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中医预防寨卡来袭!

又一个全新的病毒来袭,又一个全新的疾病出现,如何预防和治疗,对中医来讲也是新的难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所有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医也是从预防和诊治两方面着手应对,而且有其特点和法宝。

预防胜于治疗,扶正以御外邪



在预防方面,中医的法宝就是“治未病”和“扶正”。《内经》中的名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指如果人体的“正气”充足和强大则邪气(如病毒和细菌)则不能入侵。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人强调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强精健体,扶正御邪,防患于未然,对于寨卡病毒亦不例外,但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培补正气非一日之功,瘟疫已经来袭,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对于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易感疾病者,瘟疫来袭时可适当应用调补药物以改善卫气,增强防御能力,经典古方“玉屏风散”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它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功能益气固表,对体虚易感风邪者有一定疗效。

万变不离其宗,辨证方可施治

中医诊治传染病也有其特点,与西医不同。中医不针对具体病毒和细菌,而是采用特殊的辨证手段,统一辨证施治。中医对于传染病的治疗经验主要体现在“温病学”中。对温病的辨证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辨证方法为卫气营血辨证。



用于区分病变由浅入深及病情由轻到重的4个不同层次。

1.“卫分证”是病邪初袭人体所产生的证候,治以辛凉发汗解表,常用药物如银花、薄荷、牛蒡子等;

2.“气分证”是疾病的高热阶段,且又尚未出现实质损害,治疗主要是清气分热,常用药物有黄芩、淡竹叶、芦根等;

3.“营分证”是以实质损害为主的阶段,治疗主要是清营透热,常用药物有水牛角、玄参、羚羊角等;

4.“血分证”的病变已属后期,以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主,病情危重,治疗主要凉血化瘀养阴,常用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等。

第二种辨证方法为三焦辨证。

将温病的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与人体的脏腑联系在一起。

1.邪在上焦,多为温病的初期,侵犯的脏腑以肺和心包为主,治以清热宣肺,或清心开窍,前者如银翘散、桑菊饮,后者如安宫牛黄丸;

2.邪在中焦,多为温病中期,侵犯的脏腑以脾及胃 、肠为主,治以清热泻实,常用白虎汤、承气汤等。邪在下焦,多为温病的后期,侵犯的脏腑以肝、肾为主,治以养阴熄风,常用复脉汤、生脉汤等方。温病的这两种辨证方法,在临床上常互相补充,结合使用。  

推荐药方

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经验与许多方药,经数百年的医疗实践证实是十分有效的。如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承气汤、犀角地黄汤、生脉散等等,至今都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方子。

寨卡也是病毒性传染病,根据其发热、头痛、目赤、肢痛、出疹的主要症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应属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证,或三焦辨证的上焦病证,故初期用药应以银翘散为主加减。推荐一方如下:

银翘9g     连翘12g   桑叶12g      菊花9g        薄荷5g     蝉衣5g

荆芥9g     蚤休15g   板蓝根15g   紫苏叶9g    甘草5g 

(仅供参考,最好咨询中医师后再用药。)

反应

 

要闻

蚊症病例较前一周增1.3%

(吉隆坡15日讯)今年第45流行病学周录得1715宗骨痛热症病例,较前一周的1693宗增加22宗或1.3%。

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医生今日发文告说,这一周也录得两宗死于骨痛热症并发症的病例。

“至今累计5万2977宗骨痛热症病例,较2021年同期的2万2581宗增加3万零396宗(134.6%)。” 

他说,死亡病例累计37宗,较去年同期的18宗增加19宗。

他指出,第45流病周通报68个热点地区,多于前一周的50个。

诺希山提到,其中的38个热点地区分布在雪兰莪,沙巴18个、吉隆坡和布城10个,以及霹雳和砂拉越各1个。  

谈到基孔肯雅监测,他指出,第45流病周录得6宗病例,分别是槟城3宗,雪兰莪2宗,以及霹雳1宗。

“截止目前累计688宗基孔肯雅病例。”

至于寨卡监测,他说,已筛查1800件血液样本和16件尿液样本,所有样本的结果皆呈阴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