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细诉菩提树下的智慧

一般人认为“讲故事”是小孩的事,9月主办的“2016国际佛教故事节”──追寻菩提树下的智慧,将邀请来自英国、韩国、泰国、缅甸、印度以及国内故事人带领成人故事工作坊以及故事演讲。

马佛青总会长薛振荣以及当中一位故事人吴国强将与读者分享,如何通过故事来演绎佛法的智慧。



薛振荣(马佛青总会长):通过故事教育信众

薛振荣 (马佛青总会长)

什么因缘主办此活动?

学佛,需要从家庭开始。“佛化家庭”是个理想,一个马佛青推动学佛计划的理想。这十多年以来,马佛青以不同的项目与活动方式,期望“佛化家庭”成为一个运动,一个可以落实并塑造快乐的学佛氛围。

学佛,不该只是由个人开始;学佛的对象,需要以家庭为最小单位。在学佛路上,相互勉励与扶持。佛教组织办活动,应该考虑同时进行适合一家大小的模式。

影响父母一起学佛



如今的儿童佛学班,父母大多只是负责把孩子交来佛教会,等孩子上完课后过来佛教会接送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上佛学班,也鼓励并让父母同时拥有自己的成人佛学班,甚至是一些才艺或技能培训课程,这可导致孩子学佛,影响父母也一起来学佛。

一家大小一起学佛的模式,应是佛教走在时代前端的需要。几年前,马佛青开始了“佛教父母成长大会”,并在这几年间进行了不同的亲子课程。现举办的“2016国际佛教故事节”——《追寻菩提树下的智慧》,则是马佛青推广“佛化家庭”的另一个延续,是新模式的起点。这次的活动共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说故事达人,以双语进行。

说故事与弘扬佛法之间有何关系?

这几年在我国,绘本阅读如雨后春笋般在家庭、学府、社区等萌芽开花。绘本故事打开了儿童的阅读之窗,引领他们走入了阅读的花园。翻开一本书,犹如打开一个世界,与此同时,让父母与孩子多了一个联系彼此内心世界的管道。

聆听故事可让儿童的心田开满幸福的花卉;故事共读,也可让亲子关系架上了一座叫作亲密的桥梁。

通过故事认识佛陀

我们的成长过程,曾在故事中认识佛陀、在故事中追随佛陀的教育,更在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善美。佛教中有很多典籍,如《百喻经》,就是很不错的以故事方式来达致教育信众的经典。

我们需要以动人的故事,还有说故事人善说的技巧,让佛法以化简易懂的模式,灌溉在小孩心中,同时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来培植善心与善行。

对这回活动有何期待?

目前的资讯时代,推动佛法需要走入人群,与社区的需要相结合。

希望“2016国际佛教故事节”的推动,能让让佛法融入现代家庭的生活,成为佛化家庭的主要养分。

我们致力期望塑造更多的快乐学佛家庭。

吴国强(知名故事人):说故事传扬佛陀智慧

吴国强 (知名故事人)

分享为何会成立马来西亚“故事总动兵”来推广说故事活动?

过去大众对“听故事”活动,认为是属于小孩子的专利,“说故事”乃幼儿园老师的专长。事实上并非如此,若追索过去远古时代,早期的社会无论是远至东方或近至亚洲中国,甚至我国都曾经出现“Tok Selampit”等故事人,他们都是为当时社会述说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故事。

如今科技越发达,但却让人失去了感受想象世界的乐趣,更无法体会故事如何影响自己的生命。所以在2006年参与了几次新加坡国际故事节后,看见该国努力地邀请世界各地的故事人在当地推动说故事的复兴活动后,让我深深感受我们的社会在功课和成绩至上主义枷锁之下,削减了孩子想象的能力,也剥夺他们听故事的乐趣。因为决定与友人一起推动大马说故事活动,“故事总动兵”也因此诞生。

你常受邀主持佛学班老师“说故事技巧”课程与工作坊,可分享当中的感受?对成效有何评语?

我从中三接触佛法成为佛教徒后,佛陀的教诲一路陪伴成长。过去是和已故好友马老师一起努力推动说故事活动,从课室,慢慢走出校园进入书局,再从书局到国外,而说故事的对象渐渐从孩子,扩展到成人,从国内到国外。

回头看国内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亲子故事的重要性,自动学习如何通过说故事来促进亲子关系,反观培养自己出身的佛教,尤其在佛学班,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决定凭自己的小小专长来发挥与推动佛教故事,让孩子可通过故事感受佛陀当年的教义。

在几次的活动中,很多佛教界的前辈都赞同,也深觉不曾想过原来佛教故事可以如此有趣的呈现,连成人也乐在其中,这逐渐让他们改观,而很想多学习如何说佛教故事。

活动主题为“追寻菩提树下的智慧”,如何带出主题的实质意义?如何通过说故事来弘扬佛法?

倘若我们深入研究记载佛教教义的经典,很多时候为了让不同层次的群众更明白佛法,佛陀都利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让信徒明白教义,以让佛陀的智慧就更传得更广,更加有效洗涤人们的心灵。

回到当今,人们不仅失去纯真的稚心,科技时代更加剧人性的转变,变得冷漠,“感恩”变成极度陌生的字眼。因此我们订下这个主题主要是鼓催大家,学习佛陀当年说故事的方式,把佛陀的精神和智慧,继续传达下去,让下一代得到佛法的引导,走向更光明的人生道路。

活动对象包括成人与小孩,如何涵括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另请分享活动的特色与呈现方式? 

第一天的活动主要是让成人学习如何说佛教故事,涵盖不同的课题,技巧上 从“故事基本功”到 “佛教故事之延伸活动”,课题上从“说故事如何促进和平”到“佛教故事与口才演练”,授课的聆听故事对象则从“儿童”到“青少年”。

第二天乃亲子活动,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度过聆听佛教故事,一起度过有素质的一天,进而建立美满的佛化家庭。

一般成人觉得“听故事”是属于小孩的需求,你如何定义“说故事”与我们(成人)的意义? 

说故事其实是0至99岁的人类的需求。在西方,听故事对象已经划分成更专门的领域。儿童中划分出专门给“特殊儿童”的故事人,青少年划分出“感化咨商辅导”故事人,成人中更有为商业界的“高层CEO说故事”的故事达人,和“老人院”给老人家说故事的故事达人。

对于想参与的学员,你会建议应以怎样的心态参与?

这一次有幸请来的故事达人都来自佛教国家,他们当中很多都参加过无数次的国际故事节,每个故事人都有自己的说故事风格和特色。

很多朋友担心因为不谙英语而无法有效学习,但我们都准备了翻译员现场翻译,让参与者可以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2016国际佛教故事节”追寻菩提树下的智慧日期:
9月17日(星期六)
地点:
吉隆坡Pearl International Hotel
活动一:成人故事工作坊
对象:大众(18岁以上)
时间:8:00am至5:30pm
活动二:
儿童故事营(三语)
对象:6至12岁小孩(父母必须参加成人故事工作坊)
对象:8:00am至5:30pm
日期:
9月18日(星期日)
地点:
声活小戏场 (Pearl Suria Shopping Galery)
地点:故事演出
对象:大众
时间:
第一场10:00am至12:00pm
第二场1:30pm至3:30pm
有关详情与费用联系:012-2331887(淑娟)
浏览活动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buddhiststorytelling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