

买不起铅笔盒被迫偷窃

当时一个完整的铅笔盒,里面有漂亮的铅笔等等,售价是18令吉。结果儿子真的考取了第一名,可她却因买不起铅笔盒而被迫在一家超市偷窃。

听完妇人的故事,阿末扎哈里尔替她感到难过,但他还是再三向妇人确认儿子是否真的考取了第一名,并还亲自到妇人儿子的学校查阅成绩表,确定这名学生真的考取了第一名的佳绩。

之后,他便要求学校校长随他出庭作证,而校长也答应了。当天下午2时30分,阿末扎哈里尔回到法庭,向推事表明愿意免费成为这名妇人的辩护律师。

他出示了孩子的成绩单,法官当下也做出了最好的决定,判决妇女需守行2年。”

后来和这名妇人道别时,阿末扎哈里尔还给了她和儿子200令吉。

事隔19年后,2017年有一天,阿末扎哈里尔坐在法庭的食堂,他注意到有一名男子对着他露出笑容。过了几天,这名男子趋前与他搭讪。

阿末扎哈里尔回忆说:“他问我是不是律师,我说是,他说他的母亲曾受过我的恩惠,我问是什么案子,他说我或许忘了,之后便一五一十将当年那个考第一想要铅笔盒的男孩的故事娓娓道出,而现在的他,已成为了一名律师。”

隐恶扬善摒弃歧视

“我也不知当年我做得对不对,但就是基于我的帮助,这孩子才有机会成为律师。后来我还时常见到他。”这段人生经历,已经成为他终身难忘的事迹。几天前,我在社媒上观看了某家银行把这段感人的故事拍成开斋节宣传片的视频,也为之感动不已。

两个法庭故事,时空各异,但却道出了人性本善的真理。尽管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社会,经常会有一些政治人物出来挑拨离间,破坏种族团结,以遂个人邪恶企图。

然而,就像女作家斯特朗所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根蜡烛。”

面对种族宗教极端分子的妄作胡为,最好的应对莫过于隐恶扬善,宣扬类似阿末扎哈里尔这种能够促进族群和谐的故事。唯有摒弃对不同族群的偏见与歧视,这个国家才会有前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