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竹建筑 不一样的美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建筑师打起竹的主意……盖出令人惊艳又脱俗的竹建筑。 



打从钢筋、水泥、木材成为主流建筑材料,竹子做为最古老建筑材料之一的“江湖地位”就一落千丈。

但潮流兴返璞归真,越来越多建筑师重新看见竹的魅力与能力,在被钢筋水泥森林主包围的世界,打造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不要小看竹,这种生长快速、成本低廉、坚韧具弹性的材料被建筑师称为植物界的钢铁(vegetable steel)。

日本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在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儿时记忆中,有一片竹林,是通往游戏场的必经之地。他说,也许是潜意识作崇,当他接到长城脚下这个设计案时,竹林景象一直在脑中浮现,就这样万里长城和竹屋结合了。 

竹屋建在核桃沟上,下层在山沟底下,上层在山沟上面。外表用竹子包覆,内有6间卧室,2楼有2间卧室,带有独立浴室。由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是竹屋的点睛之笔,六面皆竹,透过竹缝可见长城的烽火台。 

越南

巧妙融合传统编织

越南建筑师武仲义(Vo Trong Nghia),擅长用竹子木藤来建屋,他把在日本留学期间所学结合越南传统竹藤编织技艺巧妙融合到建筑设计里,在越南和各国掀起自然建筑的新风潮,至今所建的每一座竹建筑,从咖啡馆、社区中心、酒吧、会议中心、厂房和工作间、2015年米兰世博会越南馆、餐厅、豪华度假村,每一座竹建筑都令人赞叹。 

武仲义如今开始设计以竹为建筑材料的房屋,希望能让更多人住上用低成本的自然资源建造出來的美丽房子。 

印尼

名气景观沙玛度假村 

6层楼高、有4间房间、750平方尺的沙玛度假村(Sharma Springs Bamboo House)几乎完全以竹盖成,是一幢可以出租的度假屋(收费可不便宜)。 

设计师Elora Hardy原本在纽约时尚品牌Donna Karen担任设计师,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2010年她到印尼巴厘岛组建团队,花了5年时间研究出用竹子来盖出不易被虫子咀嚼消化的前卫竹屋。为了改善当地人的居住环境,Elora又用竹子建了十几座竹屋,形成一个绿色村庄(Green Village),如今是巴厘岛上小有名气的景观。 

德国

莱比锡动物园停车场

早在2004年,HPP建筑事务所就帮德国莱比锡动物园建造了一座由竹子作为外观的室内停场,到了2011年由于不敷使用,再度扩建。新建筑延续原有外壳,用了几千根来自哥伦比亚的一种快速生长的竹子垂直排列而成。 

西班牙

Y型钢柱设计采自然光

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Aeropuerto de Madrid-Barajas)第四航厦由知名建筑师李察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安东尼奥拉梅拉(Antonio Lamela)操刀,其中一个亮点是多达2万平方公尺的波浪型天花板,这是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一根根长条竹片装饰而成,由众多巨型“Y”字型钢柱支撑,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光,既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又使厅内的光线柔和,令人赏心悦目,体现出设计者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 

天花板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是防火指标必须达到欧洲最高标准M1级,中国的大庄研发团队在100多个竞争企业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比利时

低碳竹屋视觉多变

这栋私人住宅位于比利时罗策拉尔(Rotselaar)的森林之中,屋长26.3公尺、宽却仅仅只有4.5公尺,由77 Architecten AST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外部采用了生态竹片,由黑色的金属钢架框出楼层与窗型结构;窗户玻璃反映了天空与四周树林的景色,使竹屋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有趣又多变的视觉效果。 

在冬季,阳光能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提供充足的光亮和温度;夏季时屋外的树木俨然是防晒品,遮蔽过于炙热的太阳并且调节室温;建筑底下的地热在寒冬时可以用来保温,减少能源消耗,地下室也安装了雨水净化设施,可用于花园及日常生活。 

尼泊尔

一分钟搭建临时住所 

尼泊尔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缓慢,当地建筑师提议利用当地充裕的竹子作材料,用来重建房屋、学校等楼房,价格较便宜之余,亦有助加快重建,让居民重展新生活。国际竹藤组织(INBAR)已获当地政府批准,使用竹重建学校。 

另外,Barberio Colella ARC事务也设计了一种特别的临时住房,最大特点是:一分钟搭建。建筑结构采用竹制可折叠框架,运到基地后便可通过极少的人力展开,然后用金属件固定。这座折叠建筑也带有地板和隔热层,能比一般救灾帐篷提供更舒适和更长期的居住环境,可提供4个人基本生活的空间,包括厨房和浴室。而且在运输和人力上都没有很高要求,非常切合灾区实际条件限制。 

*****************

知多一点:

竹子的特点:

>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有利。 

> 随处可见,容易生长、生长速度快,价格也不像木材般贵重。

> 结构轻巧、坚韧又具弹性,比沉重的混凝土结构更能有效地抗震。 

> 竹建造不需要重型、昂贵的施工设备,建造速度也快,竹屋可以由当地村民建造出来,促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与就业机会(例如种植、收割、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

>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3至5年便长成,而木材却需数十年,以竹替代木材则可减少对森林无节制的砍伐。

反应

 

优生活

刘有仁:更亲近大自然 以竹建屋

【人物简介:刘有仁】

毕业于英国布莱顿大学建筑系,曾在英国、澳洲和国内的建筑领域工作逾30年,是一位经验丰厚的资深建筑师。2015年的机缘巧合下加盟印尼建筑事务所IBUKU,身为首席建筑师的他参与了很多竹建筑的项目,从中累积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热忱,让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他有了新的职业目标。2018年透过自己创办的TENTEN Design事务所开启更多的竹建筑项目。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竹,作为建筑材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惜自全球工业化后便鲜少应用在建筑上,直到近年因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探讨竹建材的“绿色发展潜力”。在讨论竹建材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强调竹有多美多好,往往忽略了要重新让竹普及,多的是我们需要去瞭解的事。

竹在东南亚国家曾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材料,更被誉为是“穷人的木材”,正因就生长在居住环境周围,几乎是唾手可得的程度,所以原住民常会就地取材用竹制作各种物品,同时也累积了对竹的深度瞭解与应用技能。

以竹建筑著称的刘有仁说道:“城市化的关系也迫于商业化的压力,人们便逐渐淘汰竹建材改用混凝土、砖块和钢材等,所以像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都在渐渐失去了对竹的应用技能;只有印尼,或说我居住的峇厘岛保留并延续了这项技能,因为竹直到今天仍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竹。

“甚至在马来西亚,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为原住民好,将他们的房子改成混凝土制的,但在我看来这就像是把他们装在一个盒子里,我称这样的房子为‘混凝土烤箱’,实在太热了!他们根本就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毕竟是长期居住在森林周围,在那种自然环境中他们建造的房子才是最舒适的。”

持续发展受重视

这听起来确实是有点“讽刺”,因为可持续发展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人们看见了竹的可持续性,所以原本被淘汰的旧建材便又重新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新兴建材”。

而刘有仁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即将竹重新带回原住民的生活。

“我目前正与一家社会企业Epic Communities合作,他们已经为原住民建造了200多个家园,但他们用的都是钢结构,我却想要把竹带进他们的计划里,目前我已经与泰莱大学完成了一个原型,还有一个将在明年完成,希望届时能有所改变。”

竹建材为何推不动?

实际上竹建材在国内的推广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却似乎未有大进展,也许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基础设施体系。

很多人看见美丽的竹建筑都有冲动想要拥有它,但刘有仁却表示要用竹造房子,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先解决:

1、邻近是否有竹资源供应?当地是否有人懂得收割?竹子是否经过防虫处理?

2、是否有足够了解竹建材的建筑师能给你一个好的设计?

3、是否有足够经验的团队能帮你建造?

教育问题要解决

他坦承要建立竹建材的基础设施体系不容易,个中还牵涉到教育的问题,因为负责设计和建造的人都必须足够了解竹,知道如何应用它,这也是他正在致力推动的部分,而很多国家也仍然在努力建立这样的基础设施体系,要不然是很难让竹建材“普及化”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在国内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大型竹建筑。

“老实说竹建材在印尼的接受度较高,原因是那里不仅有足够的资源供应和加工厂,也对竹建材已有一套规范标准,重要的是,印尼也有足够多的竹建筑,能有效地影响整个大环境。”

带来革命性改变

除了印尼,刘有仁最近在菲律宾也接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对此他深感欣慰。

“我最期待的是一个坐落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项目,你能想象在一栋高楼大厦旁就是一座竹楼建筑吗?就好比在阳光广场(KLCC)旁有一座竹楼建筑,深信在它建成后必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人们会开始思考和讨论,继而推动竹建材的进步,我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够引起这样的影响。”

确实,将竹建材带入主流建筑,将竹建筑带入城市中心,这是多少“爱竹人”正致力实现的目标,而成功实现将不只是对建筑师,亦是竹建材发展史中的一大里程碑,因此刘有仁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有类似的项目,让他有机会在自己的出生地树立先例,以便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非所有竹类适合当建材

要让竹建材“普及化”,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部分,而不只是一味地告诉大众竹对环境有多好!

对此,刘有仁也非常诚实地说道:“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确实是一个对地球友好的建材,比起‘可持续’(Sustainable)我更想用‘地球友好’(Earth-friendly)这个词,因为‘可持续’ 对我来说有点超载;但竹不是‘万灵丹’,竹也有它的限制,它只是我们走向地球友好的其中一个方案。”

竹分类千品种

举例来说:竹有上千品种,但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用作建材。而我们都知道竹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不仅生长快速且在很多地方都能成长,但却不是每个地方的竹都适合用作建材,因为它们的尺寸和坚韧度都会不一样!

除此之外,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适合用竹建造,因为声音传播、防火等级和准证等因素,尤其在马来西亚要获得批准并不容易。

这就是为何刘有仁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竹建材需要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去衬托,而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就需要对竹足够了解。

价格并不廉宜

“所以我们必须对建筑师和建造团队等进行培训,不是将常规建材的建筑知识直接套在竹身上,在‘普及化’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大的障碍要跨越,包括人们的心态也要有所改变。”

很多时候为鼓吹人们接受竹,会不断去强调竹的优势,选择忽视不好的成分,试图说服大众竹比常规建材好,譬如说性价比这一点,他却说:“若有客户问我竹是否比常规建材便宜,我会直接告诉他‘不会’,要么一样要么更贵,若你试图偷工减料就为了便宜,我宁可你不要用竹;而我所说的是未经过度加工的竹,过度加工的竹一点都不地球友好,用了没意思。”

总的来说,让人们真正了解竹的优缺点,并诚心接受它才是正确做法。

临退休才转行

刘有仁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有逾30年都是随主流使用常规建材,直到逾50岁近退休年龄才“转行”开始致力推动竹建材普及化。

但此前在建筑界从没接触过竹建材的他,为何能够争取到这份难得的工作机会?对此他打趣说道:“我以前是在霹雳州的打巴和马六甲成长,从小的居住环境就被竹环绕,所以我经常会用竹来制作各种消遣物品;这大概就是我的其中一个优势吧,比起其他完全没碰过竹的应聘者,哈哈哈!”

“重置”建筑知识

当然,他这样说也不无道理,毕竟就如前文说的竹并非“常规建材”,多数的建筑师对它的理解近乎零,而作为建材,竹也远不如想象中的简单,所以对竹的基本认识多少会有点帮助。

对此刘有仁补充道:“像混凝土、木材或钢材等的资料非常多,要瞭解和应用它们并不难,但竹建材的资料却非常罕有,所以若要转用竹建材就必须‘重置’自己,就好比按下电脑的重置键。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拥有这珍贵的7年,它不只激发了我对竹建材的热忱,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给自己造竹屋

在这7年中,虽然在东南亚各国留下了不少令人惊艳的竹作品,他心目中最具分量的却是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原因很简单,他说:“小时候的我用竹给自己制作消遣物品,长大后却能用它来做设计,看着它慢慢被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物,甚至自己就居住在里面,真的感觉很神奇”,重要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刘有仁在谈论和推广竹建材,乃至进行教学时都更具说服力。

他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坐落在峇厘岛的乌布(Ubud),由于周围是宁静的大自然环境,他采用了无门窗的开放式概念,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与大自然建立紧密联系。他说:“与大自然共享空间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

此外,竹屋外观也让人们看见了它在设计上的无限可能,即竹建筑不一定要方方正正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